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张丽霞论文_张丽霞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张丽霞论文_张丽霞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训练需要时间充足、目标明确、掌握朗读技巧、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个性化、形式多样。通过朗读训练,优化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 阅读教学 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如此强调朗读呢?我认为朗读之于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朗读时,口、眼、耳、脑、心并用,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更有利于增强记忆。

二、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话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为学生在写作或者日常交流中,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奠定基础。

如何通过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指导朗读要时间充足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所以,教师应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读为基础,努力做到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课堂上教师讲在疑难处、空白处、关键处,“精讲”中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对于较浅显的、一读就懂的完全可以“以读代讲”。教师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如我教《船长》这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就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请学生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整节课书声琅琅,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二、指导朗读要目标明确

课堂朗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朗读,教师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读到何种程度,何种水平,到底如何读。然后再给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朗读训练目标体系。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训练就要围绕此目标进行。例如初读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通读顺;研读要理解课文内容,读中解疑,整体感悟;品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语调,读中促思,读中悟情。我在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就明确设定了以下朗读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读通诗意;3、想象画面读古诗,读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感情。朗读训练目标十分明确,循序渐进,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是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所以,朗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语句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但这些朗读技巧不能孤立地大量讲解,而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结合语境进行训练。让学生慢慢感悟到读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技巧,只有在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如我在教学《船长》的时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哈尔威船长,为了挽救船上的人们牺牲自己,结尾有这样一句描写:“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学生们在朗读这一句话时,如果用欢快的语气显然不合适,语气首先是沉重的,其次对于句子中的“屹立、纹丝不动、沉入”等词,应该重读。这样结合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几个学生,课堂成了某些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的专场表演,也致使了某些学生成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我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就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三、四两句,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师: 帆船渐渐远去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师: 帆船渐渐远去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师: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每个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教师也不能因为“赶时间”而忽略某些学生朗读的权利,而应该给他们机会,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五、指导朗读要体现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不一样,他的朗读方式就不一样。即使在同一篇课文中,朗读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样的个性化朗读会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如我在教《船长》这篇课文时,指导朗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如何读出他的镇定、临危不惧,我要求学生在朗读准确的基础上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样命令大家?”由于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自然会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化的朗读。

六、要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识字与写字或者是课文理解的教学而容易忽视朗读这一实现这两种教学的有效手段,所以课堂上大多只是采用集体朗读与个别朗读两种形式,读了几遍后便草草了事,不仅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学生易于疲劳,并感到索然无味,失去朗读兴趣。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齐读、单读、轮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范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作用,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总之,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训练,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安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才智》,2008(04).

(2)陈先锋,《朗读感悟是促进语言训练的法宝——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2).

作者简介:张丽霞(1983-10) 女 瑶族 溆浦县 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张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张丽霞论文_张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