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多角度论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角度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反复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其他?这只有到社会主义本质中寻找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表述,实际上已包括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内容。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不是从外部赋予社会主义的,它本来就内含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
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也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相同或相通的;但换个角度思考,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又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首先,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比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更丰富,它不仅包括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容,而且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内容;其次,社会主义本质深藏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事实之中,不能自动地显现出来,而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确立和完成,通过革命和改革等手段的运作来体现和实现。从这个视角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化形式和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2〕邓小平也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他把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将政治的、精神的因素全部舍去;同样,他在阐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时也舍去了政治的、文化的任务,而把社会主义的任务归结到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点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3〕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4〕过去我们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搞社会主义,其教训极其深刻。实践证明,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靠行政手段或“长官命令”是不可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普遍贫穷化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起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5〕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得以实现。
二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确定又是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相联系的。以往我们讲了不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恰恰忽视了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上的优势,以致于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总结这一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方面。他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好〔6〕。将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归结到快速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上,这就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了,并且为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供了新的依据。
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些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公有制基础上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保证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功能,可以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和加速发展生产力,还可以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与管理方法,以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7〕
邓小平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在加速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优越性,他更为重视的是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根本优势,使其从潜在的优越性变成现实的优越性。这就是他从发挥社会主义根本优势的角度论证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原因所在。邓小平强调,“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8〕社会主义国家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三
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这还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实际,从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高度阶段联系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作了充分的论述。
首先,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必需的,社会主义如果不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就不可能创造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马克思是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他在论证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历史联系时始终将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现置于首位。邓小平坚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理论,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共产主义原则。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达,没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怎么能够按需分配?既然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那么,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就应该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具备发达的生产力。没有贫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但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裕的社会主义。”〔9〕
由此我们看到,虽然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没有把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但当他转换视角、分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联系时,即把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果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决定必条件提了出来。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在建立之初不一定生产力发达,但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具备发达的生产力。而社会主义要具备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其次,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其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对于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革命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比社会主义理论构想丰富复杂得多,不发达国家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早就预言过,落后国家革命容易、建设困难。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坎坷历程完全证实了列宁的预言,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估计不足,没有把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完成好。
邓小平和列宁一样,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逐步消灭贫穷,为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基础。〔10〕
再次,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更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生产、生活水平还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处于不发达阶段的社会主义;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而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抓好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特别重要;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只有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才能实现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跨跃,进而创造条件迈向共产主义社会。
四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必须正确地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所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联系社会主要矛盾阐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邓小平在谈到发展生产力时使用的是“中心任务”与“根本任务”两个基本概念。这是从不同层面上使用这两个概念的。他指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其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而他说社会主义国家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则是依据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它们的联系,有着理论与实践上的价值。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确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阐述社会主义本质,从快速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角度阐述社会主义根本优势,从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程度阐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阶段性发展,都是立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理,他也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循着邓小平的这一思路思考,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不以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根本优势,为了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原则,现在的和将来的、经济发达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是通过阶级斗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当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后,其中心任务也应随之发生转变,不能滞后和错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失误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阶级矛盾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时,仍把阶级矛盾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1957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前一段做的事情是干革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起,革命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是我们今后很长时期的任务。〔11〕粉碎“四人帮”后,他率领全党拨乱反正,反复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坚决迅速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指出,我国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2〕像邓小平同志这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就正确地抓住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分别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所决定,但它们并不是互不相干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和运行状态,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归根到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相联系。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是阶级斗争。当然,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13〕但小平同志所讲的革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包括生产力革命、制度革命和体制革命,狭义的革命指制度革命。社会主义制度革命采取的是阶级斗争形式,此时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不能直接地通过经济建设来实现,而只能间接地通过反对旧社会、扫除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来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有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和可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才从以解放生产力为重心转向以发展生产力为主题。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革命和体制革命都是直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的,因而都是构成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心任务上直接体现了出来,实现了“中心任务”与“根本任务”的重合和统一。
邓小平从上述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所作的思考和论证,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为什么要抓住以及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学说。
注释:
〔1〕〔3〕〔5〕〔7〕〔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137、172、129、357、16—17、148—149、10、157页。
〔2〕《列宁选集》第2卷,第8页。
〔4〕〔6〕〔8〕〔12〕〔1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312、128、314、182、231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1页;第3卷,第63、116页。
〔11〕《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61页。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发达社会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