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转移人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_科技论文

调整结构转移人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_科技论文

调整结构 分流人才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结构论文,人才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明确任务,抓住重点,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林科院作为国家科委院所改革试点单位,到1999年将要进行验收。下步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这个目标,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为重点,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系统推进。任务十分艰巨。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关键。我们必须集中精力,瞄准目标,抓住重点,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搞好院部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院部职能机构,是我院“九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去年我们已编制了一套方案,今年上半年将组织实施。总的要求是:职能处室从16个减至12个,管理人员从198人减至130人左右。同时,根据需要建立以服务为主的公司或中心,把行政职能和社会服务分开,实行双轨运行,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具体操作方法:一是改革职能处室领导干部任用制度,由任命制改为聘用制,各职能处(室)的处长(主任),按照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核、竞争上岗的程序,由院长聘用;副职由处长(主任)聘用;二是实行“三定”,即对新机构重新确定职责、编制、岗位;三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契约化管理的用人新机制。首先,按满负荷工作量的要求,公布聘任岗位及上岗条件。然后,采取个人自荐,处长(主任)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择优聘用的方法,确定应聘人员,签订聘约合同,颁发聘书;四是制定续聘、辞聘、解聘、低聘、缓聘、提前退体和鼓励流动等相应的政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妥善处理好聘余人员的安置工作;五是建立岗位责任、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六是制定院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

2.切实抓好四个试点所(中心)改革工作,为全院改革探路子、出经验。林业所、林化所、热林中心、桉树中心等4个试点单位的改革应当走在全院的前列。为了加强领导,要求分管院长和试点单位党政一把手,集中精力,抓好本单位的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并以此作为今年考核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为此,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1)紧密联系各自的实际,尽快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要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再下一番功夫,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关键是抓好三条:一是切实解决好相信和依靠的问题。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科研人员,广泛听取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没有广大科研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再好的方案也只是一纸空文;二是明确目标,找准路子,定好位置,建好机制。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必须符合中长期发展的方向,看准了就大胆干,敢于竞争,敢于创新;三是必须符合实际,抓紧配套,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改革方案应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质性内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充分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又要结合实际,强调特色,有一定的独创性和超前性。在这次工作会议后,院里还要专门抽时间同大家一起研究。

(2)认真搞好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要打破原来封闭、分散、静止、单一的格局,从经济建设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对学科、专业和机构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形成在全国林业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同类行业、甚至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同时,对有的研究所的研究室进行调整,合并和重组,原则上按学科或专业进行设置,明确研究室的方向任务。要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建立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机制,用新的机制激励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搞好自身定位,加强横向联合,强化内部有序管理,使之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群体和精干高效的科研基地。

(3)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把“稳”和“放”的工作落到实处。这是一项十分敏感而又非做好不可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稳与放的关系,我下面还要专门讲。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稳与放虽然从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侧重,稳住的侧重于出高水平的成果,放开的侧重于创高效益的收入,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的整体。稳住的部分也有效益问题,放开的部分同样也能出好成果。假如既稳不住,又放不开,那么就出不了好成果,创不出高效益。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对稳住的和放开的一定要落实到人,制定切合实际的指标和考核办法,不能笼统地划一下。同样,我们对稳和放的人员,尽可能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确保稳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4)在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上有新的突破。结合我院以社会公益性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有工业性应用开发研究的特点,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须以转换运行机制为重点,将市场机制引入科技运行和科技管理。当前,关键是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与科研机构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收入与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探索科技成果在大面积、大范围内进行转化的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我们将选择林化所作为探索研究开发主体与工程中心实体并存的“一所两制”的管理模式的试点,进一步完善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使之更好地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

3.抓紧改革配套文件的完善和实施工作。在我院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后,各项配套方案要在去年已形成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抓紧定稿,陆续出台。根据院分党组和改革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的意见,今年要着力制定好以下9个方面的配套文件:(1)中国林科院院部机构改革与发展方案;(2)中国林科院科研结构调整方案;(3)关于加快中国林科院改革与发展的配套政策;(4)中国林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5)中国林科院“九五”科研改革方案;(6)中国林科院“九五”科技产业发展方案;(7)中国林科院“九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8)中国林科院“九五”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9)中国林科院行政后勤改革方案。

以上配套改革的方案将成熟一个,公布一个,一旦出台,立即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各研究所、中心和院部职能处室必须围绕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使我院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突出重点,搞好科研组织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根据国务院《决定》精神和国家科委的部署,结合我院的实际,今年要对17个科研单位通过“联、扩、并、建”的办法,逐步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1)“联”。主要对现有科研机构搞好以下几种类型的联合:

——同类学科研究所(中心)的联合。促进林业所、亚林所、热林所、资昆所、桉树中心、泡桐中心和竹子中心等7个营林类研究所(中心)实行联合(原建制不变),由院成立营林联合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确定营林类研究所(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开发任务,更好地与国家重大林业工程结合,与山区、沙区林业综合开发结合,与科技示范区(县)经济发展结合,与科技扶贫、开发扶贫结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组织协调和统一配置科技资源,促进人力、财力、技术的优化和集成;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组织跨部门、跨地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由营林联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行使职能,下设办公室,挂靠院科技管理处。

促进木工与林化两个工业类研究所的联合(原建制不变),由院成立林产工业研究中心。其中主要任务是:结合市场需求,共同研究林产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探索工程中心走向市场,逐步向企业化、产业化、国际化过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两所在木浆、造纸、胶粘剂等同类、相关、交叉学科和专业的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林产工业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行使职能,下设办公室,挂靠科技产业处。

——促进林业实验中心联合。对热林、亚林、沙林、华林等4个实验中心进行联合(原建制不变),由院成立联合推广示范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对林业科研中试基地建设、科技推广、建立示范样板、科技产业开发、生产管理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组织协调、制定政策和信息交流。由联合推广示范中心管理委员会行使职能,下设办公室,挂靠院科技产业处。

——组织同行业相邻区域研究单位的横向联合。今年准备先搞1~2个试点,与地方联合共建,成立区域性林业科研中心。初步设想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主动促进与杭州地区的浙江林学院、省林科所联合,形成亚热带林业科研中心;热带林业研究所,主动与广东省林科所联合,形成南亚热带林业科研中心等。

——组织跨地域、跨部门同类研究所的联合共建。今年2月1日,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已与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达成联合共建协议,并在上海正式举行了签字仪式。联合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创未来。

——在林业重大工程项目中促进联合。为了更好地共同承担我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开发工作,我院荒漠化防治研究发展中心与中科院兰州沙漠所在林业科研攻关项目中实行联合。

(2)“扩”。根据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运用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运行的作用,扩大和调整部分研究所(中心)的研究领域和业务范围。

资源昆虫研究所要在继续加强“三虫(紫胶、白蜡、五倍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与有关单位联合共建,形成西南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泡桐研究开发中心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经济林的研究开发力量,并与地方研究机构搞好联合,形成以经济林为主的研究开发中心。

(3)“并”。对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学科重复,力量分散的研究所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整体优势。今年内完成森保所、森环所合并的工作,成立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两所合并后,应适当调整力量,相互融合交叉,显示出更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拓宽研究领域和业务范围。

(4)“建”。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解决林业重大工程建设和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必要组建跨部门、跨地域、跨学科的“中心”。通过建立“中心”,发挥群体优势,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经反复论证,并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将在今、明两年内,相继建立11个中心:即“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花卉培育研究发展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发展中心”、“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中心”、“湿地研究开发中心”、“野生动植物研究开发中心”、“林业辐照中心”、“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社会林业研究开发中心”、“国际林业培训中心”等。其中有的已经挂牌开展工作,有的尚须完善和提高,有的正在积极筹办过程中。这11个中心建成后,将有力地推动林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加快林业科技产业化进程。

因势利导,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方面的矛盾必然会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确保“九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中国的两大主题。改革是推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大局。这三者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改革推动发展,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通过承担者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发展的。只有改革成功了,科技事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反过来,社会的稳定,又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检验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以提高林业行业科技进步的总体水平,促进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这三条基本标准来衡量的。最终的目的是在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使广大科研人员在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联系我院的实际,我认为有三条必须充分肯定:一是我们的总体方案是适度的、可行的,完全能够承受;二是强调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步、配套进行,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是广大科研人员是坚决支持、拥护和参与改革的。有了这三个基本条件,我们的改革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正确处理“稳”和“放”的关系。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稳”和“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科研事业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核心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知识再生产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稳住一头”,还是“放开一片”,都是围绕这样一个核心。并不是因为国家钱少,只能稳住一部分,而把大部分科技人员推到市场找饭吃,这种认识是消极的。我们应当看到这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科技三个体系的需要,是科研单位存在的价值体现,是科技发展的方向。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稳”和“放”,其目的是根据科技工作的不同规律、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机制,促进科技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抓“稳住一头”的同时,更要花很大的精力抓“放开一片”的工作。因为放开的这一片是举足轻重的,占了“半壁江山”。为了把“放开一片”的工作做好,我们院领导班子还要认真研究,拿出实施意见。我们院领导成员将带领和组织放开的科技人员一起走向市场、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化服务,直接参与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科技示范区(县)、山区、沙区综合开发,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扶贫和各种科技服务。只有放开搞好了,才能保证稳住。更何况,“稳”与“放”从本质上、深层次上讲,是动态的、交叉的。为此,我院的改革方案在处理稳放关系上是非常慎重的,对科研、推广、开发和办产业三类科技活动,采取了“稳、稳放结合、放”三种策略,而且在比例上确定为3:5:2,最后稳和放比例达到5:5或6:4。这种稳放结合,以稳促放,以放求稳的策略是符合实际的。通过稳和放,使科技人员在科技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讲,王涛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近8年来,她一手抓科研,出成果;一手抓推广,搞产业,取得了累累硕果。去年12月,由她主持的“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王涛同志不仅给我们林科院和林业行业带来了荣誉,而且以自己的行动和业绩,交了一份正确处理稳、放关系的优秀答卷。希望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3.正确处理推广、开发与产业化的关系。科研、推广、开发与产业化构成了科技活动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创造性劳动。科学研究是基础,推广转化是核心,开发与产业化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最终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只有在完成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之后,才能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建院38年来,我院作为林业科研的国家队,在搞科研、出成果、获大奖方面始终是强项。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们在成果推广、产业开发方面却比较薄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上,加大了力度,一方面把占总数70%的科技人员,放在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科技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开发上,直接为建立林业两大体系、国家林业重大工程建设和解决林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选择1~2个具有自身优势和市场开发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创办经济实体,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在今后的林业科研活动中,无论是应用基础研究,还是开发研究,都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与工程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缩短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周期,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4.正确处理点和面的关系。我院的改革从部署上首先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单位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这里我想着重讲一下点面结合的问题。作为改革的试点单位,理所当然地应先行一步,为指导面上的改革提供经验。作为非试点单位,同样要抓住机遇,提前思考,主动介入。一是抓紧制定一个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二是为调整结构、分流人员作好充分的准备,条件成熟的,可以提前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制定与改革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方案,特别是用人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方案等,并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四是提出稳放比例,落实稳放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标签:;  ;  ;  ;  ;  

调整结构转移人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