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我积极响应教师资源共享的号召,担任镇内一所村小的音乐教学工作。当我满怀热情走进课堂,发现这儿的孩子们除了歌声缺乏感情、喊唱比较严重外,在他们身上还是能看到许多闪光点,比如遵守纪律、模仿动作到位、表现欲强、喜欢唱歌。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耳边又响起了刺耳的歌声,我陷入了沉思……
让学生唱会歌很容易,但要想让学生“会”唱歌,从歌声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将声音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带有感情的声音才是最动听的。为了让孩子们能用情唱出动听的歌声,感觉到自己唱出来的声音优美、动听,充满成就感,甚至唱了还想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以“听”为先,激发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要想学生的歌声充满感情,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听”中去感受、去领悟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表现的音乐形象。例如:《共同拥有一个家》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歌,歌曲凄婉动人,透着融融的暖意。歌词叙述了孩子关爱被丢弃的“布娃娃”,代表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抒情、优美、略带忧伤的感情。在教唱时我首先进行范唱,边唱边做动作,真情流露,触动了学生“爱”的心弦。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倾听,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打开了情感大门。
二、以“动”为辅,触动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可见体态语言如此重要。在教学中,我根据歌曲的情绪,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律动,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音乐,触动他们内心的情感。如五年级歌曲《萤火虫》,我在教学时通过律动感受使学生体会到了歌曲轻快略带激昂的情绪,主要是用手臂的律动表现萤火虫飞舞时轻快的姿态,感受歌曲的三个部分情绪的差异。第一部分旋律稍平静,用低手位表现;第二部分旋律稍激昂,手位稍高一些;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旋律的再现,则手位再低些。学生跟着我随音乐律动,体验歌曲的这种情感基调,为唱会歌曲做好了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意境营造,体味情感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精心创设充满情境的氛围,让学生体味歌曲的情感。如执教《小宝宝睡着了》中,用多媒体播放宁静夜空的画面,画面中有月亮、白云和闭着眼睛的星星,也有瞌睡的小虫和小鸟,还有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脸上充满着安详和静谧,直接将学生带入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氛中。当学生演唱歌曲时,声音是那样的温柔甜美。
四、借助歌词,理解情感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歌词也一样,要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如在教授歌曲《春游》时,由于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如配以诗歌朗诵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随着歌曲的伴奏音乐齐诵《春游》的歌词,借助歌词让学生体味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到演唱时,学生很自然就跟随着音乐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声音演唱。虽然他们的演唱还很稚嫩,但从他们的表情、呼吸上能感受到他们的歌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词、曲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春天美景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以唱为“本”,抒发情感
在歌唱中,情和声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情感的抒发非常重要,因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才最能打动人。学生在不断反复的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也会越来越深刻,到最后自然能够自信地、以丰富的情感演唱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默唱再轻唱最后动情地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逐步体验歌曲的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如学唱歌曲《忆江南》,让学生了解了《忆江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时回忆江南美景写下的著名诗词,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后,让他们跟随音乐默唱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熟悉着歌词、旋律,感受着柔美、细腻的江南音乐的风格,进而慢慢地了解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们感到江南是那样的美,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在经过了默唱之后,我再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唱歌曲。轻唱既可以避免学生大声喊叫,又能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在轻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自己的歌声,杜绝喊唱的现象,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融为一体。这样,有了前面默唱时产生的情感铺垫,学生轻唱传出的声音自然是有感情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江南的爱。
《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歌唱中的声音固然很重要,但对学生来讲,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因此,让学生真正地“会”唱歌,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需要深挖教材品出特色,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落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加美好,才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歌声飞扬。
论文作者:唐 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学生论文; 歌曲论文; 情感论文; 音乐论文; 歌声论文; 感情论文; 声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