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423043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辅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术后胸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胸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辅以硝酸酯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减少胸痛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不利[1]。本文分析了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均自愿接受介入治疗。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出血倾向、药物过敏史等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岁~75岁,平均年龄(58.54±11.62)岁;体重53kg~86kg,平均体重(64.74±12.35)kg;冠心病病程3年~20年,平均病程(9.42±2.16)年;冠心病发作类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3例;既往有吸烟史23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50岁~74岁,平均年龄(57.68±11.59)岁;体重54kg~85kg,平均体重(64.45±12.24)kg;冠心病病程2年~18年,平均病程(9.25±2.33)年;冠心病发作类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4例;既往有吸烟史25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冠心病病程、发作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75%的目标血管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负荷量,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mg/kg。支架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7d[2]。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欣康缓释片),剂量为40mg/d[3]。术后随访12个月,复查凝血功能和冠脉造影。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PT、APTT、TT、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心血管介入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中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4]。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通过置入支架开通闭塞的血管,但术后血栓的形成可导致已开通的病变血管再度闭塞或形成新的血管病变,严重影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不利。因此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重视抗凝治疗,一般采用的抗凝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5]。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和受体的结合,并阻碍其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可增加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增加冠状动脉局部血运,重建术后梗死相关的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6]。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释放NO产生血管内皮舒张舒张作用,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血管平滑肌内的环鸟苷酸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鳞酸化,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外周静脉扩张后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扩张动脉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同时对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也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在介入术后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本研究中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辅助治疗者与常规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术后在PT、APTT、TT、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辅助治疗者胸痛发生率仅为4.65%,明显低于常规心血管介入治疗者的16.82%;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辅助治疗者支架内再次狭窄发生率仅为2.32%,明显低于常规心血管介入治疗者的9.30%。这一结果提示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可有效降低胸痛、支架内再次狭窄风险,保障介入治疗术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辅以硝酸酯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减少胸痛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参考文献:
[1]李俊峡.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发展概述及展望[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9):1~6.
[2]杨葵花.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72~76.
[3]彭育红,汝磊生,孙家安,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1):44~46.
[4]张舒娜,宋春玲,孙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7.
[5]陈万强,于军,常快乐,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QT离散度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2,31(2):85~86.
[6]左奇伟.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61~62.
论文作者:贺立新,廖昆,周先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冠心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心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