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50年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讲话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50年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讲话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主义50年理论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发言辑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主义论文,专家学者论文,研讨会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50年的理论探索及重要启示

建国50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理论成果,有哪些经验教训,这是很值得总结的问题。我觉得,建国50年,我们党理论上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50 年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我们党在建国前(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理论成果解决了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问题,把我们国家成功地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后这50年,我们党的最大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国家成功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把我们胜利地引向21世纪。这是两个理论成果。这50年的理论成果,创立人是邓小平同志,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对它作过贡献。小平同志有句话,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始于毛泽东。小平同志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探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现在,第三代领导集体又从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我们讲50年,就要把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进行全面总结。

首先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为什么说始于毛泽东,就是因为50年里的前30年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探索。当然,前30年还可分为前17年、中间“文化大革命”10年,然后还有两年多的徘徊。实际上,毛泽东的探索就是前27年。这其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我们是明确否定的。现在需要研究的就是前17年。最近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的指示,编了《毛泽东文集》1~8卷,前五卷是建国以前的,它是对《毛泽东选集》四卷的补充;后三卷是1949年以后的,一直到毛泽东去世之前。我觉得同志们应当看一看后三卷。后三卷比较全面、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比较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正确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点就是过渡时期的理论。我们党坚持认为,我们的过渡时期的做法是成功的。第二点就是八大的道路、八大的理论,包括十大关系。第三点就是八大之后在各个领域里的一系列做法。这方面,毛泽东有很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是有指导意义的。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错误方面,我个人认为也有三条:第一条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小平同志讲,这是毛泽东最大的错误,误解了列宁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中心就是这个问题。第二条就是超阶段问题。毛泽东不是不注重发展生产力,但他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迅速地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且程度越高越好。第三条就是经济建设中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大跃进”。这是毛泽东的探索。

其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继承和发展。去年形成了一个观点,就是认为邓小平的思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得益于“文化大革命”,特别是1975年的整顿过程中,同“四人帮”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也就是说,实践的斗争、严重的政治斗争迫使小平同志和我们党的许多同志来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比如,“四人帮”把搞经济建设说成是“唯生产力论”,那么“唯生产力论”是怎么回事?究竟有没有“唯生产力论”?马克思主义怎么看这个问题?又比如把稍微恢复一点奖金叫“奖金挂帅”,并上升到资产阶级法权的高度,那么按劳分配到底还对不对?按劳分配是不是资产阶级的?再比如,对知识分子,我们党过去有很正确的评价,怎么到了“文化大革命”就变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甚至排到了第九位?在与“四人帮”的斗争中,就是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促使小平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次我们编辑邓小平文集时,看到邓小平在1974年、1975年讲到的问题都触及到了新时期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生产力、怎样看待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地位,等等。现在我们在编邓小平思想年谱时,把这些东西都加进来。这样,大家就能看到邓小平的思想脉络。新时期以后,主要分两段,以1982年十二大为界,分前段、后段。1982年之前,主要是拨乱反正,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主要集中在第二卷里。那时是澄清基本理论问题,长文章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我感觉那时是继承性多一些,也就是恢复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恢复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把“四人帮”的谬误排除掉。这是1982年以前。讲新话讲得最多的是在1982年以后,也就是我们提出全面改革开放、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时期。在新的实践中,面临新的问题怎么办?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答案,毛泽东也没有讲过。这时,邓小平确实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面对现实,敢于提出许多新的理论概念。比如说,改革是一场革命,这样的概念过去没有;比如说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东西南北问题、发展问题,都是新概念;再比如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像特区问题、农村的承包制、市场和计划问题,等等,都是新的理论、新的概念,包括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这些论述都集中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第三卷中的新话是最多的。我们理论界从十四大以后一直在归纳,认为邓小平同志在很多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讲了许多在老祖宗的书上找不到的新话。比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验谁说过?这就是突破,大胆的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可以说,在这一阶段里有继承的特征,但主要表现为突破。

第三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和贡献。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刚举起邓小平理论这个旗帜,要不要讲发展和丰富?对此,中央很明确,从十五大到去年的《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都讲到学习、运用、丰富、发展这八个字,特别是丰富和发展。我觉得应该提丰富和发展的问题。因为90年代和80年代有很大的不同,第三代领导集体确实是面对着很多很多的新问题,而且在这十年中也归纳、总结,说了很多新话。比如江总书记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这个话我觉得80年代说不出来,那时是赶快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牢牢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迈开改革开放这一步,经济发展是粗放式的,这很正常。到90年代问题就复杂了,80年代经济发展所形成的问题都要靠90年代来解决。因此,中央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这都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对重要观点的引申、发展。我们是后发展国家,承担着两个压力,既要因经济落后赶快发展上去,又要弥补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两个压力都很大。再有人口压力、教育压力、环境污染的压力、社会稳定的压力,等等,这都是90年代给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很尖锐的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邓小平理论作了很大的发展和贡献。第一大功劳是为邓小平理论做了体系化的工作。从十三大到十四大,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第三代领导集体成立以后,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总书记几次讲话都是在不断地归纳、建构这个理论。到十四大,把这个理论建立起来了。后来理论界又搞了《纲要》,完善了这个理论体系。第二大功劳是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十四大就有这个意思,十四大到十五大这个过程使其成为历史的必然、全党的共识。第三大功劳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这在十五大报告中有很多表述,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等等。这些就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它的重大意义将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而愈加显著。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展。我们学习、研究十五大报告就能看得很清楚,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等。总之,我们的实践向前发展了,我们的认识向前发展了,我们的理论向前发展了。

50年理论探索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继续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因为50年的实践说明,理论正确,指导思想正确,我们发展就顺利;指导思想发生问题,就会都谈不上。象十年“文化大革命”,由于整个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社会就表现为不断的停滞甚至倒退。而改革开放这20年,所有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有了邓小平理论。它来之不易,非常需要珍惜,关键是要用它来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特别是掌权的干部。

第二,一定要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信念的坚定性,一个是方法的灵活性。首先,信念要坚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不应该归纳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该归纳为“发展理论”。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这样归纳的话,那么,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有一个倾向就是淡化了邓小平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质。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本人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一点一动摇,全部垮台。其次,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在明确方向、明确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改变我们自己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小平同志讲,世界就在经常地变,我们不变就不能前进;不以新的观点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那么,这种信念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结合,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党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也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点”。

第三,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里面有个老祖宗不能丢的问题,它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最初是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里来的,最初就是恢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的东西,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当然,邓小平理论中有很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计划、市场的问题。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我们一家。西方绝大多数的政治家、理论家都不太相信我们能搞成功;世界上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对此也不理解;我们党内也存在不同的认识。那么,最终要说服不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我们党内的持不同意见者,需要靠实践。我觉得有两点:一点是要充分肯定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正确的,这一点不能怀疑;第二点是要用我们的实践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要真正走这条路,有五个问题要解决好:(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能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小平同志有了立论,就是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哪种办法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采用哪种办法。现在确立市场体制以后,我们的生产力能不能发展上去?我觉得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能否实现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10年的发展目标。如果实现了,就应该肯定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与公有制相结合的问题。这也有一个具体标准,就是能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解决了,说明成功;解决不了,就不能说明。(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解决我们现在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条路走对了。(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解决精神文明的问题、 社会风气的问题?(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解决党内腐败的问题? 我觉得这五个问题都能解决的话,就说明我们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是走对了。这里面,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关系要搞好。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我们讨论一切问题的基础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第四,理论工作应该着眼于现实和未来。这就是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点”的问题。实际上,理论工作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比如国际问题,我们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那么,有什么样的作为?在什么情况下有所作为?在什么问题上有所作为?这是要研究的。这次科索沃危机问题,我们看到国际形势的许多新的变动、新的情况,也需要我们作战略性的研究。就国内经济来看,情况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很多过去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扩大内需的问题,去年下了很大功夫,一开始是货币政策,后来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上来以后起了作用了,但时间很短,一至五月看出来了,后劲不足。因此现在双管齐下,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究竟会怎样?谁也不能说有把握。经济怎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都需要理论界来研究。我觉得,碰到什么问题,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理论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能力。

理论研究者的神圣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它。现在从全球范围看,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道路正处在曲折之中。但是,我们坚信,低潮孕育着高潮,曲折中折射着光明,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正在实践之中,需要生动活泼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崛起也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来支撑、服务。在当今中国,在当今世界,如何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许多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比如,从国内来看,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独特的探索、实践和贡献以及在探索实践中的失误;在中国,为什么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什么贡献;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同样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在我们建国50周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法轮功”这样的事件,我们从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四中全会的召开在即,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它的比例,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在改革中如何才能发展壮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该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从国际上来看,科索沃战争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重新重视和研究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新的帝国主义理论,新的霸权理论;跟踪研究俄罗斯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在野党的思潮;研究所谓“趋同论”;研究“第三条道路”,等等。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50周年了。“五十知天命”,何谓“天命”?可不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就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建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喜悦,但也犯过象“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同时也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所以,现在正确总结和进一步深入探讨、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的实践,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的光辉实践,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必将不断地结出丰硕的成果。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深层次原因及警示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动武的深层次原因,至少有六个方面:(1)要拔掉或者摧毁欧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的堡垒。(2)要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欧洲。(3)推进北约东扩,打击、 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4)实验、推行北约的新战略。(5)把科索沃作为实验美国、西方新式武器的场所。(6)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

那么,这次事件对我们有哪些启迪、警示呢?第一,必须认清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实质。这几年学术界、理论界的一些人,头脑不是很清醒,很长时间不讲帝国主义了,只讲资本主义或发达的资本主义。我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关于帝国主义的本性、现代战争的根源等问题的论述并没有过时,对于我们提高认识有很大的启发。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这里讲国际形势主要是指世界主题和世界格局两大问题,对这两大问题邓小平都作过重要论述。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在宣传上、文章上都有些偏。首先是关于世界主题,邓小平讲得很清楚,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问题。这确实与以前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特征有很大不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不能因为科索沃危机动摇这个观点。我们的文件上把和平与发展叫做主题,也叫做时代特征。但是有些同志写过了头,说现在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就不一样了。邓小平讲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问题,又讲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并不是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到来了,这从科索沃危机中看得很清楚。但有些人在著书立说时这样说,时间一长,就容易滋长和平麻痹情绪。应该说,主题没有变,但遇到了挑战。其次是世界格局问题。中央一再讲,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各种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有的人在论述中,说多极格局已经形成,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应该说,多极的趋势遇到了美国想搞单极的挑战。这样,我们可能清醒一些。第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总书记不知讲了多少次了,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都在搞西化、分化。西化是搞和平演变,分化是分而治之,最终是要搞垮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中国强大,更不愿意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第四,必须逐步形成和完善一个反霸的世界大战略。列宁和斯大林都是在分析世界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的。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战略,也是在分析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在当时对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剧变后,邓小平也是在分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着,韬光养晦,永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方针,对我们应付复杂的国际事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央肯定会制定怎样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的大战略。第五,必须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总政策。我们的对外总政策是从我国的主权和安全出发的,这是有个如何处理反对霸权主义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大问题。中美关系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是个牵动全局的大问题。我们希望中美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事情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我们还有个原则,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所以,不能因为要改善中美关系而不反对霸权主义,也不能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就不注意改善中美关系。我们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如坚持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斗争中要有理有利有节,在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第六,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目的要使我们自己强大起来。具体说,增强综合国力就是要落实到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上。有了这三个力量,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就是任何人也战胜不了、摧毁不了的。

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解放后这50年,我觉得是我们中国社会变化最深刻、最快的时期。从社会形态来说,我们50年向前跨越了三大步。第一步跨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这是社会飞跃的完成。第二步跨越,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从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第三步跨越,是经过改革开放,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进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变化虽不能说是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但意义非常重大。50年跨越三大步,从社会发展来说,成绩非常大,概括起来有两条:其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又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到90年代我们又成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一极的国家,我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这是了不起的。其二,我们中国社会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到基本解决了温饱,现在正在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这也是了不起的。

这50年成绩非常大,但也有曲折。邓小平讲,我们过去的经验是宝贵财富,我们的教训也是宝贵财富,关键是要科学地加以总结。我们回顾历史,就要象邓小平讲的那样,对成绩要充分肯定,认真总结,这是尊重历史;对失误和错误不回避,也认真加以总结,这也是尊重历史。回顾总结50年,经验教训很多,我着重讲一点,就是基本理论指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又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设,我们的理论是充分的,大家的思想是明确的,很统一,所以搞得比较好。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就弱一些,使得我们在实践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这个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因为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所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总体上搞得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基本理论指导的极端重要性。今天,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在下一个50年实现我们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还是要坚持基本理论的指导。在这方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我们今后还是要坚持这个思想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老祖宗。我们中央党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有一个很大的动作,就是在理论教育方面搞“三基本”,编三本教材: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这三个“基本”都要进入中央党校的课堂。我们的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要读一些马列的著作、毛泽东的著作。

第二,要完整、正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最近,拜读了一些论述邓小平理论的著作,有一些感受。这些著作,从框架来看大同小异,把邓小平理论基本的东西都概括进去了。但具体分析时,就差距很大。比如说,有人讲公有制为主体,但不讲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有人把“不要被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手脚”解释成“重要问题上必须要问姓资姓社”;有人把“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解释成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等等。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完整、正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要大胆探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十五大报告指出,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责任。我觉得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都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做出努力。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大的这个提法很确切,是初步回答。实践要向前发展,实践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有许多老大难的问题,需要在理论上作出进一步的回答。比如说时代特征问题,科索沃战争后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说中国国情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对初级阶段的认识还需要深化。就整个国家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中国的发展不平衡,差别很大,那么,具体到某个地区是什么?现在,有些地方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云南省委认为云南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苏南地区说苏南地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发达地区。所以,光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初级阶段的前提下作进一步认识。还有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国有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经济,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攻坚,很艰苦。再比如经济如何启动的问题,我们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从1993年开始连续六年下滑,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一系列矛盾更为复杂。如分配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反腐败问题、党风建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落实依法治国的问题,等等。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方面,实践要探索,我们理论工作者也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也就是说,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这个进一步回答,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阶段性的发展。所以,理论工作者任重道远。

(武劼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  ;  ;  ;  ;  ;  ;  ;  

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50年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讲话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