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宪奎 张洪哲通信作者 刘亮明 唐大柳 张超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见血管病变为回旋支或者右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总人群的发病率约0.6%~1.3%,包括左冠状动脉起源肺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等,右冠缺如是最少见的冠脉起源异常之一,本文报道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冠缺如病患者。并结合介入指南及文献报道进行治疗及分析。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缺如
1、 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71岁,因胸闷、胸痛伴晕厥6+小时于2018-08-26 16:33入院,6小时前患者干活时出现胸闷、胸痛,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持续性绞痛,继而出现晕厥,恶心、呕吐数次急诊入院,期间再次出现晕厥,伴头昏、恶心、呕吐、小便失禁,无昏迷及抽搐,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症状稍缓解。BP:80/42mmHg,心界不大,心率5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住院期间再次晕厥1次,伴有恶心。呕吐,胸痛,小便失禁,予患者补充血容量、升压等处理后患者血压升至106/64mmHg,心电图:II,III, AVF导联ST上移0.2mv, 心肌酶谱:CK 1320u/l,CK-MB: 164.4u/l, cTnI:11.9ng/ml,肌红蛋白:131.8ng/ml,心脏B超:左房及右心增大,主动脉瓣钙化、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三尖瓣中重度返流,二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头颅CT提示;考虑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梗,立即送入导管室行冠脉造影,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中段狭窄70-80%,回旋支中段狭窄90-95%,可见巨大血栓影,TIMI血流3级稍缓慢,回旋支粗大,远端沿右冠走形包绕至右冠窦,远端显影欠佳,无法显影右冠,在主动脉窦底造影未见右冠显影。考虑右冠脉缺如,罪犯血管可能是回旋支,修复回旋支治疗,术中使用抽吸导管吸栓处理,然后沿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ml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植入3.5×23mm火鸟支架1枚,再予患者前降支近-中段植入3.0×33mm火鸟支架1枚,复查造影显示回旋支远端止于右冠窦,考虑患者右冠缺如,术后予患者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板块,静脉用替洛非班抗血小板聚集24小时等对症治疗。
2、讨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理上往往是从易损斑块开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斑块碎片和血栓脱落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的释放。表现突然或新近发生的心肌供氧与与心肌需氧之间平衡失调,原因主要是粥样硬化斑块自发撕裂、胶原暴露,局部血小板聚集,附血管壁血栓形成;或者粥样斑块在炎症影响下斑块体积膨胀、不稳定、侵蚀、撕裂、血栓形成;或者是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冠脉局限性持续痉挛;也可以是粥样斑块硬化进展;或者PCI后再狭窄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一般下壁心肌梗塞,常见血管病变为回旋支或者右冠,本例患者因首诊医生诊断延误,错过最佳介入治疗时间,超过24小时后行冠脉造影提示回旋支巨大血栓,造影时寻找右冠开口困难,根据阻塞回旋支欠清晰血管远端显影。初步考虑为右冠缺如或闭塞。患者入院前晕厥考虑为心肌梗塞导致窦房结血流受影响导致,一般主要表现窦性心动过缓或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是手术中血流再通后再灌注导致心律失常,该病人难点在于造影明确回旋支见血栓影,但未见右冠开口,不能完全明确是否右冠是开口异常或开口闭塞,如患者为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手术,血流开通时间要求在90分钟以内,时间越短对患者获益越大,但如寻找右冠开口困难,无形中延迟血管开通时间,在不能明确有无右冠缺如或右冠开口闭塞或开口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高压注射器显影寻找开口,尽快缩短手术时间,该患者因回旋支可见向右冠窦开口部位显影,可见明确血栓影,同时见回旋支粗大,可推理出右冠小或者是先天性缺少,故未予患者行右冠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直接给患者行PCI术,术后造影清晰可见回旋支远端在右冠窦右冠开口部位,可明确该患者是右冠缺如,同时患者经处理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更进一步支持患者无右冠诊断,不足之处,是手术后未行右冠窦高压注射器造影进一步明确无右冠。
3、总结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快速、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改善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关键,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在总人群发病率约0.6-1.3%,包括左右冠开口异常,右冠缺如发病率更低于0.1%,属于及少见病例。该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且梗塞相关病变血管可能是回旋支或者右冠,造影过程中出现寻找右冠开口困难,对救治患者带来一定难度,对于该类病人,造影结束后需仔细阅片,注意观察血管走行,同时在寻找右冠开口困难情况下,如不能肯定梗死相关血管与右冠是否相关,需早期尽快行高压注射器造影,显示右冠变异开口位置。虽然PCI术后见回旋支远端止于右冠窦,但仍应行高压注射器造影,进一步明确右冠缺如诊断。
基金项目:贵州省卫计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jkj2016-1-021)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黔科合支撑【2018】27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1760046/H0203)
论文作者:文宪奎 张洪哲通信作者,刘亮明 唐大柳 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胸痛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血管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注射器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