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评估体系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建设论文,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情报评估模式由来 1.1 美国警务情报工作模式下的情报评估 美国的国家情报模式是基于情报信息而展开警务活动的警务模式,从布莱特提出Comp Stat开始,有了情报信息为警务决策者服务,便有了对情报活动进行的后续评估工作,以评判它所产生的成效,确保犯罪问题得到控制,而不只是暂时受到压制。警局工作,管理层面和行动层面都要对成效进行评估。经过评估,若成效经认定后不明显,则必须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之上立即采取其他措施予以整改。通过收集、分析第一手犯罪数据信息,以数据作为参量标准,制定警务管理措施,使警务管理者对他们的行为真正负起责任来①。当前,美国建立了严格的国家情报评估制度。 1.2 英国警务信息评估制度 2006年英国警方颁布了《警务信息管理指导手册》,该手册规定:所有的警务信息都要以合适的方式对其所服务的警务目标进行评估,以决定其出处、真实性、与警务目标是否相关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确定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英国“5×5×5”国家情报信息报告体系包括了一些基本的要素(这里的要素指“信息来源可靠性”、“内容确定性”和“公开范围”均为5个等级),使上报人可以对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成效进行评估。信息源可靠性评估分为全部可靠、大多数可靠、偶尔可靠、不可靠、来源不确定5个等级;内容真实性评估分为完全相信,确定信息来源、但不清楚报送人,不确定来源、但可通过其他信息得到证实,无法判断,怀疑为错误的5个等级②,以此来衡量信息共享发布工作中的风险。 1.3 香港模式 香港地区犯罪情报评估主要是对信息来源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进行评估。“信息来源”是指信息的直接出处及提供信息的人员,信息来源可靠性主要分为“可靠、有时可靠、不可靠、无法判断”4个等级。信息内容“真实性”评估就是判断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真实性分为“准确、可能准确、有可疑处、无法确定”4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范围明确,涵盖面广,标准较为合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容易实施③。 美国的国家情报模式凸显了精确、高效、快速和持久,准确及时的情报是美国警务信息系统精确性的最好诠释。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掌握的情报信息,运用高科技手段制定相应的警务战术,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事件的发生,快速部署人力和物力资源到犯罪高发的场所,并对行动结果进行后续评估,及时调整思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英国警务信息评估制度主要是对信息源进行评估,通过“5×5×5”这一较为成熟的犯罪情报评估标准,对搜集到的源头信息从来源可靠性、内容真实性、使用信息的风险等方面,对信息内容的出处、精确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划定优先等级,确保情报信息的质量。目前我国警务信息系统只有香港、珠海等极少地区借鉴了欧洲的“4×4”犯罪情报评估标准,注重信息内容的有效性评估以及信息来源的准确性评估。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我国警务信息应用的效能。正是因为我国情报评估制度的缺失,无法从海量的信息中辨别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导致信息搜集“只求量不求质”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尽快建立情报评估体系,是提高我国警务信息效能的一个关键步骤。 2 目前我国情报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情报信息质量不高 有资料显示,我国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存在20%左右的不实信息④,有些情报主体为了完成情报搜集指标,故意捏造虚假信息输入情报信息系统,这些信息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管理成本,降低检索效率,而且会使评估主体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决策。目前我国只有珠海等极少地区借鉴了欧洲的“4×4”体系评估等级表,“垃圾”信息泛滥现象依然很严重。 2.2 缺少情报评估工作环节 目前情报工作主要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决策、执行、反馈所形成的“情报链”,并通过信息化建设、系统化建设来实现决策者对情报的应用需求、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监控,了解区域内的犯罪情况,实现对潜在犯罪的预警。信息搜集是情报工作的基础,由于“情报链”工作中缺少情报评估环节,导致信息不经过评估直接进入信息系统,情报信息质量较低,无法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情报资料,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并采取其他措施予以整改,无法确保整个流程以一个良性有序的循环过程传递下去,无法发挥情报信息应有的价值功能,导致警务信息系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2.3 缺少战略性情报评估 战略性情报评估是对犯罪预防的前瞻性控制,是一种全面的、长期的和规律的防控目标策略,优势在于统筹总体性与长远性。主要是对搜集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甄别,并评估可能引发犯罪和导致社会动乱的各种要素和危险征兆,并对其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捕捉警讯,及时预警,提出对策性建议,最终达到预防恶性犯罪、提高警务绩效的目的。情报必须统筹整体、服务全局,从系统的视角来分析犯罪局势,对可能发生犯罪的现象进行预测,在犯罪现象出现苗头时,便通过战略性情报评估掌握其本质与发展方向,既体现了战略性情报的特点,也反映出其功能特征。 3 情报的评估 3.1 情报评估的含义 “评估”的意思是评估主体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地位、作用、影响等作出明晰的分析与判断的活动。情报评估是指评估主体对情报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情报机构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评价与决策的一项工作。主体指从事情报活动人员,如:基层民警、刑事侦查人员。客体指情报活动内容,如:情报实力、情报优势和情报活动能力⑤。评估主体从不同的试点、角度审查、评议情报成果,既考查情报成果的正面价值,也审查情报结论的真伪、瑕疵和漏洞,以便进一步完善情报分析结果,减少情报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情报评估是对情报产品进行估价、评议,是情报分析的进一步延伸。 情报评估从广义上讲与情报分析意义相近,一切情报分析过程都蕴含着评估,评估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评估主体人员在看到信息的瞬间,思维快速运转,既有对情报内容、来源的分析,也包含着审慎的评估,即分析与评估总是相生相伴的。狭义上的情报评估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情报结论作出的最后的“智慧的定案”,是专门的“评估主体”对情报分析成果或结论进行的再分析与再评价,因此是一种关于“情报分析的分析”,即在分析主体形成的分析成果基础上的再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报评估是情报分析的高级阶段⑥。 3.2 情报评估的特点 3.2.1 机密性 凡是能够摆到高层机关专家评估小组面前评议的情报成果与情报结论,都必须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的重大敏感问题,影响到工作大政方针的制定,因此具有高度的机密性。 3.2.2 准确性 情报评估是情报分析的高级阶段,是情报投入使用前的最后评判,对于情报分析结论存在的种种瑕疵、漏洞,评估环节决不能放过。情报评估的目的是剔除虚假不实的内容,使情报的准确率大大提升,因此,将情报分析结论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不但是情报评估的最终目的,也是情报评估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当然,评估主体做出的情报评估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正确,但是,只有将准确率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评估工作才能有意义。 3.2.3 严谨性 由于情报评估是情报投入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评估主体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情报失误,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正是由于情报评估活动起着“把关”的作用,因此,评估主体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情报结论存在的问题的质疑可以近乎苛刻,但不能毫无根据地胡乱否定。要尊重情报人员的辛勤劳动,做到评测持之有据,只有如此,方能保证情报评估的高度严谨性。 3.3 情报评估的作用 3.3.1 有利于实现情报资源的有效配置 情报资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可以增值积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数据资源。开展情报评估,有利于情报机构合理利用情报资源,实现情报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使其发挥最大效果。 3.3.2 有利于评估主体对情报机构的科学评价 情报评估是评估主体对情报机构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才作出的科学评价,并对情报机构的情报优势、情报活动能力和情报实力进行的科学评估,可以依据情报需求及自身的情报优势和实力,正确引导情报机构提高自己的情报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情报用户的情报需求。 3.3.3 有利于情报工作的发展 情报评估源于情报活动本身,并按照一种循环模式进行。通过“运动—评估—再运动—再评估”这种循环模式对情报活动进行评估,使评估主体清楚了解情报机构的情报优势、活动能力以及不足之处,更有针对性地为决策者提供服务⑦。 4 情报评估模型 无论是战术情报还是战略情报,其评估过程都是相似的,即评估主体通过对已知情报信息进行评价与甄别,确定其真实性及价值的大小。据此逻辑,可构建一个情报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信息评价体系建设研究_情报搜集论文
信息评价体系建设研究_情报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