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孙丽娟

通河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通河县 150900

摘要:目的:探索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行为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康复

脑梗死主要是由局部神经组织坏死,从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对此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躯体上均给患者带来痛苦[1]。本文旨在探索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对6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行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15:15,年龄34~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9±3.47)岁,其中13例为左侧偏瘫,17例为右侧偏瘫。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16:14,年龄3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8±2.56)岁,其中12例为左侧偏瘫,18例为右侧偏瘫。

两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相比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给予患者常规入选宣教、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便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为患者制定相关的功能恢复计划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体位护理: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嘱咐进行上、下肢训练,逐渐延长下肢伸展时间和上肢屈曲时间,且尽可能的为患者安排可调节病床,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调整相应的体位摆放。

(2)上肢穴位按摩:首先可协助患者摆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患者患侧上肢的内关穴、少海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操作者应站于患者患侧,操作者使用自己同侧手的虎口位置对准患者的虎口位置交叉,且使用中指按摩患者内关位,拇指指腹按摩合谷穴,对侧手拇指可按摩患者曲池穴。在帮助患者按摩各个穴位时,应嘱咐患者进行肱骨外旋功能锻炼,可按照顺序依次进行,肩关节外展运动-内收运动-外旋运动-内收运动-内旋运动-上举肘关节屈伸运动,同时也适当的活动指关节,可进行按、捏活动,每项功能运动应坚持20~30次,且在按摩结束后,将患者按摩上肢举起,5~10分钟。

(3)下肢穴位按摩:可协助患者摆取仰卧位,在患者患侧下肢的承山穴、昆仑穴、涌泉穴、照海穴等处进行按摩。操作者将食指和拇指分贝按摩患者患侧肢体的内外膝眼穴,拇指可按摩昆仑穴,中指按摩照海穴,按摩结束后,将患者患侧肢体抬起5~10分钟。嘱咐患者应对髋关节进行外展、内旋、内收、外旋等运动,每项运动坚持锻炼20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标准为0~45分,可通过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上肢肌力,手肌力,言语,意识,面肌等恢复情况进行评分。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总共有四个评分项目(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每个评分项目均为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使用统计学的处理。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未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导致患者神经细胞受损,而神经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其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而实施正确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防止患者神经细胞的凋亡[2]。

常规护理仅按照医嘱执行相关护理措施,其效果不显著,因此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其可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相关的功能锻炼,我院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上肢穴位护理、下肢穴位护理三个方面进行护理,其可有效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组织的恢复,还可利于神经细胞再生,且通过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活动,总而言之,行为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3]。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效果确切,其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所以我院认为其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09-209,210。

[2]王素娟,郝习君,陈长香等.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策略实施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2):465-467。

[3]李丹,陈长香,马素慧等.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057-4059。

作者简介:孙丽娟(1968-)女,汉族,黑龙江省通河县人,大专,主管护师,从事内科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孙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孙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