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上海 200433)
【摘要】自闭症是属于自闭症系障碍中的一种,也被称为“孤独症”。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普遍在社会交往、言语发展方面存在障碍,这使得他们很难融入同龄人的活动中,也难以保持同普通学生同样的学习进度。“融合教育”经过检验对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的发展有益,对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业成就和社交技能提高均有帮助。由此,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大力推行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策略。但中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师资、其他教学资源配置短缺、学生家长负面评价等的许多问题,这为“自闭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遍实行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337-03
自闭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我国学者常用“自闭症”或“孤独症”,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开始使用“自闭谱系障碍”来统称在沟通和社交方面有相似困难表现的一系列障碍。[1]各国目前普遍将3岁前即有所表现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性的刻板行为视为自闭症儿童的定义性特征。[2]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1月的最新数据及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3-4],自闭谱系障碍的发生率为每45人中有1例,超过儿童肿瘤、白血病、艾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总和,排在儿童精神发育障碍的首位。中国2017年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自闭症患者约有200万人,并以每年20万的增速增加。[5]
总体而言,儿童患有自闭症的机率在儿童重大病症中较高,这使得儿童自闭症患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数量较大,不容忽视。为了保障自闭症儿童的正当受教育权利及促进其健康的身心发展,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大力推行“融合教育”,推进“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政策。
1.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必要性
1.1 符合《萨拉曼卡宣言》宣扬的理念
《萨拉曼卡宣言》于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由88个国家政府与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通过,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这一宣言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够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6]《萨拉曼卡宣言》表明了国际上对于特殊儿童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支持态度。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方式得到了国际主流思想的响应。
1.2 符合中国的相关政策
我国2006年制订的《“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规划》,正式将孤独症作为精神残疾列入残疾类别之一,明确支出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之后2011 年出台了修订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将孤独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对象之中。
1.3 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有利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随班就读条件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业成就和社交技能各个方面均有所提高。
1.4 其他有利影响
不仅如此,大量研究表明,融合不仅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本身的发展有益,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接纳度,同时对于典型发展儿童而言也有利于其社会性和学业的发展。[7]
2.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概念与类型
2.1 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概念
自闭症儿童和其他普通适龄儿童一样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而非特殊的教育康复中心或者留在家中学习。
2.2 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类型
2.2.1.自闭症儿童单独成班教学。自闭症儿童单独成班教学即是指在普通学校中各年级为自闭症儿童设置单独的班级,同时配备相应的有相关知识的、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给予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帮助自闭症儿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方式将焦点集中于“自闭症儿童”,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但因为学校中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数量比例少,这么做无疑会使得成本高居不下。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方面从成本方面考虑多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2.2.2.自闭症儿童随其他特殊儿童组班教学。这种方式主张把所有需要特殊关照的儿童网罗到一个班级中,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这样,这些特殊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时得到特殊的关照,在课下时间又可以接触到同龄的普通学生,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环境。显然,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特殊儿童群体的需要,从校方成本上来说,也比“自闭症儿童单独成班”低得多。但特殊儿童班级就读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即在特殊儿童中“自闭症”儿童的比例不是最高的,分散在特殊班中,他们独特的问题会被忽视。即使同时配备专门的资源教室,但由于教师对这一少数群体的关注较弱,还是无法满足自闭症儿童对个别化辅导的要求。
2.2.3.自闭症儿童完全随普通班就读。这种方式要求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行为上的问题,智力基本上正常,生活上具有简单自理的能力,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训练,能够适应学校的常规,家长也与学校达成一致。[6]如此,患有自闭症的学生就可以同普通的同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这种方式学校采用较多,因其对于适龄的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但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同时同班学生的家长态度也为学校贯彻这种方式增添了阻力。
2.2.4自闭症儿童同时参加特殊班级和普通班级,分时段就读。这种方式适合那些基本适应班级教学,又因行为上存在问题,无法在全日制学校上课或者是无法在普通班级全天上课的自闭症学生。这种方式是前面几种方式的折中,也是如今学校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3.我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融合教育,鼓励和支持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其中,美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开展较早,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展,89.7%的自闭症儿童主要被安置在普通班级中。英国于19世纪70年代推行的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 SEN)系统大力倡导融合教育,到普通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儿童人数远远超过到其他类型教育机构的人数。瑞典率先开展一体化教育,20世纪90年代,99%的自闭症儿童都进入普通学校。[8]而中国在贯彻“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上还远远落后于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然而在中国,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他们安排的首要选择依然是在家中学习,其次是送往相应的康复机构,然后才是送往普通学校就读。家长的选择不仅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送往专门的康复机构的成本过高),也是基于社会的压力(师资不足、教育资源倾斜力度不够、普通学生家长的抵制等)。深圳自闭症研究会组织的《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查——华南地区》数据显示,受访家庭中的自闭症儿童大多就读于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仅有10.43%的在普通学校就读。[9]
虽然我国2011年出台了修订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将孤独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对象之中,近几年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都在大力投入,但制度的不完善、资源投入力度依然不足、大众对此的接纳度不够等现状还是为此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阻碍。
4.我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挑战
想要彻底的扭转自闭症儿童普通学校入学率低的现状,为他们塑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国家和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1 国家、政府层面
继2011年出台了修订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将孤独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对象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将“支持特殊教育”列入“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十八大期间的第二次网络访谈中,部署了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将特殊教育列入第二条“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中。在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上提及特殊教育,并第一次将“支持特殊教育”列入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10]
由此可见,我国如今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的的确确予以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国家政府在政策的细则实施和资源的配给上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真正的相关手段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例如:并没有针对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的具体教育安置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制定提供可供参考的细则,包括自闭症儿童在普通教室和资源教室学习的时间分配、普通教师和资源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评价其个人成长及转衔等。[11]国家作为统筹全局的角色,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如果能尽快出台相关细则想必能够迅速推进自闭儿童的随班就读状态发展。
其次,政策落实的难度大,如今监管不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自闭症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政策,但由于相关的入学保障体系没有到位,监管力度低,依然有很多普通学校拒收孤独症儿童。
同时,国家在资源上的配给也并不到位。不同于幼儿保育中心,小学阶段已经是义务教育阶段,更多依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拨款。培训相关教师、建立资源教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缺少资金的支持,提供给自闭症儿童公平的学习、生活环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未来,国家层面如何细化对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规定,甚至出台法律保障,加强监管和财政落实,是改善和保障自闭症儿童教育公平的基石。
4.2 学校管理层面
4.2.1校方态度
当前的状况就是校方的态度多是暧昧不清的,一方面他们想要相应政策,另一方面又面对许多的阻力。
首先便是教育资源的难以配置。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资源。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常用的认知训练教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结构化的个人工作系统等在普通学校里比较稀缺。另外,由于环境和场地限制,普通学校往往难以建立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所需要的专门的个别化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或其他康复训练场所,缺乏硬件设施直接导致了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上的各种困难。[12]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配置了相关的教育资源,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已经建设了60余所资源教室。但只有处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这些硬件设施配置才已经趋于完善,很多的二三四线城市很少、甚至没有。
其次便是对于“问责”的恐惧。自闭症儿童很多都具有情绪问题,一些小事很可能就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比起其他普通的学生更容易受伤或是伤人。同意这样的学生入学无疑增加了校方的负担。一旦发生问题,校方上上下下都会处于对“问责”的恐惧中。同时,社会的舆论压力无疑增加了清晰界定“责任者”的困难。
最后便是难以说服普通的学生家长。学校不仅仅要和学生打交道,也要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多数学生家长是不愿意自己孩子和这类“问题学生”共处一室的。要接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就要去说服大量的学生家长,难题又落在了校方肩上。
就校方态度而言,只有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才可以改变,即只有学校不再因为财政上的拮据和对难以界定“责任人”的“问责”而恐惧时,校方才会真正愿意接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
4.2.2教师态度
教师对于自闭症儿童就读自己班级的态度多是负面的。马红英对上海市410名随班就读教师进行调查发现,80% 以上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把特殊儿童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机构。在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上的态度尤为明显,仅有18%的教师愿意教授自闭症儿童。[13]这也多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引起的,这使得他们无法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突然尖叫和下座位骚扰同学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也干扰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
目前来说,多数地区就职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多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面临这类特殊学生束手无策,对特殊学生的排斥也就显而易见了。而自闭症儿童顺利随班就读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只有教师态度转变辅以相关知识的提升才能帮助自闭症儿童顺利开展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活动。
未来,我国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的相关培训如何大面积展开暂无定论,校方如何就此设计一系列的入职培训也暂无统一意见。
4.3 学生家长层面
普通学生家长的态度也是一大挑战。因特殊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同处一班,家长态度多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业和安全受到影响,态度很坚定:自己的孩子转班或者特殊学生转班,若是不能解决只好为自己的孩子办理转学,转学条件无法满足就只好集结其他家长向学校施压以谋取利益最大化。
不能无视这些普通学生家长的顾虑,也不能一味的妥协,更多的要让普通学生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保护特殊自闭症儿童权益的牺牲品,应该要以大量的研究数据来表明“和特殊儿童的相处对非典型儿童的社会性和学业的发展有益”。
即便如此,普通学生家长的观念的普遍转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4.4 学生层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普通学生总是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持有偏见。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太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以歧视性的方式行为,并相信那些人无知并且危险。与许多态度一样,偏见非常复杂,而且可能包含某种傲慢的情感成分,这种情感起到了使对方总是处于不利的作用。[14]当群体中的某个人变得不同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这个人引起的。[15]所以在班级中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同学们倾向于是由特殊学生引起的,并会引发厌恶和进一步的偏见。
周思佳对广州市海珠区16所普通学校的21个班级进行调查时发现普通学校学生总体上对自闭症儿童持排斥、歧视、不接纳的消极态度,超过 80% 的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没有或很少有朋友。由于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他们难以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模式,无法像普通儿童那样与人交流和交往,因此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在班级中处于被孤立的境地。[16]
所以如何转变在校普通学生对于自闭症同学的态度也是当下面临的挑战之一。
5.结语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响应了国际理念,也被验证有利于自闭症儿童、非典型儿童及社会的发展。其在中国的开展虽然已有政策的支持,却还处于起步状态,现状并不乐观,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改善只能是从上到下,只有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给予自闭症儿童公平受教育的权益保障、给予校方财政和专业培训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学校接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比例。进而,只有学生家长和普通学生得以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正当权益,并认识到其随班就读对自闭症儿童及普通学生的发展都有益处时,自闭症同学才能拥有健康的校园环境。而这类观念的改善也必须由国家出面,用科学的研究成果去说服学生家长和普通学生。
总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推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国家、校方、自闭症学生家长、普通学生家长、普通学生等各方面持续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3]苏雪云、金永欢、王小慧:《美国小学阶段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基础教育,2016(2),第104-122页.
[2]苏甜甜:《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必要性探究》,亚太教育,2016(12),264页.
[4][5]五彩鹿自闭症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特别教育系、新华网:《2017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2017.
[6]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华夏出版社,2006.
[7]高环环、陈佳欢:《融合教育视角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及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求知导刊,2015(9),第71页.
[8][9][12][13][16]马斯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2),第34-38页.
[10]夏峰、徐玉珍:《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6),第19-22页.
[11]范文静、胡晓毅:《学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3),第8-12页.
[14][1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张志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北京邮电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李楚翘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自闭症论文; 儿童论文; 学校论文; 特殊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家长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