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提、途径、态度三个层面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前提论文,途径论文,态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告诉我们,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比较容易做到,但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却颇费踌躇。可以这样说,只要这个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就会流于空谈。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既非空调的口号,亦非抽象的原则。它的切实执行,不仅取决于理论自身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而且取决于主体对理论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它们同时构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
毋须置疑,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理论系统。但一般说来,严整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乃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理论所具备的共性,它不足以构成该理论是否正确的客观尺度。在任何理论体系内部,方法和理论相比,方法处于更为深层、更加根本的地位。倘若把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予以合理的抽象,那么理论的正确性必定导源于其方法论原则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其崭新世界观的艰巨探索中,就是直接借助于对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方法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方法的批判、改造而向前迈进的,他们建立的唯物辩证法一直成为他们关注现实问题并展开其理论体系时的有力杠杆。所以恩格斯中肯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 〕列宁经常引用赫尔岑的名言:“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把唯物辩证法视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2〕毛泽东和邓小平更是用中国化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质”、“灵魂”提炼为实是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决非简单地体现于它所提供的现成结论上,而是通过这些结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方法,即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显示出来。唯物辩证法构成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灵魂”,是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认识史和思想史上,集革命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最正确的方法论系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最根本的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是确凿无疑的。
其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本身,就逻辑地包含着一个先决条件,即:确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因为坚持某种并不正确的理论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可是,正确而完备的理论在没有为人们充分认识和理解之前,很难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发生切近乃至久远的影响。所以进一步的问题就是我们还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说明。只有理解深刻准确,才能提高自觉性,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所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其基本要求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整”和“准确”。从“完整”的要求来看,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层次错综有序的科学体系,它涉及众多领域,在每一领域中又涉及众多方面,决不可沉湎于寻章摘句式的引经据典,从而以片言只语来割裂、肢解马克思主义。而从“准确”的要求来看,则必须在“完整”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另一方面恰如其分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各种观点产生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范围,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开放型的动态系统,它处于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质上不仅是对该理论正确性和科学性的完全确认,而且相应地体现了主体对理论自身的认识水平。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前提。
二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能束之高阁,它的最深厚的基础与最旺盛的生机归根结底来自实践。虽说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但武器只有作用于现实即通过活生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显示其威力。旧哲学之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倒不是由于它仅仅满足于对现存世界的解释而毫不具备批判现实的思想先导,而是由于它缺乏自觉的实践意识和目的,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那种离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而陷于抽象思辨的学理传统,它一身兼有二任,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一定意义而言,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为艰巨,更为复杂,因为认识世界毕竟以现存的一切为当然前提,其要求是主观符合客观,而改造世界恰恰要在此基础上否定现存,并使之按照理论指明的趋向,纳入理论所规范的限度内取得对象化形式,这就必然使理论与实践难解难分,处于极其紧密的联系之中。按其本性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所在,因而不言而喻,今天它也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
笔者认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当是一种内在有机的结合,而不是外在形式的结合。当人们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笃信只要按照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相关论述或现成答案,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告成功,那么这种想法乃是十分肤浅的,所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极其外在的。因为,赞同既有观点、表述现成结论虽然能解决相当数量的实践难题,但它却视理论与实践为外在的两极,从而隐伏着僵化理论的教条主义危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辩证地从理论与实践的本性着眼,来说明它们间的内在统一。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固然需要说明世界,但理论的目标却不应该局限于此,它应当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这就要求理论自身同时具备两方面的勇气:一方面理论不以绝对肯定的形而上学方式沉溺于它由以产生的实践,而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矛盾,从中晓示现实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另一方面理论在急速发展乃至始料不及的实践产生时敢于反躬自省,承认自身体系的开放性和一切论断的条件性,不搞作茧自缚式的无益论证。前者是理论对实践的态度,它确保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后者是理论的“自我意识”,它积极地召唤实践以推进和发展自身。若我们变换角度,则对于实践来说,它由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演变,势必不断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从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新的理论综合。这一切都充分显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灵活的结合,而不是静态死板的结合。所谓动态灵活的结合,其含义是:第一,就理论和实践而言,它们均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但不具有终极性和永恒性,这就在内容和形式诸方面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永远不会停留在某种一成不变的水平上。第二,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而言,由于具体实践的条件不尽相同,所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一般不可能全部取得对象化形式,它只是部分地得到实现,而相当数量、范围内的实践则程度不等地表现为对理论规范的某种偏离或超越。对此,人们要作具体分析,谨防形式主义地用对号入座的方式来轻易地否定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切忌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指责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第三,就实践向理论的提升而言,真正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那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既切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又突破固有理论规范的崭新实践。这些新的实践在产生之初,常常由于不成熟性和不完善性,而使其蕴含的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一时不能被充分地显露出来。但随着实践的拓展和深入,人们总结、概括新鲜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新认识,必将从量的逐步积累最终到达质的飞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内在有机结合与动态灵活结合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互相包含、互相交融:一方面,它们之间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内在联系必然导致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们之间那种并非天衣无缝式的动态灵活的联系则赋予理论一般和实践具体以独特而新颖的结合方式。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严谨态度和创造精神。因此,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
自从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便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尽管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进道路并不宽阔平坦,其间不乏各种曲折、艰辛和痛苦,但这一切都不能从根本上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动摇人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工人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国家和人民恪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如果我们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毫不犹豫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应具备的正确态度。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时提出来的。他认为,从实际效果来看,真理与错误的分野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于人民的利益,“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4〕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反映人民意愿、代表人民利益的宽广襟怀和原则立场。它要求我们着眼于党、国家和亿万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着眼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是在代表人民利益这个根本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间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间的辩证统一,还表现在它们均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目标。就认识论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它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坚持真理。但坚持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借助于坚持的发展,才是真正充满辩证因素的发展。一般地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之一;特殊地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双向交互作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否认后者实质上就是否认前者,反之亦然,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我们从三个侧面探讨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途径和态度等问题。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要做到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反过来,这种态度又融汇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之中。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越深刻、越正确,那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就会越自觉、越紧密。
邓小平同志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一面光辉旗帜。这面旗帜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结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而取得的最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它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实质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必定会有力地推动中国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进程。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
〔2〕《列宁选集》第4卷,第68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
〔4〕《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