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突案例思想品德建构性学习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性学论文,冲突论文,案例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冲突案例思想品德建构性学习模式的理解 (一)基于冲突案例思想品德建构性学习模式的背景分析 伴随着性别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在交往中普遍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男女生之间的隔阂,男生只与男生玩,女生只与女生说话。这使得该年龄段的学生就性别角度而言交往面变窄,导致对正常的男、女生交往过于敏感,不利于学校人际氛围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倡导积极的男女生交往。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初中后早恋倾向明显升高,有过早恋经历或正在谈恋爱的学生比例竟高达20%以上,因此而荒废学业、造成身心伤害、甚至酿成犯罪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一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迫切需要教师给以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接受,学会辨别,学会调控,从而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人的价值观不是通过灌输而形成的,是基于个体的选择,并且选择的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对冲突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后,自主地发现和形成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选择的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建构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进行实践的迁移。 (二)基于冲突案例思想品德建构性学习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充分分析学生现状,深刻挖掘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在讲授《男生女生》一课时引入“冲突案例学习模式”。所谓冲突案例是指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两难性的案例。真实性:主要是指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急需解决;典型性:指内含同类案例的共同特征;两难性:能够形成多个选项,每一个选项都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冲突案例建构性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采用参与活动、小品表演、教师直接揭示结论等间接的、脱离现实的形式。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激烈辩论和交锋,加上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和积极的引导,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的、典型的事例为出发点,由点到面层层剥离,不断向纵深发展和挖掘。通过学生自己的选择、推理、论证,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推理、论证、归纳、总结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这些正是今天学生所缺失的,冲突案例学习模式正是基于此而尝试实施的。 二、基于冲突案例思想品德建构性学习模式的构思与程序 (一)选取、呈现冲突案例 《男生 女生》一课,以一个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当中男女生互助学习而产生流言蜚语,遭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非议,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作为冲突案例。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多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案例学生讨论起来兴趣浓厚,有话可说、有解决和探讨的必要性。 为了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101中学初二2班实行学习互助制度,由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负责带动帮扶成绩后进的学生。 学习委员小莉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认真负责的班级干部,她负责帮助小刚提高学习成绩。为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小莉每个课间都会帮小刚解决不懂的问题,经过两个人的不懈努力,小刚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他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周末经常一起结伴到郊外游玩。慢慢地班级开始出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们在谈恋爱,小莉也隐约感觉到小刚似乎对自己有“那种朦胧的情感”。班主任找她谈了几次话,警告小莉不要走“错路”,甚至父母也对小莉提出了警告。 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小莉很困惑,她不知该不该和小刚继续交往了? 根据案例的特点,起初我以学生表演小品拍摄成视频的形式呈现案例,但因为学生的表演不能充分体现案例的冲突性,并且很多学生主要注意表演而没有留心案例本身,鉴于此,笔者采用了最常用的方式——文本性呈现。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式。 (二)唤醒经验,形成选项 学生读案例、复述案例从而了解背景材料,这里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在考查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势必会有所思考,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唤醒原有经验的过程。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旧信息与新信息整合的过程,学生的原有经验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载体。因此,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把握。这一过程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笔者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然后再做出判断。经过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最后形成选项——交往和不交往两种对立的观点。 在进行冲突案例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所形成的判断集中倾向于一种观点的倾向。笔者在讲授《男生 女生》一课时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种状况,让学生自己在讨论中寻找冲突点,自己提出来,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再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案例中的某些话语进行提问、反问,针对这一课我就问:“小莉如果继续交往会不会出现早恋呢?”这样学生就会从另一个侧面去分析,从而形成相应的选项,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冲突案例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推断理由与结果 这是冲突案例学习模式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这一过程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把握好一个原则——即引导学生把他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更加有方向性,涉及的面更广、更有深度,笔者制作了“小组讨论记录卡”和“课堂听课记录卡”,把小组的主要观点和理由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讨论、辩论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增补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首先,本节课的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交往”与“不交往”两个方面,同时,“交往”中又存在“正常交往”和“交往过度——早恋”之间的另一层面的矛盾冲突。几次上课后,明显感觉到学生陈述的理由不够充分,课堂显得有些混乱,课后学生也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和启发,经过反复思考确定把“早恋”作为交往误区进行反面论证,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正常交往的积极意义。在陈述理由推断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从学习成绩下降、避免风言风语、怕发生早恋等方面谈起。学生讨论的面很狭窄,过于浅显,为了教育效果,我穿插有关早恋危害的案例和视频材料,这些血淋淋的案例让学生感到震惊,甚至是恐惧,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早恋的危害。这些辅助材料是对冲突案例的补充和扩展,旨在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冲突案例服务。 其次,完成推理过程的方式是最值得探讨的,传统的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冲突案例建构性学习模式打破了这一常规,教师的提问只是一种积极引导的手段,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自我辩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谈话,教师创设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角色扮演和角色体验。在进行《男生 女生》一课教学时,笔者采用谈话法、讨论与辩论相结合、角色体验等方法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在适当的地方挑起矛盾冲突,借助学生之间的正反观点的辩论来让学生自发形成结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在教师的掌控下的“虚假”表现。 最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冲突案例学习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堂的不可预测性,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师的主控下进行的,学生随着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冲突案例学习模式是在教师针对学生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对问题分析、整合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课。它有更强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教师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要求教师能机智处理,给予正向引导。比如,上课过程中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是什么时候谈恋爱的”,学生们开始大笑,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回答是我谈恋爱时已经20岁了,那时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所以不属于早恋。 (四)生成结论 经过层层深入的探讨,正反观点的辩论,学生已经能初步形成正确的结论。为了让结论更加有说服力,笔者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共识,这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因为案例是取材于学生,整个分析推理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结论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就更加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教师只要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肯定和否定,方向上给以积极的指引就可以。“学生形成的结论是男女生之间应该积极健康地交往,既要自尊自爱、又要主动热情、大方,交往时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知道交往的误区,以及早恋的危害。”结论的生成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进行总结,在对课堂中学生的观点和表达做相应的点评基础上,归纳出主要的观点,因为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建立的时期,需要教师正向的积极引导。 (五)板书设计 (注:板书采取表格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感觉)基于冲突案例的思想品德建构学习模式研究_思想品德论文
基于冲突案例的思想品德建构学习模式研究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