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学习语言、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对于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其他学科说无法替代的。小学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语言发展能力较强,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是语文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实施识字教学,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传统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独特心理体验,导致识字教学丧失乐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应墨守成规,任何新颖的方法都可能成为学生识字的一种良好途径,为此,我们不应盲目否定。比如:用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字谜中记忆词句;教师也可以利用幽默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鲜明和形式多样活动,构建适宜时机,以期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延伸识字环境,拓展课堂深度和广度
1.课堂仅仅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而并非唯一途径。为此,教师应充分运用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期延伸课堂深度和广度,为学生识字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等记忆词句。
2.构建适宜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为此,在校园内,充分利用墙壁、黑板报、走廊等等,打造浓厚人文氛围,促使学生接受知识熏陶。同时定期开展各种识字比赛,给与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以期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良好学习习惯。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识字技巧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方言和普通话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
1.通过系统和专业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那些方言严重的音节,引导学生反复比较,多阅读,多训练,最大限度避免错音和错字出现。
2.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字典识字
字典是学生识字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必备技能,因此,教会学生利用字典识字,不仅有利于巩固拼音,而且引导学生在查字典中运用,以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知识获取并非教师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发现、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过程。
论文作者:陈会华 杨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应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