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开端--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_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开端--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_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开端——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会计论文,开端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1月6日至11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和会计学院联合主办了我国首次“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50多所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关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大会邀请了中外管理会计专家就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作主题演讲。香港城市大学Bin Srinidhi教授作了题为《管理会计实务与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的演讲。他回顾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两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将管理会计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在上世纪50年代前,重视通过预算和成本会计系统进行成本确定和财务控制;此后至60年代中期,重视如何为管理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有用信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管理会计由原来严格强调计划与控制转向重视减少经营环节中的浪费;90年代中期以后,重点由计划与控制以及减少浪费扩展成为通过对客户价值、组织创新和股东价值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更多地强调战略性的企业价值创造。在分析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in教授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1)重视公司治理以及监管者、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战略互动;(2)重视信息的战略性使用;(3)相对于计量准确性而言,更加强调相关性和及时性;(4)研究方法总体上向实验经济学和实证研究倾斜。

香港科技大学黄德尊(T·J·Wong)教授在题为《中国会计研究》(China Accounting Research)主题演讲中指出,关于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对全球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研究中国问题时应避免陷入两类误区:一是不顾经济发展阶段与制度背景的不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研究方法;二是仅仅从现象出发寻找和解释问题,无法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系统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他认为,严谨的学术研究应具有连续性,今天的研究应当给以后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目前最需要做三类研究:(1)描述性研究,即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着什么,中国的制度背景究竟怎样,在复杂的环境中企业与市场是如何运作的;(2)基础性研究,即了解影响会计发挥作用的环境,了解产权制度、转型经济、政府、公司治理、股市微观结构、法律、监管、准则等众多因素与会计的关系;(3)构建理论框架,这是研究得以承前启后和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照搬美国的框架,恰当的实证研究会对理论框架的构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Okano(冈野浩)教授介绍了日本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以及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技术如目标预算、实时控制等在日本的运用情况。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针对本次会议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性演讲。他首先在分析西方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众多关注的“价值管理”综合框架概念和六个基本步骤:(1)组织目标的选择;(2)制定战略,选择组织设计;(3)确认价值动因;(4)制定行动计划,选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5)业绩评价;(6)组织与计划的重估。并分析了本次入选论文的特征,最后阐述了中国会计研究的制度背景及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二、关于参选论文的综述分析

在经过大会组委会专家组的评选后,共有33篇论文入选本次论文集。其分布情况如下:

内容 制定行动业绩评价 综合

组织目标 制定战略,

计划,选择 以及组织 及其

的选择

选择组织

确认价值 计量指标, 与计划的 他合计

设计

动因 设定针对 重估

方法 性目标

规范研究 1

3

1 1

1

1017

实证研究 1 4 5

分析性研究2 31 6

案例研究 2 1 3

实地研究 1 1

综合性研究11

合计 1

3

7 41 1733

纵观本次入选的论文,集中体现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的以下特征:(1)规范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在本次入选论文中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实证研究欠缺的现实;(2)以作业成本法为主要代表的有关价值动因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仍需加大专题研究的力度。

三、关于成本管理

成本是管理会计的传统研究对象,本次研讨会中关于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管理、商务成本和电信、保险公司成本管理研究。安徽工业大学汪家常教授通过对宝钢集团成本管理创新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基于计划值的标准成本管理。他指出,通常情况下,标准成本管理通过诸如价格、数量等与产品层面挂钩。然而,随着企业间接费用的不断增加,标准成本管理应下移到直接控制资源消耗的层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有的标准成本管理无法适应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宝钢解决该问题的实际经验是在标准成本制度中辅以计划值,其中计划值用来控制评价,标准值供决策使用。计划值是指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企业统一规定生产、技术、预算等方面重要的管理墓础标准数值。与标准成本关注具体产品定量不同,计划值强调精益成本,它关注的是供应链,以成本发生须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宗旨,分工更细,使得各个作业都有相应的标准。传统上,不管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成本管理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微观层面,而往往忽视了影响投资等决策的宏观控制。关于商务成本的探讨是为解决该问题而作出的有益尝试。上海海运学院张川在其报告中指出,商务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城市或地区进行投资和维持经营所发生的与经营所在地相关的各种耗费。她通过对商务成本分类、计量和影响企业投资地选择的综合因素分析,提出了商务成本的研究框架。与会专家在肯定了其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创新和实际意义的同时,也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四、关于作业成本(ABC)及责任会计研究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成本体系在将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分摊到单个产品、服务和客户时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国外作业成本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企业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应用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较高,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相对较少。在本次研讨会中,该方法在物流作业成本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以及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规划的整合、基于ABC与EVA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转移定价研究等作业成本法的扩展研究,这使得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热点之一。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许继电气集团应用案例的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并不以成本构成中具有较高的制造费用比例为显著特征,其关键是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通过成本动因的选择,反映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更好地控制成本;(2)作业成本法可以与现有会计制度恰当融合;(3)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参与,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企业的流程再造会引起ABC系统的再设计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架构重整对作业单位划分的影响;(5)在利用作业管理进行业绩评价时需要综合各种情况,对成本动因指标进行修正,以消除某些指标的误导作用。北京大学宁亚平提出了通过产品复杂性差异、产品产量差异、间接成本的重要性、产品市场的竞争性这四个因素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并用该模式对澳大利亚18家制造性公司和11家银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该应用模型是有效的。

关于作业成本法与其他方法的整合,西安交通大学王平心和吴清华提出:成本会计未来走向是ABC完全可取代传统标准成本而与目标成本规划实现全面的整合。以产品功能分析特性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规划整合的关键,需要解决如产品成本如何归属、成本动因决策、潜在特性动因分配率调整等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福胜和赵志刚在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转移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后,针对产品在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间的转移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基于作业成本的转移定价模型(ABTPM)。对于产品在利润中心间的转移,分别根据中间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基于作业的转移定价的优点在于其能恰当引导决策和进行业绩衡量。西安交通大学殷俊明将ABC和经济增加值(EVA)的理论结合起来用于对产品盈利能力的分析,此类分析既考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又考虑了资源占用情况,与传统成本法和ABC仅考虑资源消耗成本而忽视了资源的占用成本的特征相比,具有更大的决策合理性。基本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在新的ERP软件中考虑ABC和EVA的使用,并提供相应的算法。引入虚拟产品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发现作业能力和资产的闲置情况,为有效处理和利用闲置能力提供了信息支持。

关于责任会计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孟焰在对责任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商业银行在责任会计核算中应根据资金转移价格是否到位来考核业绩,制定全套实施制度。

五、关于业绩评价

大连理工大学李延喜、李宁就财务实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指出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平台建立企业财务实时控制系统,将资金调度优化、成本实时控制、财务风险动态预警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财务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与传统理财思想相比,实时控制系统通过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进行精细理财,体现了企业理财思想的创新;通过局域网、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体现了控制手段的创新;它既包括控制制度、控制组织体系和相关激励制度,又可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控制操作软件,体现了实用性与创新性的结合。财务实时控制系统包括资金调度优化、财务风险动态预警、成本实时控制三个子系统。中国海洋大学王竹泉、杜媛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定性、定量分析了EVA指标中资本成本的缺陷,提出引入利益相关者风险成本的概念对该指标进行修正,并给予管理者业绩评价以新的解释,提出了风险杠杆的概念。与会代表认为,把企业看作一个利益相关者契约的集合,用纳什均衡的原理反映企业的这种关系很有说服力,其中提出的“凡是能影响公司重大决策的责任主体,都应对其负责并应成为业绩评价的对象”的观点是EVA理论中的一大突破,扩大了评价对象,拓展了杠杆风险和财务分析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张瑞君和斐化云的论文“基于价值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价值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集团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他们指出,构建基于价值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先要树立价值管理思想,即从“创造价值”的目标出发,研究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策略;再根据经营策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然后在集团、公司、部门乃至员工层面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在各个层面进行控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仲文从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条件入手,讨论了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预测。她指出人力资源在市场中的运动是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是在不断运动中的平衡,即动态平衡。针对文中涉及的人力资源会计问题,与会者对人的价值如何认定,员工进行培训后的价值如何界定,岗位本身给员工提供的锻炼机会的价值如何界定,企业在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时是否应该把对员工的投资与收益计算清楚,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如何区分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六、关于企业管理

本专题讨论的内容包括公司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的集成、平衡计分卡、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价值评估、企业管理控制制度的评估等。厦门大学傅元略对现实中我国公司治理实务贫乏和低效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原因有:(1)没有形成可实践的治理监控体系;(2)公司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不大;(3)尚未形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自我调控机制。然后针对这三个原因进行了控制系统研究,其目的在于实现管理控制与治理控制的集成化。在对该问题的研究中,作者在公司传统两大控制模块(管理控制、业务控制)中加入了更为重要的治理控制,并将治理控制细分为股东监控、董事会监控、独立董事控制、监事会监控、其他控制五部分。作者提出,治理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操作规程与制度、集成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三部分,而会计控制应属于业务控制。治理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层,但它必须以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为基础。针对应由谁行使及如何行使治理控制的问题,他具体分析了弱董事会、强经理层、职能空缺等不良现象。与会代表从影响公司治理控制的外部因素(如政府功能定位、配套法律的完善程度、现行公司股权结构等)和内部因素(如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等)两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平衡计分卡这一目前比较热门的管理理念,北京工商大学高晨、汤谷良从公司平衡管理的角度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区别于其它国内研究仅将其视为业绩指标体系的观点,作者提出了用平衡计分卡来进行集利润增加、增长管理和风险控制三位一体的平衡管理,指出平衡计分卡的核心理念是因果关系的明晰与平衡,它通过战略执行来明确企业盈利、增长和风险控制的因果关系。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企业文化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指出它能为企业的战略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会者还对平衡计分卡的具体应用及与EVA指标的结合与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汤谷良指出,EVA从概念上考虑了资本成本,这是业绩指标的进步,但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用EVA耗费的成本太大,而且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会计学者应较为理性的看待和分析该热点。上海财经大学李曜针对企业员工期权计划的价值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从技术角度看,期权等待期、员工在等待期内离职的影响、员工在等待期后离职对虚值期权和实值期权的影响、员工期权不允许出售的特点使得员工期权计划的定价和标准期权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变得更为复杂。在对现有的内在价值评估方法和公允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基于二叉树期权定价的模型。在加入一些其它假设后,作者得出结论:当员工离职率上升时,期权价值下降,给企业带来的成本也减少。针对此观点,傅元略指出,在期权计算中也应考虑经营状况波动的影响。针对期权费用是否应进行会计处理,李曜指出不计期权费用可以节省成本,有利于上市和再融资;但同时它有利于推高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财务丑闻的可能性,因此对期权进行计价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上海财经大学赵世君在其研究中根据激励理论原理,从目标协调、管理努力、业绩计量、组织回报等不同侧面评价了科学的管理控制制度应具备的特点。

七、关于资本市场

上海财经大学李增泉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1年的3790个观测点为研究样本,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与上市公司所有权安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权集中度还是所有权性质都对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股票价格信息含量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先降低后提高);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无论是政府部门、资产经营公司还是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信息含量都显著低于非国家控股的公司,并且国家控股公司的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不受国家控股方式的影响。中山大学张雁翎报告了关于盈利预测误差的契约性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他使用应计利润来说明盈利控制行为。研究表明,在上市当年即需要发布盈利预测误差报告的那一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很强。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夏立军提出,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股票发行价格与公司的盈利预测挂钩,这可能会对公司盈利预测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清华大学余为政所作的报告为:基金经理更换公告的市场反应与披露内容的监控。在对现有市场上的各类基金经理更换样本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基金经理更换公告会引起市场的注意,这显示:作为基金的无形资产,基金经理在基金投资者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证据支持:(1)当原任经理是由于业绩表现不佳而被解职时,基金管理公司倾向于不在公告中披露原任基金经理的去向。当公告中披露原离任基金经理去向时,投资者将此信息解读为:原任经理并不是由于业绩表现未达到基金管理公司的预期水平而被置换,更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管理公司为自身的特殊目的,而置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于不顾。(2)相对于未披露原任经理去向的公告,投资者对与披露者的认可程度,在公告后有所下降,尤其是当原任经理是调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较大规模基金时。(3)投资者并非仅仅通过观察基金的业绩表现来判断更换动机,公告内容对投资者提供了额外的信息。根据以上的实证结论,作者建议监管政策应当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经理更换公告中完整地披露更换原因和离任经理的去向。

八、管理会计的其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王耕的论文以一家IT公司一个月的内部物流作业活动为素材,从优化价值链下物流作业成本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现有成本管理方法和战略成本管理—ABC作业成本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方法对物流作业费用存在高估和低估等问题。而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克服了上述弊端,使管理层获得更为准确的物流作业过程成本信息,为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及产品定位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价值链作业分析,确认不增值作业,了解成本发生的真实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价值链上各个作业环节的资源,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将使企业竞争优势得到增强。上海财经大学张鸣、刘华的论文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和观念的演进和变革,指出管理会计如果能够站在更高和更广的角度去认识管理会计技术、理念和方法的发展,更清晰地认清自身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在企业内部管理和战略决策中,管理会计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针对管理会计学中引起争议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应如何构架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孙茂竹的论文从管理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提出了构架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设想。

本次研讨会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学术气氛十分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位与会代表对这种学术交流形式饶有兴趣,建议类似学术研讨会应经常举行,以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全面深入发展。

标签:;  ;  ;  ;  ;  ;  ;  ;  ;  ;  

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开端--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_管理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