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语境_先进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语境_先进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脉络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思想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2-0018-0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任务,显示了历史经验和当今实践的相统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向前推进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党长期坚持思想战线工作实践的逻辑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萌发出来的,它的形成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过程相连接,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思想发展轨迹。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加深认识这一建设任务的战略意义,保障当代中国社会更好地沿着健康和文明的道路前进。

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头来自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重要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将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邓小平即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建设思路。在以后的实践中,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先进文化建设,再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着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演进路径,由此构成的阶段性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瓜熟蒂落。

从1978年到2000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特征,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着眼“四有新人”的培养。这20多年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动的开始,中国一方面处于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处于社会转型的状态,新旧体制矛盾、中外思想碰撞、是非取向不一造成的困惑与改革开放新举措相伴随,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主要的背景是两个。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树立以经济建设为由心观念的同时,强调不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层面的建设。二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思想战线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98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1]P290他认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没有做到平衡发展,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这两个主要背景促使党中央将精神文明建设侧重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上,当然也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个阶段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标志性文件的制定上。一个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另外一个是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两个文件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奠定了基础性的内容。

从2000年到2006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先进文化建设为特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先进文化的建设范围,着眼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的概念由此形成。在此之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概括和阐述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看,十五大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确定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且把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2]P35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后,先进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相联系。例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先进文化建设也是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发展先进文化又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先进文化如此重要的地位更突出了它的统领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领导人以及中央相关文件中,对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进一步的阐述。但与第一阶段有所不同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已被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以阐述,如2004年10月,胡锦涛同北京市基层干部座谈时指出:“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强调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内包含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3]P3622005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P1031这就表明,2000年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仍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已被纳入文化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下。它不仅没有降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反而使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进入新的历史起点。该决议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先进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4]P660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了进一步阐述。胡锦涛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5]P26-27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任务,号召“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P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赋予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以崭新的时代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每当党中央提出一个新的标志性概念时,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先进文化建设,获得的都是认识上的提升和内涵上的丰富。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之间由此构成一种逻辑关系,它们的先后提出反映了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步步深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就从哪里发端,思想演进的过程与历史发展的过程呈一致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时代任务提出来,其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既是现实所需要,又为历史所必然。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单独概念和统一范畴的辩证关系,在于认识它们之间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相统一。

历史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时空线索。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单独的概念,各自的涵义有所区分。精神文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7]P2054。先进文化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8]P283。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P26。涵义不同,具体内容、工作任务以及目标指向也不同,体现出三个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党的阶段性工作聚焦不一样,并非思想理念上相矛盾。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一的范畴,相互的精神是贯通的。因此,绝不能因概念的单独特征而将它们割裂开来。改革开放迄今为止的整个过程,构成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发展逻辑的历史起点,先进文化建设是其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形成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时间上反映了改革开放阶段性的区分,在空间上则连贯起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全部。三者之间的历史逻辑,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期历史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致性。

思想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内在因子。从建设精神文明到建设先进文化,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关联以及哪些因素才构成同一个事物演进的思想逻辑,可以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两个方面来揭示。比如说,物质文明建设相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精神文明建设中科学文化与道德建设则是内部联系。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身需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则是内部联系。从内部联系构成的思想逻辑看,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三者属性的同一性上。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党中央都将这三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加以强调。第二,三者任务的共通性上。从文献的表述看,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是以形成社会共识、引领思潮、凝聚力量为宗旨,强调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三者内容的交融性。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涵义不同,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等方面,三者所传递的思想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因此,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紧密结合起来”[5]P743,“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5]P7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思想逻辑表明,它的形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然。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

思想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一方面对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和提升,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塑造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树立什么样的行为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党加强思想战线工作的中心议题,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思想提炼。例如,最先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具有改善社会风尚的全局意义,但从侧重培育“四有新人”的定位看,显然具有青年群体的针对性。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修改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从青年培养转向公民教育是对思想战线工作面上的拓展。又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也是党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推进中不断得到强化。1989年“六四”风波后,党中央就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9]P626-627强调“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0]P647在此基础上,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逐渐聚焦到引领社会思潮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个认识鲜明地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层层推进中,以下几个理念值得充分重视。

第一,思想战线的工作疏忽不得,一时懈怠将会贻误几代人。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这个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党中央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10]P1063-1069忽视经济战线的工作后果严重,忽视思想战线的工作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不亚于经济战线的意义。思想战线疏忽一时,伤掉的是社会元气,毁害的是精神风尚,影响的是好几代人,后果的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经济工作的失误更为困难。

第二,思想战线的形势是严峻的。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9]P1336“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8]P1336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而诱发出来。从世界范围意识形态的现实看,“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使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保持着巨大能量。“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11]P530-531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是长期的。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同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历史遗留的半殖民地奴化思想和其他落后习俗的影响会长期存在。”[12]P363当代中国新旧体制交替尚未彻底完成,尤其是政治体制正在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同时,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也对我国思想战线发生深刻影响,“美好精神的塑造,道德观念的形成,优良风尚的树立,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13]P1538对思想战线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思想战线的焦点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思想体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规律。”[3]P49改革开放后,思想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主性成为客观的事实,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不可缺失。在意识形态上搞多元化,只能导致社会的思想混乱、道德失范、是非困惑、价值迷茫和行为无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5]P459是当代中国向世人展现的一面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用它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是思想战线党的工作的根本。“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10]P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是否有力,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否牢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4]P2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竖起的一座思想航标,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任何干扰和困惑,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整合各种力量,凝聚民智民力,继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

本文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项目成果。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语境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