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为论文,领导干部论文,之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55-05
政德建设,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进而不负重托,珍惜岗位,用心工作,创新务实,有所作为,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一、什么是为政之德
德,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中国历代思想家既重视以德修身,更重视以德从政。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显示了我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特征,至今仍然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一)为政之德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就是国家公务人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党务活动中应该遵守遵从的原则、品德、美德,是一个领导干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狭义上讲,就是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或者党组织中具有领导职权的人员在从事政务管理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
(二)为政之德的特征
我理解有这样三个方面:首先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所谓“为政之德”,顾名思义就是从政为官者应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操守和精神风范,它不仅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讲,“为政之德”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机构、国家公务员在公共行政领域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应然关系,以及调节这种应然关系的伦理规范及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由于内化伦理规范而形成的伦理品格。其次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政者,正也”。古往今来,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即政德,始终备受关注,被视为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为政之德”,用三个词可以概括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为官者要依法履行职责,把握工作方向,维护正义的秩序。在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其为政之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其基本规范,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由此形成的公众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遵守为政之德的精辟概括。再次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现在我们所强调的为政之德,是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时,为政之德又是领导干部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伦理在公共行政关系、公共行政活动中的社会表现。一句话,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为政之德的分类
首先,有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之分。为官从政,思想品德修养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也就是说这个人、这个领导、这个干部品德怎么样,可以说是为官的最低标准,也是为政之德的最低标准。换句话说,有德无才者,无法胜任领导工作;有才无德者,人品不好其才不可用,同样不能走上领导岗位。那么,什么是为政之德的最高标准呢?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百姓而言,往往是以党性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那就是看是不是真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的疾苦是不是得到解决,生活是不是得到改善,幸福指数是不是得到提高。这就告诉我们,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绩,也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最高标准。其次,有共性标准和特色标准之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政党,虽都有其不同理解,但几乎都把“天下大治”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为政之德的共性标准。从世界发展史看,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但对于当今资本主义标榜的民主政治,由于其统治阶级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最高理想。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为政之德,就是执政过程中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效果要符合人民意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有效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促进社会长治久安。这是不同于以往政权和当今其他政权的为政之德。再次,有自然人标准与社会人标准之分。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对自然人为人的标准和要求。而在修身这一道德基础上,最关键的,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如何治国平天下,就是对于从政者来讲,如何运用手中的公众权力来管理社会,分配公共资源,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为政之德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的外在表现。
二、为什么要强调为政之德
(一)从历史角度看,这是安邦治国的共性要求
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较早地提出了“正君而国定”的思想。他说,“君仁,莫不仁”、“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意思就是作为一国之君,修身至关重要。唐代李世民提出了“君主正身”的思想,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他认为,作为君主,悟道有道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能否得到民众拥戴的问题,必须加强修身,做到身正。宋代司马光提出了“人君德明”的思想,他认为君主的一言一行十分重要,君德昭明,臣下才能尽忠。朱熹提出了“正君心”的思想,主张君主应修身正心,认为这是最根本的大事,修身正心最重要的就是去掉私心,胸怀天下之大公,亲近贤臣,避弃小人,申明正义,闭塞私邪之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德建设始终与国家兴衰,政权安危紧密相连。政德正,则政权安;政德邪,则政权乱。历朝历代所尊崇的为政之德思想,为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政德的好坏不仅关系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国家的兴衰。
(二)从实践角度看,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之举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历经90多年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始终铭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曾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则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兴邦的重大方略明确提出。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作为自己最高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正是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使我们党无论是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还是在经济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都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从时代角度看,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要务
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关系到社会风气,关系到社会和谐,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民心向背。为此,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而要在工作中保持和体现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要修好为政之德。因为为政之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只有修好为政之德,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牢牢把握为政用权的正确方向;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下,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化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为领导干部个人来讲,好的政德乃至官德、品德,是永不磨损、永不褪色的“身份证”,是永不贬值、逐年增值的“毕业证”,是走遍天下无所不适的“通行证”,至关重要。对此,同志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切实增强常修为政之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领导干部如何常修为政之德
(一)要牢牢把握理想信仰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价值基石,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政德的基础是理想信仰确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就不是合格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为此,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到来。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其次,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自觉运用这一基本原理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再次,必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真正做到“三个自信”,而且是真信、真学、真懂、真用,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有了这种坚定的理想信仰,就能站位高、眼界宽、心胸开阔;就能坚定正确的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就能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就能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就能自觉地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拒之门外;就能珍惜岗位,长远打算,不负重托,用心工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就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急于升迁,甚至腐化堕落,败坏党风,败坏领导干部形象。
总之,有了这种坚定理想信仰,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将与此格格不入,就能够经受住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就能够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败思想侵蚀,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
(二)要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根本宗旨,始终心系百姓,做到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勤为利民之事
党的宗旨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贯穿于领导干部道德的方方面面,统帅着领导干部道德所有领域和范畴。那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总书记为什么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那是因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自觉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赞不赞成、拥不拥护、答不答应,作为我们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需要到群众意见大、困难大的地区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意愿,解决群众合理的诉求;就是要带着感情和责任,用心去办好省委、省政府年初已经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让发展振兴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就是要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就业难、增收难、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做人民的公仆。
(三)要牢牢把握敢于并善于担当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时代要务,始终忠诚履职,不回避矛盾,做一个敢作敢为、勇于创新、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
古人说:“无患不策,只怕无心”。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的精神,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具有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也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时代要务。只有敢于并善于担当,我们的领导干部做人才能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做官才能够正气。当前,我省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很复杂,有喜也有忧,有希望也有困难,有机遇也有挑战。领导干部敢于和善于担当,就必须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希望。就是要正视经济下行压力,抓住重点,破解难点,通过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亮点、希望点;就是要在稳经济增长中,下功夫、花力气,转方式、调结构、促振兴,稳中求优,稳中有为;就是要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就是要不回避各种矛盾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解决财政收支所遇到的问题,防范债务风险;就是要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继续重视和加大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备受关注的十二届全运会将于今年8月底在沈阳开幕,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必须吸取一些地区发生事故的教训,开展地毯式的隐患排查,不走过场地重拳整治,并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总之,我们要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勇于担当,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中体现人生价值,在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新征程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四)要牢牢把握求真务实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践行标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老实做人,做老实人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1941年底,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示,中央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领导干部做老实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为此,我们要带头做老实人,那就是思想上要务实、生活上要朴实、作风上要扎实。特别在履职中要始终自觉地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摸实情、研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还要报实数,决不弄虚作假,决不虚报浮夸。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各级党委、各级组织部门也要注重选拔那些德才兼备,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特别是谋振兴有实招、干实事有韧劲、抓落实有实效的,真正想事、干事、成事,而且不整事、不出事的领导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实现“中国梦”,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要牢牢把握清廉自律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内在要求,始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端正党风、廉洁从政的表率
“公则明,廉则威”,“身不修则德不立”。良好的道德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循道德养成的规律,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领导干部修身明德,首先要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也重视和倡导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政之德贵在修,贵在常修。修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改造主观世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就是把修德作为一辈子的事情,不懈追求,永不自满,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勇于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领导干部只有经常自省、修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经得起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渐入道德的佳境。其次要自觉。要主动认识到领导干部只是一种职务,没有任何超越、凌驾的特权,职位高的、权力大的,道德水平并不随之自然提高,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去修政德,要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进取之心对待事,进而自觉地增强自身“免疫力”,牢固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再次要自严。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慎友,当前特别要带头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
(六)要牢牢把握潜心学习这个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重要根基,始终将学习作为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有为的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因为学习是进步的根基,是安身立命之本。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我们要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家担任领导职务之后,岗位很神圣,工作很繁重,使命很光荣,这就更需要加强学习。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品格,挤时间用心学习。通过学习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全局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我们的领导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关于学习的重点,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打牢理论底蕴,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获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其次,要学习各种知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地“充电加油”,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珍贵的营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的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不断增强履职的本领。再次,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是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还要注意向先进地区学习。学习中要注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从政治和全局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进而通过学习来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以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开创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伟大征程。“中国梦”是党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大家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和善于圆梦,在重要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不负重托,用心工作,有新作为,创造新佳绩,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进而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