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的墙面部分,由于采用不合适的混凝土材料以及地基处理不当,在施工过程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在建筑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本篇文章基于此,探讨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以及施工技术,首先简要介绍后浇带功能,其次分析后浇带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施工技术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所谓后浇带,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温度处理不当,造成的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针对梁、墙面等结构部位预留一定宽度,浇筑一层混凝土带,以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后浇带施工技术又可分为温度、伸缩、沉降后浇带,采取这样的技术解决施工墙面或其他结构部位产生的裂缝,以及解决沉降差。由于其技术的实用性强,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1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
大部分建筑工程处于露天环境,在夏、冬温度变化强烈的季节,很容易因为内、外部环境温度不均衡,导致建筑构件出现收缩、膨胀的问题,在施工完毕后由于混凝土结构上没有形成稳定的结构,容易在温度变化下改变结构部位的温度应力、挤压力,当力学性能超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范围,则会在梁、墙面产生裂缝。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温度后浇带技术,可以防止施工完毕后,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增强结构的抗拉强度,以抵抗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工程裙房结构、基础设计忽略的沉降问题,利用后浇带技术,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针对性地校对裙房结构、基础设计的强度,通过测算数据计算后浇带浇筑时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沉降量,再对细节部进行浇筑,通过这一操作将高低层连成整体[1]。
2后浇带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2.1钢筋因素。后浇带钢筋主要分为横穿纵向钢筋、梁腹纵向钢筋。前者根据钢筋断开的位置,细分为顶部和底部。利用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短期变形缝”,以横穿纵向钢筋对混凝土两侧变形进行约束,在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作用下,影响其钢筋的拉应力,造成结构温度和收缩裂缝。钢筋断开,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变形缝,后浇带宽度总体对结构变形没有影响。当钢筋全部拉通,后浇带强化对钢筋的约束作用,使得两侧构件向刚度中心变形,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不利于后浇带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大量的研究和时间表明,利用钢筋能够控制结构裂缝扩展,因此为提高梁、墙面等结构的抗裂性,通过合理配置钢筋发挥防护作用。选用的钢筋型材也很重要,纵向附加钢筋抵抗后浇带约束应力,有效缩小裂缝宽度。
2.2后浇带设置间距。在建筑工程中设置后浇带,主要是利用其释放收缩应力,它是决定混凝土结构释放收缩应力的关键。因此结构收缩变形越大,竖向构件抗侧刚度越大。为了保证后浇带的收缩应力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间距,控制后浇带封闭前收缩量。因此为了保证后浇带在建筑工程的作用,要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其封闭时间,在这时间里根据抗侧刚度、混凝土收缩值,确定后浇带间距。根据工程的需求,其设定的间距都有所差异,部分间距低于限定值,可能会出现裂缝。超过间距的限定值,但是经过检测没有发现裂缝问题,由此可见后浇带合理间距,并非完全基于限定值而定[2]。
2.3后浇带处理方式。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通常在1~1.5天的时间内达到最高温度,经过10~30天浇筑部位才逐渐回复到周围温度,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收缩量在15~25%左右,以此再经历3~6个月,混凝土收缩量达到60~80%。通常一年完成的建筑工程,其混凝土收缩也基本完成,由此可避免施工裂缝问题。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后浇带封闭时间越长,混凝土结构收缩量就越大,在这过程尽可能降低收缩内力,防止因收缩应力造成的裂缝问题。关于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与两侧混凝土强度的同级,另一种是比两侧混凝土强度高一级,以此获得更高的抗裂能力。上文提到,混凝土的温度、收缩量影响着后浇带的拉应力,水泥水化热反应聚集混凝土内部,当其表面温度散去,内部温度仍处于原来水平,在内外温差下产生的应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同时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若是掺入矿渣水泥的混凝土,则会产生自生收缩和膨胀效应。
3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3.1后浇带设置。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混凝土收缩以及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通过设置后浇带,预留一个临时加工缝。采取这样的而设置,能够保证结构、立面完整,有利于建筑发挥功能。对于后浇带平面布置,应选取结构内力小的部位,如地下室形体变化交界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超长砼结构后浇带,应基于其结构的规范,设施相应的伸缩缝,同时要保证后浇带与建筑竖向对应。考虑到建筑施工的特点,设置的后浇带为800~1200mm最为适宜,浇筑时间应在沉降、混凝土收缩基本稳定后进行。后浇带设置前应注意以下几点:1、后浇带平面布置是否与建筑物竖向对应,后浇带应设置怎样的宽度、类型、接缝断面型式、钢筋处理方案;2、后浇带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是否添加外掺剂以及剂量要求;3、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时间[3]。伸缩后浇带,防止温度、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问题,设置后浇施工缝;沉降后浇带,解决裙房结构与主楼交接处,因为沉降不一致引起的开裂;温度后浇带,防止温度强烈变化,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拉裂;收缩后浇带,防止混凝土凝结过程引起开裂,设置后浇施工缝。
3.2后浇带接缝处处理以及预设模板。
3.2.1后浇带接缝处振捣以及处理。后浇带处理汇总,处理要清除浮浆、垃圾、杂物以及隔夜提前浇水湿润。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接缝处刷高标号砂浆,为避免施工人员误入接缝,还要在其周围设置护栏,同时在接缝处做表面覆盖,避免受到扬尘以及其他杂物污染。浇筑混凝土前,要确认后浇带与后浇混凝土试配,只有符合工程要求后再进行浇筑。浇筑过程,要避免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从中央位置向后浇带接缝处推进,为了防止原砼振裂,振捣机械距离缝边80~100处停止振捣,采取人工捣实完成剩余操作,使其紧密结合。
3.2.2后浇带预设模板。以某多层民用建筑工程为例,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3437.55㎡,其中地下室4934.31㎡,地上:18503.24㎡。后浇带为了防止温差变形,采用温度后浇带,设置宽度为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同区域高一级,使用微膨胀砼。本次后浇带施工,采用独立支撑的形式,在模板工程的基础上,设置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从而在后浇带两侧模板拆除后,不会影响其独立支撑系统。支模材料,多层板规格为1830mm*915m*13mm,方木楞45mm×90mm。支撑体系钢管Φ48×2.7,直角、旋转、对接扣件。辅助材料为木楔,铁钉、双面胶带等。后浇带立杆与主体结构模板支撑同时施工搭设,后浇带两侧结构立杆中部设置一根立杆,增设立杆的间距等同相应处两侧主体结构立杆间距。水平杆的搭设,同样与主体结构模板支撑同时搭设,其间距设置与立杆的搭设原则一致。与后浇带长方向平行方向的水平杆利用原框架支撑体系内的水平杆,原框架支撑体系拆除时保留与后浇带长方向行的后浇带两侧各一排水平杆。水平杆步距同原框架支撑体系水平杆步距。
剪刀撑搭设,后浇带长方向竖直剪刀撑利用原框架支撑体系中后浇带长方两侧的竖直剪刀撑,原框架支撑体系中后浇带长方向两侧剪刀撑均不拆除。每6m设置与后浇带长方向相垂直的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角度为45~60°;不需设置水平剪刀撑。
3.2.3模板铺设。分三次铺设后浇带模板:第一、在结构梁两侧、板模板部位铺设,从后浇带两侧向后浇带中心约150mm处,在中间预留约300mm的空间,用于清理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残渣等杂物。为了方便后期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靠近后浇带的模板,应采用较短木方。第二、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是进行铺设,采取“拆一补一”的做法,同步进行拆除后浇带模板与铺设模板的操作,这样的设置拆除间距不超过1m,由此减少拆除模板支架带来的影响,在这过程对后浇带钢筋网片、进行清除,针对部分模板进行封闭处理。模板拆除后的间隙,采用木楔塞紧,为了防止木方振动导致木楔脱落,还要用铁钉进行固定,直到两侧模板完全拆除。第三、清除后浇带两侧钢筋网片、混凝土凿毛,采取“松一支一”法,在确保后浇带模板支架稳固前提下,对第二次铺设的木方松一段,然后在其后浇带处插入扶正木方,并用木楔塞紧,直到全部后浇带模板安装完成后,再松开后浇带木方。
结论:综合上述,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不会因为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变化、均匀不沉降以及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变化,通过设置后浇带,预留对工程裂缝部位的修补空间,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这种方法,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颜乜宝.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16.
[2]宋加兴,张金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03):221.
[3]董启福.关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7(01):91.
[4]乔振刚,高玲.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02):105-106.
论文作者:杨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应力论文; 模板论文; 温度论文; 间距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