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刘硕

湘西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刘硕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353)

摘要:本文通过对湘西吊脚楼的实地分析,从湘西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背景出发,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系统研究湘西吊脚楼的建筑艺术,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对湘西吊脚楼建筑地域特色的影响。另外,结合湘西吊脚楼的建筑特性,探讨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湘西吊脚楼;建筑特色;环境设计

湘西吊脚楼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受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沿河岸采用的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虽经历发展与演变,却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建筑形制,其结合地形、节约用地、适应气候条件、节约能源、运用地方材料以及注重环境生态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湘西吊脚楼建筑的形式

1.结构

现今湘西的木质的吊脚楼已从两开间扩大到五榀四间,分平地吊脚楼和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梁柱等结构部件采用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钉一铆,这也是苗寨吊脚楼的重要特点。考虑雨水对屋顶的影响,屋面多采用三角形结构。湘西吊脚楼结构稳固,以梁、柱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式完成整个建筑空间,承重分布均匀。同时使用木材作为建材使吊脚楼具有结构韧性。

2.建筑形态

在湘西特殊的地貌条件下,村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高线错落排列,就应地势浑然天成的嵌在山腰坡地中,屋顶坡向与地形契合。少数建在平地上的吊脚楼,多表现为半开放或四合院式空间形态,这两种构成了苗寨的主要建筑形态。作为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自行搭建的吊脚楼有着自然却有序的群落体系,形成阶梯状的聚落形态。排排吊脚楼叠叠重重,次第而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呈阶梯明显状走式,屋脊鳞次栉比,十分壮美,这是单栋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漫步在西江的寨中,会发现相临的房檐距离极近,抬头看屋檐的瓦片相连,西江苗寨吊脚属歇山穿斗挑梁木建筑,从下而上逐层渐出,体量轻盈,间隙紧凑,是苖族民居文化特色的写照,凝固了几千年苗民团结依靠,追求和谐安宁的生活历程。

二、湘西吊脚楼建筑的特点

1.环境

湘西吊脚楼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地域环境、自然资源、生产方式、文化民俗等多因素影响。首先,这个地区高温多雨,再加上山地众多,这样的地貌条件决定了吊脚楼是适于人们居住的建筑类型,这是吊脚楼建筑形成的自然性因素。

湘西吊脚楼具有底部挑空的形式,沿垂直方向展开的建筑形态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坡屋顶,有利于雨天的排水;主要建材杉木,易成活、生长快,当地储备较丰富。杉木板制成的墙壁镶嵌在青瓦屋檐与卵石基础之间,呈现出外观造型与自然风光的和谐之美。建筑依山傍水,气候环境营造出良好的人居氛围,这些都集中作用于吊脚楼建筑建造过程中,看似无心随意的建造行为,却很好地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建筑中的虚实对比,体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2.建筑特点

这些苗族吊脚楼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勤劳勇敢的苗族人们结合使用功能的需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空间,在做法上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湘西吊脚楼运用点、线、面、体的表现,通过各部分的比例、平衡、对比、韵律、节奏、色彩、材质等来体现它的艺术效果,结构完整、做工精细、变化灵活,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它的朴实美、生态美、合理结构的科学性等艺术价值。

3.地域文化

西江苗寨吊脚楼建筑凝聚了苗族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如随处可见的祭祖牛角、火塘、门窗采用花格样式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出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内涵。这些木构吊脚楼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建造技艺,且其建筑形态将民族特征、民俗文化包含其中,起到了传承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审美意识的作用。

穿梭在苗寨里观赏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吊脚楼直接被现代钢筋混泥土房取代,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有些吊脚楼整体保存完好,但因经济利益驱使,成为商业场所,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削弱;部分新建的吊脚楼“形似神不似”,在建造方式、结构形式等方面未实质继承传统风格。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却并未有效解决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苗寨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并且体现了历史、时间的色彩。因此希望在扩建更新中,采用一些装饰性弱的“旧”材料,可以体现景观的历史感,要尽量保护历史文化,让“时间”的特色能体现在寨子的装饰中,有助于历史印象的加强;希望新建吊脚楼建筑立足于传统吊脚楼建筑美学,营造出满足现代功用且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通的氛围。

三、湘西传统民居建筑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

从建筑整体而言,湘西吊脚楼吊脚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仍有其独特的建筑美学特性,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建造技艺及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结合现代建造技艺,继承并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内涵。从建筑细节来看,苗家人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则体现在吊脚楼建筑构件与建筑装饰艺术上,这些建筑构件与建筑装饰艺术的使用打破了沉闷、单调的街巷景观形态,随处可见的吉祥图腾,丰富了苗寨聚落景观空间的视觉层次,也是我们做设计的可取之材。

湘西吊脚楼建筑符号的现代演绎,我们要做到合理地继承传统,就不应仅仅是对传统形式简单的模仿,不是对其的简单套用我们要汲取的不是传统的外衣而是传统的灵魂,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唤起潜意识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又符合现代潮流的建筑形式上,通过对整体空间的运用,建筑元素的记忆,细部刻画和材料重现的合理应用,将传统的建筑符号加以引借、抽象演化、拓扑、残留等手法,去强调其精华的部分,摒弃那些与现代技术与科学相冲突的成分,转换成现代建筑符号。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文化“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从而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四、结论

湘西吊脚楼建筑造型的多样态与当地风情自然的融合,吊脚楼建筑的造型美对地域文化的填充和融合,吊脚楼建筑对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及其给予现代人感动,都证明无论时代如何,无论站在何种历史遗留的起点上,建筑艺术形态美的根基都是对地域文化情感、自然感悟和精神传承的认同。

现代在我们所接触的建筑及景观设计中都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自然观的价值与作用,尊重自然的观念已经重新被现代人认识与理解。但肯定了传统, 并非停留在传统。如何将气候、技术、文化美的全面综合的融洽在建筑样式形态的呈现与美感表达中,承继传统自然观、明晰现代生态发展规律,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设计中所要思考探究的。

作者简介:刘硕(1996.9—),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刘硕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湘西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刘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