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村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发展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从新华村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发展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从新华村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后村级经济的发展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华论文,村级论文,产权制度论文,途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村级经济,向被人们称为农民的“贴肉布衫”。吴县市的村办企业一度曾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3以上,成为吴县市经济的一大特色,目前仍占有重要份额。经过近三年的产权制度改革,原有的村办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98年底,全市2475家村办内资企业,有80%转为私营个体企业,10%转为集体控股、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0%仍为租赁或承包经营的集体企业。但村集体所有的企业净资产总额仍保持在10亿元左右,为镇村两级工业企业集体所有净资产的1/3。在村办集体企业多数转为私营、个体企业以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成为必须予以关注的重大问题。木渎镇新华村产权制度改革后5年多的实践,为探索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新华村,总人口有2070人,实有耕地1420亩,紧靠苏州新区和木渎镇中心,已列为城镇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八十年代曾是吴县市首批亿元村之一,并多年列入吴县市村级经济“十强”行列,所生产的爱华牌漆包线和微细漆包线有较高知名度,村办的吴县市电工厂被命名为江苏省明星企业,并以该厂为核心组建了苏州爱华集团公司。九十年代初,由于投资失误和体制上的缺陷,从1992年起, 村办企业每年亏损达200多万元。1994年经过反复论证后,决定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这次改制中,村集体坚持“三不”:集体所有厂房、配套设施不卖,爱华牌注册商标不卖,集团公司不撤。产权制度的改革,激起了更多的人投资举办私营企业的热情,也坚定了镇村两级按此模式扩大经济规模的决心。他们规划兴办了私营工业小区,吸引投资人选择办项目。4年多来, 在村兴办的工业小区内新办私营企业22家,企业总数达到38家,比原来增加1.3倍;村集体拥有产权的厂房从原来的12000m[2]增加到30000m[2] ,增长1.5倍;村集体所有净资产从原来的800多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增长3.3倍,并实现了“零负债”目标; 村内企业安排劳动力从原来的460人增加到2200人,增长3.8倍,年职工报酬达1500万元以上;村内已形成了“棉纱线”“漆包线”二个系列产品的社会化、规模型生产。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制订论证阶段,新华村就确立了改革不是卸担子,放包袱,而是要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观念,认为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也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转换村级领导机构的角色。从这几年的实践看,他们认为应当把村与企业的关系从原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村级服务,促进企业兴旺;依靠企业兴旺,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他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搞好品牌服务。爱华集团公司和爱华牌漆包线、雷异牌针织服装注册商标,是这个村经过20多年发展创出来的无形资产。这份无形资产,对于私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私营企业需要这个品牌,需要共享这份无形资产。漆包线生产虽已分成了10多家企业,但都冠以市场认可的“爱华牌”注册商标。在与客商洽谈业务时,业主往往借用爱华集团公司的名义,以提高私营企业信誉度,增强谈判实力,一些重要业务,还往往邀请集团公司董事长出面参与洽谈。另一方面,从村级来说,为维护集团公司和注册商标的信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质量加强了监管,并收取一定的使用商标费用。

二是搞好经营管理服务。村里定期对私营业主和财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并经常以产品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技术管理、文明安全管理搞得好的企业为典型,召开现场会,传播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村级还成立了会计服务站,对私营企业提供会计服务。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村集团公司特聘请上海电缆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漆包线生产企业争创ISO9000质量认证。

三是搞好法律咨询和企业间矛盾协调服务。村级为私营企业聘请了法律顾问,开展对私营业主的法律咨询服务,并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工商、税务和法律事务所的同志上课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为减少厂与厂之间矛盾,集团公司通过业主的共同讨论,作出了一系列统一规范。如规定技术人员在本村企业之间不得擅自流动,必须流动的,要经流动双方协商同意和集团公司批准,否则采取罚款处理;职工劳保福利必须按集团公司统一标准按期发放,不按期按标准发放的要接受处理;生产定额管理标准,应按集团公司统一规定办理。几年来,全村38家工业企业没有出现违法经营现象,与外地企业间的经济纠纷和本村企业间的矛盾也得到了较好处理。

四是搞好后勤配套服务。该村根据全村工业产品形成两个系列的实际,设立了两个工业小区,除由集体投资建造厂房、道路、水、电设施外,村里还投资建造了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并为企业做好水、电、通讯等设施的安装维修,配备了门卫保安和勤杂保洁工,节约了企业间不必要的重复投入。

五是搞好资金调度服务。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科承担私营企业流动资金短期拆借业务。当一些新办私营企业生产流动资金发生困难,急需资金组织生产时,村里及时为他们办理短期资金拆借。

根据新华村提供的实践经验,联系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的村级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在村办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村级干部要从“失落感”“轻松”中醒悟出来,继续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这是从新华村的实践中可以得出的最为重要的启示。50多岁的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火同志,是该村集体家业的开创者,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像他这样身份的人,毅然在1994年将所有集体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无疑是一个有很大风险的了不起的举动。改制后他没有改变对自己创出来的“集体家业”的珍爱之情,又不拘泥于对“集体家业”的消极保护,而是认为村一级的社区组织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继续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村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个人认为主要是采取了上述发展思路的结果。这样的思路,对于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或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广大镇村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二,新华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实行村集体与农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的双层经营模式,具有普遍性意义,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而不局限于新华村一种形式。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新概念,不仅在农业上已成立,在工业、第三产业上也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这种新体制从粮油生产领域逐步延伸、推广到工业、副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为农户家庭经营和农村个私经济、混合型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集体经济组织找到了发挥作用的位置,使自己获得了新发展的可能。我个人认为,这种制度创新可能成为“苏南模式”新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也可能是继乡镇企业以后的又一个新创造。新华村做法的可贵之处,在于按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不仅突破了集体经济必须由集体直接经营的传统定势,而且突破了双层经营体制仅限于工业企业的局限,按照村集体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客观可能性,把这种经营体制的覆盖面扩大到了一、二、三产业的广阔空间。但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形式、内容和双层经营主体之间的结合程度不能搞一种模式,而应根据千差万别的情况,允许多样化发展。

第三,新华村目前发展势头很好,改革思路对头,但深化改革依然大有文章可做。新华村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带有自发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性。从这次调查中也看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和重点。如该村的村级经营主体是采用沿袭下来的集团公司这种特定形式,应当说集团公司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组织形式,但这种组织形式如何充实,如何完善,如何健全,要不要按公司制做法进行规范,需进一步探讨。又如,目前新华村在处理双层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上,采取服务与被服务的总体指导原则,通过服务促进企业兴旺,依靠企业兴旺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是一条非常可贵的经验,但是服务的内容似可进一步充实。根据企业主的要求,村里已打算在村级建立有独立法人资格、自负盈亏的销售公司,看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再如,村级每年有一笔数量可观的收入,是否应鼓励引导村级组织采取参股甚至控股的办法兴办新的企业,使这块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多的增值,能不能将此作为今后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个重点进行思考。以上问题已从实践中提出,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第四,领导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把社区集体经济优越性与农户、业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把两者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一种思想倾向需要引起领导部门的警惕,那就是只注重发挥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积极性,而忽视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优越性的继续发挥,有的甚至否定集体经济存在的必要,只推崇效法“温州模式”,而否定“苏南模式”。对于这种思想倾向应旗帜鲜明地指出其错误,至少应明确其为一种片面认识和糊涂观念,不让其蔓延发展。其次,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强研究探索,根据不同情况提出较为规范的具体形式和措施,促其较快成长和健康发展。再次,对于正在实施双层经营体制的单位,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如在工商登记、税收、财政和融投资等方面发生与现行政策未有具体规定甚至相抵触的情况,要作为个案处理,允许有所突破。

标签:;  ;  ;  ;  

从新华村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发展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