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商科视角完善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基于新商科视角完善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基于新商科视角完善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姜晓倩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在清晰界定新商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以新商科人才需求特征为导向,寻找其与财经高校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财经高校应如何更好满足新商科人才需求的几点建议,旨在能够更好地建设我国财经类高校,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商科人才。

关键词: 新商科;财经高校;人才培养;建议

1新商科概念及其人才培养特征

1.1 新商科的内涵与外延

在分析新商科的内涵时,人们首先要突破对原有商科的界定。“商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分类标准中,是指研究市场交易以及商业运行机理的学科专业和学问。迄今为止,“新商科”并未明确定义,但根据商科的内涵,我们应跨越现有学科和产业的边界去重新审视新商科的内涵[1]。与传统商科相对比,“新商科”的“新”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丰富了传统商科的内涵[2]:①“新型”;②“新生”;③“新兴”。

国外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抗病毒成分“金刚烷胺”对感冒病毒基本无效,感冒病毒对它耐药严重,因此国外不再把这个成分添加到复方感冒药中。中国药监部门已要求含“金刚烷胺”的感冒药修改说明书,对于可用于儿童、也可用于成人的氨酚烷胺胶囊,将“5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修订为“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简单来说,以“商业营利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办学目标明确、重视学科专业联动”为存在特点和发展愿景,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变迁的关联是新商科的内涵。重视与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交叉结合是新商科外延方面的集中体现。

1.2 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特征

1.2.1 要求具有“新商业”情商。“商业-技术-人文”融合而成新商业模式,更加注重新商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根据公式:“职场胜任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场情商”,可以发现职场情商)在职场胜任力公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以得出,“新商科”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高情商[3]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1.2.2 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商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思维火花的碰撞,“新商科”人才应该在专业知识精而通的背景下,逐步构建起哲学、伦理、美学、计算、数据、交互等交叉融合的思维[3]。新商科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复合型的,是具有创新意识、战略意识、自我价值观念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山西财经大学重构了由普通课程、普通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综合训练和科研素质训练这6个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此外,为确保毕业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山西财经大学在经济和管理两门大类学科体系下,开设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等14门课程。

5.其他情况。69.6%的戒毒人员表示会受到他人歧视,62.5%的人表示与曾经吸毒的朋友保持联系。很多人表示,只有毒友才接纳自己,而社会上的其他圈子,自身难以融入。94.6%的戒毒人员表示复吸主要是自己的个人原因。大多数人认为个人才是戒毒成功与否的关键,认为社区康复以及外界的帮助对他们作用不大。

1.2.4 对双师型师资提出需求。 新商科人才培养对现有财经高校的师资提出了新需求,不仅局限于学习并吸收老师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接地方企业,将课堂教学方式由“填鸭式”转换为“探索式”,在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提高实践教学质量[4]

2新商科人才需求与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

2.1 新商科人才素质需求与财经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不统一

财经高校在新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财经高校都将培养经管类人才定位作为本校的培养理念,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注重理工类、科技类、美学艺术类、伦理类等学科知识。导致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但在实践中缺乏实践能力,技能不足,情商不够[5]

2.2 财经高校课程设置脱离新商科课程内容需求

所以,“新商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应根据现有的专业设置,深度的调查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与规模,合理调整各种专业的比例。将实际的经济产业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结合产业最新成果与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完善课程体系。

2.3 财经高校师资教研无法满足新商科人才双师型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在明确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财经高校应制定具有层次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落实。

财经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里所说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质是指不同类型的院校应依据学校自身优势学科,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作为全世界经济学翘楚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培养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学生为目标,追求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西南财经大学则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将“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作为办学定位目标。

3新商科背景下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3.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晋国而灭其君。寡君恃郑而保焉。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诟耻,在此行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志父无罪,君实图之!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8](P1613-1615)

杏A注水站和杏A深度污水站停运会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注水站停运导致相应区域内深度注水管网压力降低、水量减少,进而导致出现无法满足注水井的注入压力与水量需求的问题;二是污水站停运导致其上游处理的普通污水无法外输处理,出现污水过剩的问题。

3.2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体系

教师自身能力水平及科研能力与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新商科人才培养对现有的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教师资源需要向双师型教师资源转变才能满足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这就要求财经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专业实践操作经验,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明白企业单位实际操作中的工作原理。但现有的财经高校在面对“双师型”问题时,出现了概念认识不清、实践不足的现状。

1.2.3 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在注重培养新商科人才专业知识技能、交叉融合思维过程的同时,还应保证教学输入应与输出过程相融合,即新商科发展要考虑到各行各业,将各产业人才需求标准嵌入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所以财经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要从相关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注重企业相关的人才需求规格,使得输出的新商科人才能满足产业需求,从而做到校企双方的完美对接。

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革新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课程进行优化,要求课程内容必须考虑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财经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脱离新商科课程内容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很多课程内容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②在实践方面,由于财经高校过度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学习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实用性较弱[5]

3.3 推动“双师型”师资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新商科人才的的需求大幅增加,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水平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双师型”只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一个基本思路,财经类院校应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建设符合高校本身的师资队伍新模式,并在“双师型”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特色的财经新模式。

3.4 综合利用优势资源平台

新商科背景下,各种新型教育资源平台触动了引领新型业态的强大引擎。财经高校应将这种优势资源平台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当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校-校角度分析,部分财经院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优势课程缺乏的问题。那么财经类高校可以与其他著名财经高校建立共享教育资源体系,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知识管理等一系列的新兴平台与著名财经院校结成联盟,从而实现优质财经课程的共享,建立在线课程系统来学习著名财经院校的经验来提升自己。

从校-企角度分析,共享性教育资源体系这一理念也可以运用到校企合作中,通过建立校企课程资源平台,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生管理阶段,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应用通过优势资源平台应用到财经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使财经高校输送的商科人才能够与企业需求做到完美的衔接;另一方面,财经类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好企业这一平台,通过现有的新技术新理念窥探最新经济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依据社会经济及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4结束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新商科”的产生是顺应新商业时代潮流趋势的必然结果。新的商业发展在对商科人才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体现出对“新商科”人才的迫切需求[6]。财经高校作为培育“新商科”人才的摇篮,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定位,客观审视自身,依据当地经济与特色专业科学合理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深度调查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合理调整院校课程结构体系;最后,在新商业时代背景下,财经高校不仅要紧随新商业发展脚步,主动拥抱新商业,还应学会利用一系列的新科技新平台来寻找教育资源,密切与高水平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构建高效协作的新商科育人平台。

[参考文献]

[1] 费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刍论[J].教育评论,2017,(12):17~22.

[2] 张磊,于莉莉,王斌,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6):130~131.

[3] 郑毅,王慧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6):33~37.

[4] 王艳艳.信息技术课程基于“翻转课堂+工作坊”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9):148~149.

[5] 胡梦月,王心怡,张瑜.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方法研究论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7):223~224.

[6] 姚建凤.关于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探索[J].中国商论,2018,(14):187~18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20—0014—02

收稿日期: 2019-06-28

基金项目: 本文受山东财经大学校本重点研究项目: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 姜晓倩(1995-),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标签:;  ;  ;  ;  ;  

基于新商科视角完善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