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于惠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于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一0三团医院外科 新疆五家渠 831304)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找到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230-02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外渗指的是药物溶液在输液的时候,由于不正当的操作而从静脉血管中渗入到周围组织中的过程。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常有烧灼、刺痛感,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形成溃疡[1]。本文对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进行外渗原因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2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岁。输入高渗溶液为10人,输入等渗溶液为110人。

1.2?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1.2.1小范围外渗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可以用湿热敷或0.5%的碘伏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液,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乙醇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退。早期且外渗范围小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等药物,但禁用于化疗药物外渗[2];而冷敷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对于红霉素和抗肿瘤 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3]。

1.2.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输入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液,外渗时,应局部制动,并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持续湿敷,并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也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1.2.3输液外渗引起的局部水泡 水泡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泡大的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

1.3 评价方法

标准为:处理后患者疼痛感觉消失,局部皮肤组织肿胀以及皮肤白色或紫色完全治愈,临床检查效果为痊愈;患者疼痛感觉得到缓解,肿胀褪去明显,但还能看到略微鼓起且颜色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疼痛感觉依然存在,肿胀明显,皮肤颜色为紫色或白色即为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通过对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处理后发现,在120例患者中,出现小范围外渗为112例,出现大范围外渗为8例,没有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不同外渗类型的患者经外敷等处理后显效者117例,占输液外渗病例数的97.5%,有效者3例,占2.5%,无效者0例。

3.讨论

3.1 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3.1.1管理者因素:缺乏规范的预防输液外渗的指引,缺乏高危药物输注前注意事项和外渗后处理的指引以及对护士进行输液专科知识的教育不足[4]。

3.1.2?操作者因素:

(1)规范化培训不足,技术操作不过硬,未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2)无计划使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过多造成静脉的损伤。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性质及使用方法不了解。

(4)缺乏责任心,没有及时巡视静脉通道及穿刺部位。

3.1.3患者因素

(1)幼儿由于哭闹及能见的血管少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老年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静脉脆弱,易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

(2)意识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外渗。

(3)多数患者由于疏忽大意触碰针头造成外渗。

3.1.4血管因素:

(1)微循环障碍:如失血、休克等易发生外渗。

(2)静脉炎:由于血管壁炎性反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易发生外渗。

(3)血管硬化:如老年人血管硬化而且脆弱,易造成药物外渗。

(4)在关节及关节附近的血管因不易固定容易外渗。

3.1.5药物因素:

(1)高渗药物:如甘露醇等易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使药物外渗甚至发生静脉炎。

(2)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易造成外渗。

(3)化疗药一旦渗漏易造成组织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3.2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3.2.1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3.2.2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评估穿刺部位周围的情况;了解输液治疗的类型、持续时间,避免反复在同一条血管上穿刺,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不使用血液循环差或有病变的部位。应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尽量使用留置针,并选择粗直的血管[5]。

3.2.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

3.2.4加强护士责任心。多巡视病房,特别是危重病人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3.2.5掌握拔针技术。

3.2.6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

3.2.7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

4.小结

护理工作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作为一名护士,我想:要把护理工作做好,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十分熟悉,专业技术十分熟练,更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定时巡视,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发现任何外渗,做到及时处理,并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静凯.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0):123.

[2]张丽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卷(8):757.

[3]陈莉莉.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2):78.

[4]毛惠娜.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5(26):8-9.

[5]王薇,刘志军,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齐鲁医学杂志,2002,17(4):357.

论文作者:于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于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