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心血站 成分科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穿刺患儿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180例,根据就诊的时间分为两组,干预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主客观疼痛评分以及穿刺情况。结果:使用循证护理的患儿其主客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是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依从性比对照组高,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中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其痛感,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穿刺;应用效果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需要通过静脉穿刺来给药或者输注营养物质,如果患者为幼儿或者儿童,那么在穿刺过程中会由于其情绪波动而降低穿刺成功率,或者对患儿造成损伤[1]。除此之外,患儿的紧张以及肢体扭曲等情况也会提高其痛感,为疾病的治疗造成阻碍。因此在小儿静脉穿刺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较高的穿刺技术,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选取的180例静脉穿刺患儿均为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其中有100例为男性,80例为女性,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仅有2岁,平均年龄为(3.7±2.4)岁,患儿疾病有所区别,有8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46例为发热,20例为腹泻,5例为手足口病,24例为支气管炎。根据就诊时间的区别,将180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为保证研究结果不受临床资料的影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
1.2 护理方法
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穿刺护理[2],而在干预组患儿中则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儿的静脉穿刺进行护理。
1.2.1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选择我院相应科室的护理人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人数在5-8人之间,其中小组组长由该科室护士长担任,另外小组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小组组长首先需要开展组内会议,对小儿静脉穿刺的要点以及难点进行分析,并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引导其按照所提出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循证支持的证据。
1.2.2 循证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图书馆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以及文献,并且对文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以及整理,并组织小组成员评估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另外小组成员还可以咨询科室内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内容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同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2.3 实施护理
1.2.3.1 提高穿刺技术
为了保证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感,需要使用标准的穿刺手法对患儿实施静脉穿刺。首先,要保证患儿的血管处在适宜的状态中,并尽量选择神经较为稀疏同时痛感较轻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之前要使用轻柔以及反复的手法对血管进行按压以及揉搓,同时将绑扎止血带的时间适当延长。其次,护理人员的穿刺手法要较为标准,保证针与患儿皮肤所成的夹角在60°左右较为适宜,同时在穿刺的过程中针尖不能笔直进入,要将其方向尽量偏向左侧,从而避免对患儿皮肤造成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最后,在拔针的过程中,手法要尽量稳定快速,并且拔针时针要尽量与血管走向保持平行,在将针头拔出之后,护理人员要将棉球迅速按压于血管。
1.2.3.2 心理护理
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并且对于“打针”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所以会出现哭闹、扭动以及不安等情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通过相应的方法以改善患儿情绪,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比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抚触来对患儿进行安抚,并以轻柔的语言告知患儿如果保持安静,那么打针就能很快结束,或者让患儿了解,如果可以不哭不闹,那么痛感就会减轻或者没有痛感。另外,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表扬以及鼓励等方法,让患儿感受到愉悦,或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夸奖使其面对针刺更加勇敢。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引导患儿在旁观看较为勇敢的患儿的穿刺过程,以此来提高其配合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主客观痛感进行评价,客观使用量表为FLACC,主观使用量表为Wong-Baker笑脸量表,两者的分数都在0-10分之间,分数与痛感呈正比。另外要对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进行(分数最高为2分)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儿观察指标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的检验判断组间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组患儿主观痛感以及客观痛感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明显。
2.2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对比
干预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7.78%(88/90),依从性分数为(1.97±0.11)分,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85.56%(77/90),依从分数为(1.24±0.21)分。干预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均比对照组高,将上述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
3 讨论
如果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年龄较小,那么对痛感的反应就会比较强烈,因此在面对尖锐的穿刺针头时会产生相应的恐惧感,甚至出现哭闹以及扭动等情况[3],使穿刺无法顺利进行,或者降低穿刺成功率而对患儿造成损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小儿静脉穿刺中使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从护理人员以及患儿两方面着手,提高穿刺技术,减轻患儿痛感,并从心理上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使穿刺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减轻患儿痛感,保证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邹卫红,曾淑萍,钟春兰等.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13-115.
[2]姚海芬.循证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4):162-164.
[3]朱晓红.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态度及依从性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27-128.
论文作者:高欣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成功率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