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文科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文科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999

摘要:混凝土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其种类、品质、各材料的配比,都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使其在整体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的探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时地做出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分析

混凝土是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材料,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该材料的制作主要是以砂石、水以及水泥按照合理的工序与配比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凝胶材料,通过搅拌,形成质量良好的水泥混合物,被人们称为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抗压性能良好,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中。具体来说,混凝土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制作过程简单便捷,不需要复杂的制造工艺,原材料价格较低,实用性较强,同时,混凝土成品不易损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运输,符合当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需求。其次,混凝土自身的导热性能较差,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与不易燃烧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与耐久性,自身的质量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最后,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影响,在制作前期,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形状塑造,以此来满足不同的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形状的需求,同时,混凝土还可以与钢筋进行结合,形成混凝土钢筋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1施工技术标准

对于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会对混凝土的最终成品稳定性,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比如,混凝土配制环节中,各种不同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时机,以及搅拌的时间长短等,都需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执行。如果实际操作环节中,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没有完全参照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标准,会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难以达到施工要求,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后续的工作开展造成影响[1]。

2.2材料收缩特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中,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性,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性的材料,在实际配制环节中,不同材料各自的特性,不同材料在配制环节中相互产生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最终结构特性。根据施工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进行判断,混凝土配制原材料若不能达到施工标准,会使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常用的水泥材料都具有明显的收缩性特征,若在施工建设项目中大规模使用,极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2.3储藏运输管理

混凝土配制完成之后,若不能得到科学地储藏管理,或者在运输环节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使其自身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受到破坏。对于混凝土来说,材料制成之后的运输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例如,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储存的空间环境较差,或者储存时间过长等,会使混凝土材料整体性与结构性遭受到破坏。再比如,混凝土材料在运输环节中,若出现了离析现象,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材料不均匀。因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混凝土材料的存储和运输环节,加强管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温度控制技术的分析

众所周知,温度范围的控制与温度恒定性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及施工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温度控制一直都是研究混凝土施工的重要课题。在实际项目操作与技术应用过程中,混凝土水泥的使用,特别是用量问题必须要符合项目的实际需求。一般而言,确定水泥用量需要按照工程需求,因为水泥的水化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作用于混凝土,导致温度应力的持续渐进式扩张,所以,具体施工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控制水泥用量,以防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另外,在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必须要严格遵从有关的技术标准,优化搅拌技术,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以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在浇筑环节亦是如此,应采用多种手段营造合适的浇筑温度环境。

3.2增强混凝土抗裂性

受到环境因素就自身性能的影响,混凝土裂缝情况时有发生,如何提高混凝土抗裂性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当前实践中采用的办法一般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来提高其抗裂性。其原理是调整混凝土自身的自缩性能,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添加剂必须要符合有关技术指标,并在使用的方法和用量上严格把握。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增加材料的添加,是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具有良好抗拉性的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二是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问题,我们都知道,混凝土的配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使用效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通过精密的计算、适宜的技术进行混凝土调配,并且通过多次试验验证提高配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确定配比方法,以改善混凝土结构强度。

3.3混凝土运输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步骤中,运输与泵送技术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施工人员需要同时考虑到运送路程与泵送时间,同时结合周边情况来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比强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对混凝土运输带来直接影响的即为运输路程与运输方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预先对整个运输方案做好模拟实验,从多个方案中确定出最优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属于途中混凝土的转移次数,并且与施工现场的管理者做好对接,保证混凝土可以在初凝之前顺利进入到施工场地。

3.4养护防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受到裂缝影响最为明显。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特征各不相同,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要关注到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技术管理可以满足实际施工建设的需求。比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单位,为了解决混凝土养护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裂缝的出现,重点对温度和湿度等两项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合理的管理技术,确保混凝土配制环节中,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能达到施工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控制,采用温度和湿度调节设备,防止施工环境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突变。在遇到不适宜的天气时,施工单位采取了放缓施工进度,或者暂停施工的方法,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混凝土的自缩现象,工作人员对配制环节中的水分和比例进行了科学判断,对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用量进行了调整,确保质量目标可以顺利达成。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涉及多个结构要素,管理项目众多,管理程序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在项目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展开全过程的管理。而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可谓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及时的选择与应用,利用技术措施加强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工程建筑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并不断推进混凝土技术的更新与优化,加强技术引进并强化技术管理效能,并进而促进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书江.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73+75.

[2]温红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7(24):96+102.

[3]窦连中.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84.

[4]杨为维.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门窗,2017(12):164.

论文作者:张文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文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