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制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同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职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企业中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我省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贯彻《劳动法》,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加快用工制度改革的重点措施来落实。全省已有6.2万户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305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国有、集体、三资、股份制等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已达99.5 %。 南靖县从1994年开始推行合同制,截至去年底统计,全县国有、集体、“三资”企业共157家,职工16731名,已有121家企业、14109名职签订了劳动合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的分别占企业总数和职工总数的67.60 %和84.33%。其中国有企业63户,已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 国有企业职工8622名中,已有8539名签订了合同,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99.04%。 初步建立起以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企业用人制度,新型的劳动关系逐步形成。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对搞活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经济,效果是显著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劳动合同制打破了“铁饭碗”,促使合同制职工从录用之日起,就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前途。这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它使合同制职工努力改变惰性习惯,以新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和学习。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合同制职工同固定工相比,具有这样一些新的特点:
一、学习的风气比较浓,要求上进的人比较多。合同制职工有试用期和使用期,试用期满经考试合格才能定职;定职考试合格才能升级;合同期满后还有能否续订合同的问题。如果技术业务不熟,就不能胜任工作,不能升级,合同期满后还会被辞退。同时,合同制职工本身也期望早日熟悉技术业务,掌握管理技能,思想上求得进步,工作上尽快独挡一面,成为班组的骨干、企业的中坚,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成为单位离不了、辞不掉的人,这就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促使大多数合同制职工认真学习,奋发向上,坚持学政治、学技术、学管理。
二、吃苦精神比较强,工作态度比较端正。由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后,甲、乙双方按共同签订的合同办事,责、权、利清楚、奖罚分明。这就使合同制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态度和实干精神,唯有好好干才能有出路,才能增加收入;否则,不仅收入减少,甚至连饭碗也保不住。这就促使大部分职工都能好好工作。
三、遵纪守法的较多。劳动合同是以法律形式来确定企业和职工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合同本身赋予职工应有的权利,同时要求职工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而且还要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这对合同制职工一开始就形成了很强的约束力。过去,一些青年职工调皮捣蛋、违章违纪,自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情况就不同了,大多数人都能够比较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四、安心工作的比较多。由于合同规定,职工在合同期内不得调动工作,这从客观上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促使合同制职工在本行业、本部门、本岗位上安心工作。实行合同制前,在南靖县范围内存在着在县城的企业职工超员,边远较艰苦的企业职工缺员的问题。实行合同制后,这种状况基本缓解。近几年来,该县录用的合同制职工大部分思想比较稳定。
当然,劳动合同制对合同制职工的约束力,对他们的工作,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毕竟是一种外部条件。一个人能不能进步最终还要靠内因,靠自身的主观努力。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劳动合同制法力无边,而忽视了对合同制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
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还需要有一个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从目前南靖县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各单位存在着贯彻实施合同制上的差异,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改善和加强,加之习惯势力的影响,一部分合同制职工的思想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具体表现有四种:
1、临时观念。合同制职工与固定工相比, 对一些问题缺乏长远考虑,常常以临时观念权衡利弊。眼前的、实惠的事愿意干,没有好处的事不愿意干。有的职工说:现在端你们的饭碗,将来还不知道端谁家的饭碗。
2、雇佣思想。有的职工对劳动合同制的认识浅薄, 简单地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改了称呼的临时工。因此,一些企业开展理想纪律教育,有的合同制职工不愿参加,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提高觉悟的。
3、自卑情绪。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职工认为, 固定工是铁饭碗,合同工是瓷饭碗,总感到不保险。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上进心。
4、后顾之忧。由于劳动合同制的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及时跟上, 一些具体政策不够明确,以及一些用人单位执行政策的不统一,致使部分合同制职工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怕合同期满后不能续订,失去后路。
四
劳动合同制的实行,使劳动组织形式和职工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可喜变化,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合同制能不能巩固完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成效。因此,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行劳动合同制中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新的用工制度在企业顺利实现,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人们对新的事物、新的制度总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动活泼、有理有据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破除“一样工作,两样对待”的旧观念,树立不论是固定工还是合同制工人都是企业主人的新观念。真正赋予合同制职工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帮助他们做到在主人位、想主人事、尽主人责;破除合同制工人是“过路客人”的临时观念,树立尊重、相信依靠合同制职工的新观念。使他们懂得自己的前途是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唯有进取,唯有贡献,才有出路,才有保障;破除合同制职工素质低,只能干体力活的错误观念,树立培养、帮助、提高的新观念。使合同制职工在使用、管理、业务技术和各项工作中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做到对固定工和合同制职工一视同仁。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推行劳动合同制的实践来看,职工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宣传教育抓得不紧,许多职工对实行合同制的目的、意义知之甚少,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在企业开始全面实行新的用工制度的时候,各级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新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目的、意义;宣传实行合同制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宣传国家实行合同制的具体措施、办法,特别是对职工关心的辞退、就业、就医、养老、保险和入党、入团等切身利益问题的政策规定更要反复宣传,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还要教育他们增强主人翁思想,鼓励他们向传统的思想观念挑战,使他们能自觉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国家利益的高度、四化建设的高度,观察和对待劳动合同制,摆脱从个人角度看待劳动合同制的偏见,消除思想顾虑,安心在企业工作。
第二,要充分发挥合同制职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既然合同制是对原有的固定制用工制度的改革,是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种用工形式,合同制职工是企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就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把他们作为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化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来看待和使用。不仅要给他们工作的权利,还要给他们“参政”的权利,以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的进程。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和固定工等同的工种、职务选择,接受挑选和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创造参加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二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三要赋予每个合同制职工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的严肃性上保证他们在行使权力时不受侵犯,在履行义务时受到尊重和保护。
第三,加强对合同制职工的管理。劳动合同制不同于过去的合同工制度,也不同于固定工制,而是一个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如何加强劳动合同制职工的管理还是一个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解决。笔者建议各地要组织力量对已经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单位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要对合同制职工的思想、本质主流进行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形态和素质表现同固定工有什么区别,有哪些长处,哪些方面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有哪些短处,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引导和克服。同时,还要在他们中间加强组织建设,吸取符合条件的合同制职工入党、入团,担任一定的生产业务骨干工作,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关心合同制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合同制职工是企业劳动组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合同制职工将成为企业劳动组织中的主体力量。关心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解决他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是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重视的工作。当前,针对合同制职工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是办好集体福利事业,解决合同制职工吃、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工会和共青团、女工委员会等组织要关心合同制职工的恋爱、婚姻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二是成立培训中心。要把合同制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企业是否把他们作为主人看待,是否肯在他们身上下本钱,搞智力投资举办技术业务培训,为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投资输氧。三是开辟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合同制职工的八小时以外,寓教于乐、寓理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