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运用;使用策略
引言
青少年学生对绘本故事有着特殊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适时引入绘本内容,其教育效果将十分显著。教师要注意整合绘本资源、组织学生讲述绘本故事、让学生饰演绘本人物、拓宽绘本训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绘本学习契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绘本故事内容极为丰富,教师需要具有筛选意识,唯有提升绘本故事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契合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中的意义
1.1有利于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单元主题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确定相应的品德培养与课堂教学目标,借助绘本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将自己所听到的、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绘本知识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结合在一起,还能引导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这样学生能在自己真实的感受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重要性,并于无形中落实到自己的实践行动中,这个过程也能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合理地选择绘本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2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
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绘本故事中,并相互讨论绘本故事情节的过程,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而绘本则是结合插图与文字给学生讲故事,借助直观的图片给学生呈现出故事的内容,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飞得更远,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效率。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可以发现大人发现不了的细节,这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成就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会对故事主人公产生深深的认同感,激发自身交流的欲望,从而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
2运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1整合绘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内容,这些插图大多属于绘本故事,学生对这些内容有特殊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整合筛选意识,对这些绘本资源信息进行多重处理,以提升教学适配性。教师讲述、多媒体展示、学生演绎绘本故事,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主动性。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绘本故事大多属于学生生活情境再现,学生对这些绘本资源有特殊敏锐性,自然会产生深刻的思想触动。如《这些是大家的》这篇课文中的插图内容具有系统性,绘本故事特征基本具备,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我和公物的故事”图片信息,并结合文字内容,讲述绘本故事。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并自发展开讨论,形成了完整的绘本故事。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主动讲述绘本故事,学生积极发言。有学生讲述道,课桌凳是公物,我们都应该爱护,可是有的人却在上面乱涂乱画,甚至用小刀雕刻,将课桌凳弄得满身伤痕。看这些课桌凳的表情,就可以知道其主人是如何对待公共财物的。也有学生说,课桌凳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和它们做朋友。对待朋友应该用什么态度呢?当然是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化讲述给予肯定评价,促使学生建立学科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创造性阅读———延伸道德教育内容
绘本,是一种由精致生动的图片和简明易懂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的儿童文学作品。这类作品特别强调视觉传播的效果,非常适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师在绘本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创造性阅读,启迪学生大胆想象,发散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延伸道德教育内容。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的绘本故事《这样吃好吗》中,教材只是通过四个画面让学生认识和辨析吃饭时要怎么做才好,这显然是不完整的。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讨论“吃饭时还有哪些习惯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用餐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话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为了强化学生对良好用餐习惯的辨析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中的“课堂活动”功能,将学生吃饭时出现的一些良好和不好的习惯列举出来,如“青菜、肉类样样吃,专心吃饭,细嚼慢咽……”以及“吃饭前大量喝水,边看电视边吃饭,没有喜欢吃的菜就不吃饭,狼吞虎咽、暴饮暴食,只吃零食不吃饭,吃有毒、变质、过期的食物……”。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分类”活动形式,将以上习惯表现随机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大屏幕上将这些图片拖移到“这样吃好”和“这样吃不好”所对应的位置。这种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用餐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这种创造性阅读的教学方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拓展和延伸道德教育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
2.3“激活”绘本场景,深化儿童与“绘本生活”的互动体验
对比专业绘本,教材中的绘本画面在制作上自然不够精美、细致和丰富。同时,常规的看故事、听故事或讲故事的方式,也难以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幻灯片、动画、配音等方式,让教材绘本“动起来”;还可以采用表演、游戏等方式,辅助展示绘本故事,让学生追随故事发展也动起来。学生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象,可以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与情感交流。例如,《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呈现了“交朋友”这一绘本,展现了儿童可能遇到的交往问题:一是因为不认识,不敢和大家玩;二是活动中只顾自己玩得尽兴,忽略了这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可以这一绘本为蓝本,先领着孩子们阅读教材,了解“角色”的遭遇;之后,师生一起编写小剧本,开展故事表演活动。这样的“阅读”自然会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情感迁移、换位思考的方式,将绘本内涵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体验。
结语
绘本故事以单独板块的形式出现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成为教材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绘本多元化、个性化等优势,引导学生去展开探究。让学生在绘本故事中阅读生活,将绘本中美好的寓意内化成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借助绘本搭建学生美好的道德世界。
参考文献
[1]冯林军,用副版绘本引领学生过更好的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使用策略探微[J],中小学德育.2019(2).
[2]鲁洁,孙彩平.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张淑环.赋予儿童彩色的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绘本式教材使用策略探微[J].中小学德育,2019(02).
论文作者:郭,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法治论文; 故事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