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改革中寓教于乐的课堂生态探索-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新教学改革中寓教于乐的课堂生态探索-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新教学改革中寓教于乐的课堂生态探索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雍 敏 李士金 邵逸仙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课堂;生态探索

1 我想起《红楼梦》中妙玉对林黛玉说:“你就是一个大俗人”

中国文化概论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逗”,当然用一个高雅的词来形容就是寓教于乐。只有仅仅的10 多次课,每次课也只是那么100min,但是每次课上,大家更多的都是笑声,被老师的只言片语逗得哈哈大笑,这种课堂是轻松的,自在的,让同学向往的,也是很难有老师可以做到的。上课不用投影仪是老师的一大特色,在上学期上的这么多课程中,除了体育课在操场上,也只有李老师的课不用投影仪了。这一做法让我很敬佩老师,因为他不照本宣科,这是老师中很难做到的,老师讲课也不需要我们打开课本,只需要我们记录他的只言片语,而他的只言片语就已很值得我们学习了。每次老师侃侃而谈,很平常地就引用一些孔子孟子的语录,这让我很敬佩,这需要多么大的知识面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啊。老师喜欢用一大半的时间让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且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不会厚此薄彼,这一做法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最近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上讲台去说自己关于科技方面的一些话题,这让我们更加锻炼了自己。在座位上站起来讲和在讲台上讲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上讲台说话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也需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同学们可以很简单地明白自己的内容。在老师的这个课堂上发现了一个同学,他很厉害,每次的发言都那么流利且用词都非常的优美,听到他说话,我就想起《红楼梦》中,妙玉对林黛玉说了一句:“你就是一个大俗人”,我在想如果他是黛玉的话,我就是一个刘姥姥,还是没有进过大观园的刘姥姥,他的发言每次都能得到全班的掌声,我想这是他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他上讲台说话的时候,他依然是他的那个风格,也得到了班上同学的掌声,我也鼓掌了,可惜没怎么听得懂。在我暗自感叹的时候,老师却对他做了点评,老师说:“在讲台上,说的话要浅白一点,这样同学可以更容易懂一点,而你的词句很美,但是不适合在台上讲。”听完我还是蛮开心的,哈哈,原来我也不是一无是处。学期即将结束,说明课也要结束了,也不知道下学期我们可还有他的课,如果没有,我想我会时刻想到这节课,这节课的气氛,和上这节课的老师。我想我会经常浏览他的博客,从他的点评中,学习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2 按照从最后一排开始的惯例,倒数第二排的我是很快会被点到的

李老师,20 世纪60 年代出生,淮师几十年的前辈校友,南开研究生,复旦博士,可谓实在文人学者,出版著书不少,今卧虎藏龙于淮师文学院担任教授,教授我们中国文化概论一课,百十人的课堂,一位白胡子老教授,一本中国文化概论,畅谈世事,快意人生。老师在探讨政治这一章时说:只有上天看得最清楚,对于当权者的言行进行具体的个别的考量,按照邪恶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方式个别的报应。没有掌握权力的人正邪状态亦同样存在,只是因为没有公权力在手,无论做好事还是干坏事,都受到限制而已。掌握公权力者运用公共经济资源干坏事最可怕。国家规定对于掌握公权力者进行多种渠道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同行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非常重要。这是体制革新,很好。而在具体的领域、行业,体制弊端必须祛除,如高校的官本位体制,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坚持党的领导权威与高校去行政化并不矛盾。还有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宗教的讨论。我们关于道家“悟”的感受是浅层次的,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反映,李老师讲我们应该敬畏生命,而神灵是所谓的太极,并且是有规律性的,大家对于宗教这个话题有热烈的讨论,按照从最后一排开始的惯例,倒数第二排的我是很快会被点到的,话说的正不正确不重要,说的高不高深才是王道。按照十几年应试教育的经验,学生大抵以糊弄为主,以应对为辅,以胡扯为主,以不知所云为辅,而现在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浅出,由里及外,由表及里,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我是特殊,说话随意,记忆未必对。宗教是当今世界上主流的热门话题,作为中东战争的诱导因素之一,作为中国千年来掌权者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作为人类主要的精神寄托,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千百年,但依然没有结果,我们是不会指望一帮底层大学的底层本科生可以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的,中国的道教佛教,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从东亚到西亚,从西欧到东欧,教义传遍全球,却不能感化无神论的大中华。夜已经深了,回忆也枯竭了,恕鄙人天资迟钝,大脑的存储卡版本落后,内存太小,无法记忆完全,总而言之,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3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极为重要,但我们的大众往往更容易对轻浅的文化因子感兴趣,一个王宝强夫妻离婚案就搞得许多青少年追逐跟踪。至于圣贤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如忠恕,如仁智勇,如义理,如礼仪,如诚信,许多人便敬而远之,或者提不起很大兴趣。党报讲的内容,十九大精神都很重要,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一致,都是为国家民族千年大计着想,为人民生活谋福利。必须认真学习。陈淳对“天之忠恕”的解释与“诚”相近。元、亨、利、贞,万古循环,没有一刻停止,都是真实无妄的道理。万物生生不已,洪纤高下,都按照天所赋予的运行,表达自己的生命光华,这就是天的忠恕。人之忠恕亦在其中,顺性适合,充分发展,获得建立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全体自由,是“忠恕”的本质,也是“忠恕”所要达到的自然目标。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6.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5-36.

[3]李士金.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8.

:袁编云:“《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5 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后文又云:“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说“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似乎是高度赞扬,实际上却违背了事实情况。“大自然”能够被周人征服吗?五篇诗歌中反映了这个“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了吗?这五篇诗歌中有三篇是歌颂祖先的乐歌,但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五篇诗歌反映了“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吗?看看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是如何实实在在分析这5 篇史诗的(略)。

(收稿日期: 2019-08-08)

标签:;  ;  ;  ;  

新教学改革中寓教于乐的课堂生态探索-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