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部 山东青岛 266021)
【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痛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神经痛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单磷酸阿糖腺苷;泛昔洛韦;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11-01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皮肤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增快,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以往的经验证明,对于带状疱疹若没有及时治疗,则很可能出现永久性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文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泛昔洛韦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共36例,女16例,男20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5.6±2.3)岁;对照组共36例,女18例,男18例,年龄24~86岁,平均年龄(56.3±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激素、营养神经、炉甘石洗剂等对症治疗[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口服泛昔洛韦,0.25g/次,3次/d;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250ml及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皮损消退的面积超过80%;有效:治疗后疼痛程度有所缓解,皮损消退面积为50%~80%;无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未改善,皮损消退面积不足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一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分别为(3.2±0.5)d、(4.7±1.2)d、(10.2±2.0)d、(5.1±1.3)d;对照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分别为(4.8±0.8)d、(6.9±1.5)d、(15.3±2.6)d、(8.0±1.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中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22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中治疗显效5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2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神经痛发生率
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神经痛后遗,发生几率为5.56%(2/36);对照组中共9例出现了神经痛后遗,发生率为25%(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疼痛、疱疹等,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出现神经痛遗留等并发症。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群,其发展与免疫功能下降有直接联系,但近年来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患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3],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常规治疗中以激素、营养神经、炉甘石洗剂为主,其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散播和复制,减轻其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但是,单纯使用以上治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以此来缩短病程时间,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更昔洛韦属于人工合成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其优势在于起效快,进入细胞后可以迅速转化为单磷酸化合物,实现与病毒D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抑制DNA链的延长。单磷酸阿糖腺苷是阿糖腺苷的单磷酸化合物,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可以在细胞内磷酸化为阿糖腺苷二磷酸及三磷酸,其中,三磷酸有着较高的抗病毒活性,该成分可以通过和脱氧腺苷三磷酸的竞争,产生病毒性脱氧核糖酸聚合酶[4],由此来抑制病毒合成DNA的过程,抑制病毒复制。更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均有着较强的生物利用度,但是同剂量下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抗病毒效果要明显优于更昔洛韦,且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其整体疗效较好。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痛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神经痛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勤,李红文.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07):751-752.
[2]耿丽红.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103-104.
[3]刘轩先,严利刚.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LED光动力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03):302-304.
[4]许衍慧.紫外线光疗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212-214.
论文作者:丁蕾,郭云良(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腺苷论文; 带状疱疹论文; 磷酸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