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堯舜存在性與斯時體制
馮廣宏
堯舜時已有文字檔案,《堯典》即為其一,可證其人存在性。當時實行二頭政制,共主有軍事助手,共同管理國計,共主老則讓位於助手,是為禪讓。堯舜如此,堯禹也如此。舜推動一系列變革,造成社會進步,物質生活改善,於是有世襲制萌芽,原始婚制也走嚮進步。
文字檔案記述堯舜
漢字何時産生? 人言各殊。舊説黄帝時倉頡即已造字,今人多不據信,但近年出土文物説明漢字起源很早。遠早於黄帝的河南舞陽賈湖文化遺址,曾發現龜甲和陶器上刻有文字符號,距今約8000年;與堯舜時代相當的山東鄒平丁公遺址出土陶片上,刻有兩行11字,距今約4500年;江蘇高郵龍虬莊遺址陶片上則刻有兩行8 字,距今約4200年;文字有不同書體,南方如良渚等遺址也有類似發現,文字足迹實已遍於大江南北,並非一人所創。不過,堯舜時期既已有了文字,就應該有文字檔案;衹是年深歲久,湮失無存,無法實證而已。
今人勇於疑古,多認為堯舜事迹皆屬口頭傳説,疑為虚無縹緲的天神,後世寫成文獻使之正規化,均不可信;古人盛傳的堯舜禪讓諸事,乃是儒家為實現其政治理想而故意編造。因此在疑古思潮下,歷史舞臺上的堯舜都被掃地出門。及至近年西漢和先秦簡牘出土,文化界便重新審視,如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回的大批戰國楚簡中,有一篇《訟城氐》(李零釋為《容成氏》),就講到堯舜禪讓;1993年湖北荆門郭店楚墓出土竹簡,亦有“唐虞之道,禪而不專”,“禪,義之至也”的話,因此不能再認為其事皆屬儒家編造,而且堯舜也不是神而是人。
春秋時的孔子,能够見到今人無從得見的上古文檔,他諮詢過的柱下史老子就管理着西周大量文檔,因此對古史肯定有發言權,他道德極其高尚,不可能信口胡謅。《大戴禮記·五帝德》載有孔子對弟子宰我講述的古帝來歷,即有堯舜在内,書中《帝系》還述及堯舜家族淵源,與出土簡牘基本吻合。
司馬遷《五帝本紀》後記説:“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意為堯時纔有檔案可査。“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 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虚。書缺有間矣,其佚乃時時見於他説,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這番話表達了幾層意思:首先肯定孔子稱述堯舜的正確性,埋怨儒生没有多做傳播,但先秦文獻還是補充了不少史料,卻又没有深入考證,最後遺憾文檔缺失太多,需要徵集。時至今日,這些話依然鮮活。今人比較幸運,有不少出土簡牘來作補充,直接面對孔子的弟子一代。
中國人最忌數典忘祖,常口頭記誦家族譜牒,當然不會隨意虚構。《大戴禮記·五帝德》記堯為“高辛之子也,曰放勳”;高辛就是嚳,為“蟜極之子”;舜是“蟜牛之孫,瞽叟之子也,曰重華”;“舜之少也,惡悴勞苦,二十以孝聞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蒼梧之野”。堯是蟜極之孫,舜是蟜牛之孫,都沾了一個“蟜”字。孔子説不清堯的年歲,但説清了舜30 歲登位,享年50 歲,雖是約數,也該八九不離十。
《孟子》的説法是“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並未逼宫。今本《竹書紀年》“帝子丹朱避舜於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於房,為虞賓”,但《蘇鶚演義》引古本《竹書》“舜纂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這些説法綜合起來,應該就是歷史的真實。孟子的弟子萬章是有頭腦的人,問古書上“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是這樣的嗎? 孟子説那是齊東野人之語,引《書》曰:“衹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瞍亦允若”,認為“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覺得舜當助手28年,真不容易!
顓頊—窮蟬—敬康—句芒(句望) —蟜牛(橋牛) —瞽瞍—重華(舜)
紫丹银屑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和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 毛荣超等(6):800
舜的夫人是“堯之子,謂之女匽氏”。漢代所傳《世本》逸文,説僑極生嚳,嚳生堯,堯稱陶唐氏,娶散宜氏生子丹朱。舜為姚姓,居嬀汭(或作饒内,姚與嬀疑為一字),娶堯女名為女罃。《漢書·律曆志》引《世經》説,嚳妃陳豐氏生堯,號陶唐氏,即位七十載,“讓天下於虞,使子朱處於丹淵”;窮蟬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舜,處虞之嬀汭,號有虞氏,即位五十載,“讓天下於禹,使子商均為諸侯”。這些史料與孔子所述基本一致,堯的年壽比舜約長20 歲,也合乎客觀事實。其中同音假借,是上古文獻的常態,這些文字檔案完全足以證明堯舜的存在性。
识别模型需要的数据有公交IC卡数据、GPS数据和公交站点位置数据. 武汉市目前共有7 000余辆公交车,每隔15 s会上传一次点位信息;每日的刷卡数据成千上万次(2016年刷卡率达到84.2%);还具有5 000多个公交汽车站和370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信息.
禪讓出自二頭體制
文化人類學研究指出① 摩爾根《古代社會》(楊東純等譯,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指出,古希臘荷馬時代(英雄時代) 部落及其聯盟的組織,包括議事會、民衆會,軍事首領由部落内成員公舉。議事會由氏族長老組成,對重大事件有先議權。民衆會由成年男子組成,對作戰、媾和、遷徙、選舉等大事,通過簡單方式表決。原始社會嚮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氏族的民衆會演變成軍事民主制,古羅馬人、日耳曼人、西徐亞人(斯基泰人) 等都經歷過。 ,在母系氏族制時期,女君管理行政,男君負責軍事,財物分配採取民主方式,是為“二頭君長制”。過渡到父系社會,初期也實行這種制度,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② 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舉堯舜禹禪讓為例,“在堯未退位以前是堯舜二頭,在堯退位以後是舜禹二頭”。
1.技术上的挑战。技术上的挑战主要分为两点,一是技术标准上的挑战,二是速度与性能上的挑战。技术标准上的挑战指的是区块链缺少统一的系统标准,要获得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有技术标准来确保产业之间有类似的技术应用,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平台之间的衔接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实现互通性。速度与性能上的挑战表现为任何分布式数据库本质上都比中心化数据库慢,那么区块链怎样才能适用于高速、高容量的应用场景将是业内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款电动涡轮增压器中的电动机的要求跟普通的电动机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其最高转速高达20万r/min,也就是每秒3 000多转,这样的转速是非常惊人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或是其他汽车零件能达到如此高的转速。”芮博廉先生介绍说,“独特的电动机技术,加上我们的软件控制技术,以及整合集成的能力,使得我们的电动涡轮增压器在整个行业内都是非常独特和领先的!”他还高兴地透漏:“2021年,我们就将为某家国际主机厂量产这款电动涡轮增压器,这将是全球第一个电动涡轮增压器的量产项目。”
母系氏族社會之最主要的特徵,第一是氏族共有財産掌握在女子手中,其次是婚姻以女子為中心,最後是氏族評議會掌握在女子的姊妹手中。但為了公共事務的處理,尤其對敵人的防禦,男子可以被選為軍務酋長,這在稜羅門諸島的土人中,蘇門答臘的米蘭巴人中,還是如此。
因為婚姻以母系為中心,男子皆來自外族,這些男子的兒子,也同樣要嫁到外族,所以軍務酋長,不能父子相傳。郭沫若氏首先指出傳説中的堯舜、舜禹為二頭軍務酋長,這對於中國母系氏族之説明,是最有力的一個發見。
他認為:
帝嚳與帝摯二頭,帝摯與帝堯二頭,帝堯與帝舜二頭,帝舜與帝禹二頭。至帝禹,曾與皋陶為二頭,《史記》云“帝禹立,而舉皋陶,且授政焉”,因“皋陶卒…… 而後舉益任之政”,故帝禹又曾與益為二頭。
情況確實如此,《尚書·堯典》裏的“四岳”,就是四方部族聯盟的代表性長老,有議事權、推舉權,甚至還有否決權。那時職能部門還未正式建立,任用幹部靠臨時推舉。《堯典》記有評議會上的一番討論,這一文獻已有實證並非虚構① 疑古史家武斷《堯典》為後人僞作,作僞年代或説早在孔子時期,或説晚到漢武帝以後,將其中檏實記述視為小説式的虚構,不顧部落聯盟民主制有着社會學依據,對話也充滿了原始性。《堯典》觀星製曆記載,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評為“中國官方天文學的基本憲章”,可證《堯典》不僞。四個被觀測的恒星以“星昴”最為確定,天文學界一致認為是指昴星團(Pleiades)。竺可楨《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 四仲中星之年代》言,按白晝最短(冬至) 期間昴星黄昏時南中天,當為唐堯以前之天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武家璧《堯典的真實性及其星象的年代》認為,《堯典》所載四時星象是“昏中星”,按赤道方法計算並不適宜,如用地平綫方法復原昏星赤經,依歲差原理求解,可以得知觀測年代是距今4200 餘年。今人利用SkyMap 天象軟件,查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300年間春分點與昴星團最密近,若以冬至為中氣,則月初可見昴星昏中,因此“日短星昴”與春分在昴實際上是同時代的天象,此種天象與二分二至的日出方位相配合,成為早期曆法的校正標準。鳥、火、虚三星應該是星、房、虚三宿,其赤經與分至點的對應關係,也説明是4000 多年前的天象。《堯典》也記録了對應於東南西北的民風“析、因、夷、隩”,胡厚宣1944年發表了《甲骨文四方風名考》一文,注意到《山海經》裏也有與之對應的内容,其中折(與“析”形近)、因、夷三者與《堯典》相合。同時,甲骨文裏也發現有東析、南因字樣,與《堯典》、《山海經》相同,而彝與夷則音同,在北的□當為宛字。上述兩條鋼鞭材料,已將《堯典》説成後人編造的讕言碾得粉碎。 :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放齊曰:“胤子朱啓明。”
楚簡《容成氏》① 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蔵戰國楚竹書》(二) 有《容成氏》,記有容成氏到帝堯共21 個古帝王名號:“ [尊]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氏、□□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 描述那時“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而治亂不共”,十分質樸。“不勸而民力,不刑殺而無盗賊,甚緩而民服”,並没有賞罰制度,更談不上法治,政治機器非常粗疏。
“帝”有“上”和“天”的含義,表示堯為部族共主。“疇”即誰,“時”即是,“登庸”即任用。會上有人推薦堯的兒子丹朱,但堯不同意,決定權仍然在堯手裏。後來徵詢治理水患的人選:
帝曰:“疇咨若予採?”
驩兜曰:“都! 共工方鳩僝功。”
帝曰:“呼! 静言庸違,象恭滔天。”
依照OECD数据库中关于可再生能源政策方面的统计数据,选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费的三大政策进行比较,包括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固定上网电价机制以及绿证交易。OECD数据库基于各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公共预算规模,计算出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指数,指数值在0(补贴最低)~6(补贴最高)。可以发现大多数国家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趋势比较稳定(表2)。通过将这20个国家按照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强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发现中国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强度远低于欧盟,与欧盟可再生能源补贴强度最低的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类似。
岳曰:“異哉! 試可,乃已。”
二頭制延續到堯,堯曾是摯的軍事助手,《六韜》云“堯伐有扈,戰於丹水之浦”;《莊子·人間世》載“昔者堯攻叢技、胥敖”,“國為虚厲,身為刑戮”;《齊物論》作“伐宗膾、胥敖”,可見堯經歷過南征北戰,後來執循例禪讓於堯。堯中年時物色到舜作為助手,形成二頭,但舜没有征戰記録,多取懷柔政策,比如三苗不服,禹建議征伐,舜都不允許,《吕氏春秋·尚德》《淮南子·齊俗訓》皆記有其事,但舜行政能力卻非常强。
僉曰:“於! 鯀哉。”
帝曰:“呼! 咈哉,方命圮族。”
职业院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科技发展、新媒体技术、搜素引擎等日趋发达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出现多元化的特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可避免,消极的思想和错误的观念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举措。
“採”即辦,可見共工已經着手治水,衹是成績不大,後來四岳又推舉鯀來治水:
“僉”即皆,四方代表都推舉鯀,但堯反對。四岳的口氣很强硬,提出讓鯀試一試,堯被迫同意了。這些字詞非常古奥,但語氣詞都顯示出來,帶有商量口吻,説明彼此地位平等,顯示民主政治非常原始,可證郭、翦諸公論斷正確。屈原《天問》復述為“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結果鯀“九載,績用弗成”,這一工作就交給舜來完成。
通过对油菜子中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到了覆膜种植及不覆膜种植对油菜子成分的影响,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超稀植模式下覆膜种植油菜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大,覆膜种植后,油菜子含油率略有降低,较未覆膜降低了2.63个百分点;覆膜种植下油菜子的蛋白含量有较大增加,较未覆膜种植油菜子增加了4.05个百分点;覆膜处理下菜子油的芥酸及硫甙含量有一定的增加,相较而言,覆膜种植下油菜子中芥酸及硫甙含量分别增加了 0.43、1.70个百分点。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覆膜种植模式下,油菜作为油料原料其品质略有下降。
堯的主要行政事迹,《堯典》記有“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農業社會要按節氣進行耕殖,頭等大事是嚮民衆宣告節令,當時製曆定時由羲和世家擔任,前往東南西北四方,觀測鳥、火、虚、昴四星以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製成一種陰陽合曆。舜繼位後“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進一步設置了天文儀器。
帝曰:“呼! 嚚訟,可乎?”
母系氏族社會中,因女性體力難以勝任用武之事,必須有男性酋長來配合,過渡到父系社會,這種制度便延續下來,“帝”聘任年輕力壯的軍事酋長做助手,形成“二頭”,成為常規:當“帝”年老體衰時,一般要讓位給軍事酋長,這就是史稱“禪讓”的由來。不過當“帝”建立了權威之後,往往戀棧不去,有時繼承人需加以脅迫,纔能讓位。
帝曰:“咨! 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潔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雖然儒家歌頌堯為聖王,但他晩年對天灾人禍難以應付。《孟子·滕文公》説“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横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莊子·齊物論》載言“十日並出,萬物皆照”,《論衡·感虚》“堯之時十日並出,萬物焦枯”,表明洪旱交替十分嚴重;《禮記·郊特牲》所説“伊耆氏始為蠟”屬於一種祭蟲儀式,可見當時又有蟲害。但堯舜並立多年,七旬的堯仍然不想禪讓,舜衹好動手改變局勢。《荀子·成相》説“堯不德,舜不辭”,《韓非子·説疑》認為“舜逼堯,禹逼舜”,出現逼宫之事。《論語》:“堯曰:“咨! 爾舜!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最後兩句道出實情。古本《竹書紀年》説堯末年德衰,“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后稷放帝朱於丹水”。
该算法基于块区域对纸张缺陷进行检测,理论运行时间约为P×Q×4/f,其中f为电路的运行频率,P×Q为分块的数量。算法的运行时间仅仅取决于帧图像分块的数量,且其运行时间远远小于普通的基于像素标记的算法运行时间。为了评估该算法的运行速度性能,选取了文献中的算法和本算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测试,不同算法的运行对比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文献[6]、文献[18]以及本算法均采用FPGA硬件平台实现验证测试,硬件运行频率为100 MHz;文献[13]中的基于两次扫描的连通域标记算法在Inteli3@2.30 GHz,4 GB运存,Win10平台下采用Matlab编程实现。
可是丹朱並非平庸之輩,有一定政治基礎,《山海經·海内北經》説“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可見丹朱也稱為“帝”,與前輩平起平坐,由此可見禪讓制到了堯舜時期,已有世襲制的萌芽,衹是民主議政習俗加以抑制而已。
書中《帝系》説嚳是黄帝之子玄囂族後裔,娶有四位夫人——有邰氏姜原、有娀氏簡狄、陳隆氏、陬訾氏,其中陳隆(或作鋒) 氏便是堯的母親,由於嚳曾擔任過部族共主,所以堯的身份比較高貴。堯的夫人是“散宜氏之子,謂之女皇氏”,從這個名稱也能看出身份不低。舜的世系是:
舜仍然遵循二頭制,以禹為軍事助手。禹的征伐事迹不少,《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禹攻共工國山”,《海外北經》還説禹殺了共工之臣“相柳氏”。《墨子·兼愛下》説禹征有苗,還録有《禹誓》一段,《非攻下》亦云。《莊子·人間世》云“禹攻有扈”,《吕氏春秋·召類》云“禹攻曹、魏、屈驁、有邑(當作扈),以行其教”。曹位於山東,魏位於晋豫一帶,屈驁與有扈地域相近,但禹的職責主要是治水。
禹登“帝”位,並未經過禪讓,因為舜在巡狩南方時病故。《墨子·節葬下》載“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吕氏春秋·安死》作“舜葬於紀市”。《山海經》中舜葬資料很多,《大荒南經》説“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又説堯、嚳、舜都“葬於岳山”,但《海外南經》説堯、嚳葬於狄山,《海内南經》説“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海内經》説“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位於長沙、零陵界中,與《五帝德》所言一致,可見舜確實卒於南方。禹治水時間很長,輔政期間較短,舜死後循例由他繼承“帝”位,《史記》言舜子商均不肖,没有什麽糾紛。《孟子》言後來“禹薦益於天”,則是貫徹二頭制,以益為軍事助手,但洪水治平以後,没有什麽戰事,文獻中並無益的征伐記載。
直到禹病故於會稽,來不及對益禪讓,循例由益繼承“帝”位,可是禹子啓能力很强,《孟子》説“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啓,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啓,曰吾君之子也”,益實際上未能繼位。《孟子》分析其中原因:“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啓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不過《戰國策·燕語》有不同説法:“禹授益而以啓為吏。及老,而以啓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啓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啓自取之。”《韓非子·外儲説右下》引潘壽語也是這個意見,《越絶書·吴内傳》言“益死之後,啓歲善犧牲以祠之”,這時歷史潮流已趨嚮世襲政體,上古的二頭制便自然而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舜造成體制轉變
舜的身份不高,《堯典》記“四岳”推薦説“有鰥在下,曰虞舜”,鰥指單身漢,下指出身低,他是“瞽子,父頑,母嚚,(弟) 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提供的信息是舜家居“虞”,字又通“吴”。《水經注》歷山,“嬀汭二水出焉,南曰嬀水,北曰汭水”,“其水西南流,歷蒲坂西,西流注於河”,當指今發源於絳縣的涑水河,其東有歷山之名,蒲坂在今永濟一帶。《史記》謂舜為冀州人,嬀汭是黄河支流,應位於晋南,古稱河東。《漢書·地理志》説“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本唐堯所居”,《古文尚書·五子之歌》亦言“惟彼陶唐,有此翼方”。《隋書·地理志》謂河東縣舊稱蒲坂,“有嬀、汭水”,夏縣有虞坂。《新唐書·地理志》稱河東縣“有歷山”。關於“虞”的地望,《後漢書·郡國志》載大陽縣“有吴山,上有虞城”,“有顛軨阪”,杜預注為虞國所在。《博物記》説阪在“縣鹽池東,吴城之北”,《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都説“故虞城在(平陸) 縣東北”,因此上古“虞”地當在晋南運城盆地區。
2016年3月,广东省纪委发现邓强严重违纪,于同年3月22日对其立案并采取“两规”调查措施。其间,邓强如实交代了受贿事实。同年6月28日,邓强的亲属代为退出赃款260万元。
《墨子·尚賢上》説:“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灰於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晋南的西南兩方有黄河環繞,運城地區為寬谷緩丘,黄土覆蓋在石灰岩上。舜在黄河之濱種田打魚,燒窯製陶和燒石灰,都有地質條件可證,附近又有鹽池,非常適合人居。今人地名考證衆説紛紜,如歷山即有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湖南諸説,由於舜時已是農業社會,遠離狩獵遊牧生産,居地與業地不會遠離,而且山西襄汾陶寺考古遺址與堯有關,夏縣東下馮遺址文化與之承續,再結合堯與其結親來判斷,將舜家定於晋南比較合乎事實。
《孟子·離婁下》云:“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晋南位於中原,不得稱為東夷。“諸馮”這一地名,今人有山東菏澤與濟南、河南濮陽、山西運城、湖南永州諸説,符合東夷條件的衹有山東。由於堯時政治中心在冀州,如果舜在兖州,堯從何得知舜的家庭信息? 因此古人解釋舜的家族屬於東夷,後來遷居中原,就像禹生於西蜀,來到中原治水一樣。晋南有“夏”的古名,所遷“負夏”義為背靠夏地,與嬀汭没有矛盾。至於“鳴條”的位置,據楚簡《容成氏》所記成湯伐桀,桀逃跑時“降自鳴攸(條) 之述(遂)”,“逃之南巢是(氏)”,“去之桑(蒼) 梧之野”,故鳴條距舜葬“蒼梧之野”不遠,没有必要再作地名的繁瑣考證。
对他(陀氏)而言,艺术技巧很艰难。 看来,“灵感”光顾他就像一阵风,暴风雨接着暴风雨,然后完全转换为风平浪静、迷雾、“污秽”。 在托尔斯泰那里,“灵感”几乎只是一种正常的精神状态,就像按规则走的“一团光”,既不偏离,也不会停下来。 全部“价值”就在这儿,没有功勋,无需努力。[2]221
《史記》説“舜父瞽叟盲”,上古盲叟常為職業巫師,能彈琴背誦經文,熟悉口頭歷史,對舜應有啓發教育。舜少時勞動非常辛苦,居家飽受迫害。《孟子·萬章》言“舜往於田,號泣於旻天”,“父母使舜完廪,捐階,瞽叟焚廪。使浚井,出,從而揜之”。因堯考驗他時“納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故舜的避難求生能力很强。《孟子》裏有一段古奥的文字,應出自上古文檔:“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象以為舜遇難了,聲稱牛羊和糧倉歸父母,武器和樂器歸他,兩個嫂嫂也歸他,可是他走進舜的住房時,發現舜坐在床下彈琴,便羞愧地説:“心裏鬱悶,想念你,所以來了。”故事表明當時私有財産有贈予制,有繼承權,家庭内部糾紛外人也不能干涉。這種特徵與父系體制的鞏固有關,説明堯舜時代處於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
1)船舶到达率(单位时间到达航道入口的航道数量)是描述航道入口处船舶到达频率的一项参数,船舶到达率越大,航道内船舶密度越高,船舶发生减速的可能性会提升。
舜是政制變革的推動者,他正式登上帝位便建立起一些制度,意在集權。第一項是班瑞制,頒發瑞玉給各部落酋長,確定其歸附地位,《堯典》言其“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於群后”。第二項是巡狩制,“帝”要分期分批視察各個部落,“五載一巡狩,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第三項是建立職官,下文再述。第四項是統一度量衡和計時單位,“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第五項是規定刑法,“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灾珒赦,怙終賊刑”,用圖像宣示法規,懲罰方式包括流、鞭、撲、贖、赦五種,典型的案例是“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共工、驩兜和鯀的罪責是治水無功,三苗是策劃叛亂,懲罰僅限於流放。
《堯典》述舜“咨十有二牧”,因與禹共同“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有了按地理條件劃分的“州”區,便於管理萬國部落,使之納貢。主管其事的人稱“牧”,進一步建立中央政權的職官制度,但幹部任命仍須通過評議會由四岳推薦。這一步跨得很大,但這是不是真正的史實? 筆者根據大禹全局性治水論證過,全流域治水必須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打破邦國界綫,從而形成大統思維,便有政治體制跨步的條件,僅因當時萬國林立,不可能徹底統一而已。
《堯典》載有舜依靠議事會推舉職官的過程,如舉禹為司空:
由于不同专家之间的意见不同,需要将专家的意见作为证据进行证据融合。融合证据之前,运用式(5)—式(7)计算折扣后的证据BPA,再运用式(8)对各证据的BPA进行融合。
舜曰:“咨,四岳! 有能奮庸照帝之載,使宅百揆亮採,惠疇?”
翦伯贊《堯舜禹的禪讓與二頭軍長制》③ 《中國史論集》,《民國叢書》第二編第72 册,上海書店據文風書局1947年版影印。 説:
僉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 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禹謙讓的三人,舜都做了安排,棄為后稷,契為司徒,皋陶為士。根據衆人推舉,又以垂為共工,益為虞,伯夷為秩宗;但“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伯拜稽首,讓於夔、龍”。所讓的人舜都没有同意,僅任命夔為典樂,龍為納言。舜最後説“咨汝二十有二人”,會上任命9 人,加上12 牧和方伯的代表四岳。中央職官設置,有司空(管工程)、司徒(管政教)、士(管刑法)、后稷(管農業)、共工(管手工業)、虞(管生態)、秩宗(管禮儀)、典樂(管歌舞)、納言(管文秘) 9 職,以往世家承襲制改變為職官任命制,專業技術再不為家族所壟斷,實為社會之一大進步。
不過,上古文獻傳鈔過程中,内容會有所出入,歷史主綫雖然可靠,細節則可能不同,如《禹貢》劃分的是九州,而不是十二州;但貢道終端是冀州,與政治中心合拍。《尚書·吕刑》周穆王言:“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穀;三后成功,惟殷於民。”禹稷的職責與《堯典》相合,但《堯典》伯夷的職責是“秩宗”,皋陶纔是管司法的“士”。
堯舜時婚演變
堯舜時已有家庭形式,但遠古婚制的痕迹仍然存在。母系氏族社會以女性為核心,有氏族而無家庭,婚制鬆散,或以族外群婚為主,造成子女如《白虎通義·三皇》所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古代聖王常傳説其母意感而孕,如《詩經·大雅·生民》説后稷之母姜嫄“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因踏天帝脚印而懷孕。過渡到父系社會,仍然存在一種走訪婚,如《天問》説:“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禹因治水到了塗山地域,與塗山氏女偶然結合,後因生下兒子啓,纔肯定了夫婦關係。但禹父鯀就比較曖昧,《大荒南經》云“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不説鯀生炎融,因炎融不一定是鯀的親子,那時盛行走婚制,士敬衹是一個女友。《中次三經》載萯山系統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位於黄河河曲之南,“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這裏衹提“禹父”而不説鯀,顯然不是指鯀,而是“衆父”,若“禹父”為鯀,何不直書鯀之所化?
中原的對偶婚制,有“姊妹共夫、兄弟同妻”習俗,或稱“亞血族群婚”。堯以二女嫁舜,《堯典》謂“釐降二女於嬀汭,嬪於虞”,就是這種婚制。《孟子》述舜弟象聲稱“二嫂使治朕栖”,實際上當時二嫂也屬象妻。《尸子》逸文言堯“妻之以女皇,媵之以娥”,比擬為殷周媵娣制,是將原始婚制進步化了。
《天問》説:“舜閔在家,父何以鱞(鰥)? 堯不姚告,二女何親?”屈原按春秋時禮制提問:舜已是成人,其父為何還讓他打光棍? 堯未到姚家説媒,怎麽就把二女送來結親?可見古代婚制三代變化之巨大。
可是對偶婚制到夏代仍然存在。《左傳·哀公元年》載伍員講了過澆殺夏后相的故事① 《左傳·哀公元年》伍員云:“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後婚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能佈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天問》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狶是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惟澆在户,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也是這一段故事。 :相妻懷孕,逃往有仍,生了少康。長大後被澆緝拿,被迫逃奔有虞,擔任庖正。“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能佈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少康之妻“二姚”,就是姊妹共夫。《天問》中的“昡弟並淫,危害厥兄”,指夏代殷先王亥和其弟恒在有易之地馴牛,有易之君拉攏其弟,殺其兄而奪牛群② 《天問》:“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營班禄,不但還來?”“昏微遵迹,有狄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何変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該即商之先王亥。《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人曰王亥,托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為國,名曰摇民。”郭璞注引《竹書紀年》:“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天問》:“何往營班禄,不但還來?”應指恒受有易誘惑而害兄。 ,亥恒則為兄弟共妻。相當於那個時代的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發現有一男二女同穴合葬現象(M527);同時,既發現母子合葬墓(M510),又發現父子合葬墓(M528),顯示當時處於過渡時期,各種婚制並存。
從舜的情況得知,婚姻制度逐漸嚮一夫多妻轉變。《山海經》上没有堯的配偶和子息記録,但對舜有不少記載,如《海内北經》説“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河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路史餘論》引《竹書紀年》作“癸北氏”,説是舜之第三妃。
順便指出,堯與舜的時代有明顯差異,堯時物質條件較差,到舜時纔有改善。《墨子·節用中》説堯時“黍稷不二,羮胾不重,飯於土塯,啜於土形,斗以酌,俯仰周旋”,用具是簡陋的土陶。《韓非子·五蠹》補充説:“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羮;冬日麂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但《世本》載水井、耒耜、宫室、城郭、鼓磬全是堯時的發明,有了這些基礎,纔決定了舜時的進步。《韓非子·十過》進行前後對比:“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子,削鋸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輸之於宫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反映出社會生産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世本》記載舜時的發明有準繩、規矩、銚耨、漆器、簫鐘,並由土木器具趨嚮青銅,更加輕便化、科學化。
极地科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完善和专业的医疗保障是顺利开展并完成科学考察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极地科学考察队员提供高质量和更加专业化的医疗保障成为可能。今后还要逐步健全极地医疗保障体系,从队员的选拔、医师的培训、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完善、极地医学的深入研究方面加以完善,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逐步完善我国的极地医学保障制度。
由此可見,堯舜時期是經濟社會從落後走嚮進步的演變階段,政治體制、婚姻家庭如此,物質生活也是如此。遠古技藝父子傳承的世家化,逐步演變為師徒傳承的行業化;人才推薦的圈子擴大,不再局限於氏族部落的小範圍,可以在基層人群中去尋覓。這些風習,使生産力為之解放,促進社會經濟的飛躍。如果没有自然灾害的影響,堯舜時期會是又一個黄金時代。
作者單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館
标签:五帝德论文; 存在性论文;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