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邓艳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情绪及心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评分和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总有效率77.14%(27/35)(P<0.05),实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关怀后紧张情绪(92.57±2.02)分、治疗依从性(90.53±2.41)分、睡眠情况(92.57±2.02)分,且十分钟步行距离为(460.28±4.64)米,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值得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情绪;心功能

患者原本就患有心脏类疾病,再加上有较大的压力长期对心室造成影响,心脏承载负荷过大,心肌收缩力逐渐变弱,难以对心脏进行有效的血液供应,所以造成慢性心力衰竭[1]。患病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且多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当前此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所以本文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情绪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1±4.1)岁,高血压患者19例,冠心病患者16例,心功能等级为Ⅱ级和Ⅲ级的人数分别为15人和20人;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3±3.5)岁,高血压患者24例,冠心病患者11例,心功能等级为Ⅱ级和Ⅲ级的人数分别为17人和18人。对比患者基础资料,呈现出p>0.05的结果,无讨论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抚慰,指导患者依据医嘱服药,对其各项指标变化进行监控,严格控制患者输液时的速度,患者如需吸氧及时进行吸氧护理,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首先要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理特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该病的发病原理和注意事项,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耐心解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保证患者所处环境舒适、安静,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仔细记录,尤其是24小时内患者液体的出入量要记录明确;接下来,要控制患者在输液时的速度,预防出现短时间快速滴液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利用微量注射泵,在为患者提供吸氧护理时,注意患者呼吸是否顺畅,对患者皮肤进行护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避免出现便秘症状;最后,要了解和把握患者的心理发展动向,对出现焦虑情绪、紧张情绪的患者进行安抚,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建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加快康复速度[3]。

1.3 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紧张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睡眠情况指标,利用百分制评分标准评价,如患者不足80分,则患者出现明显不良情绪;如患者不足90分高于80分,则患者出现轻微不良情绪;如患者评分高于90分,则心理状态良好。对于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利用10分钟步行测量方式进行评估,如患者步行距离不足150米则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情况;患者步行距离大于150米不足450米,则出现中度心力衰竭情况;患者步行距离超出450米,则患者出现轻微心理衰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情况及心功能恢复指标以(±s)形式表示,处理方式选择t检验,呈现出p<0.05的结果,具有讨论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关怀后紧张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睡眠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3.讨论

我国当前老龄化较为严重,所以老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逐年增加,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4]。这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不仅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也会使机体重要器官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时间比较长,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在预后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所以部分患者会出现诸多负面情绪,包括焦虑、烦躁等,这不仅对患者自身健康不利,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治疗难度,所以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安抚,更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心功能恢复状况,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薛华丽等学者[5]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情绪和心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本文研究相符。实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关怀后紧张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睡眠情况分别为(92.57±2.02)分、(90.53±2.41)分、(92.57±2.02)分,且十分钟步行距离为(460.28±4.64)米,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证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并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在改善患者心理情况的同时,提升患者心功能恢复的速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呼旭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24):283-283.

[2]梁丽娟.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与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5):1958-1960.

[3]陈媚.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7):224-225.

[4]蔡青.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8):138-140.

[5]薛华丽.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51):26-27.

论文作者:邓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邓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