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收集利用与绿色建筑设计思考论文_莫子南

雨水的收集利用与绿色建筑设计思考论文_莫子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摘要:经济和科技虽然在21世纪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他环境问题也一直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主要阻碍。具体来看,地下水位不断的降低,区域性干旱等等问题都在要求各行各业的人对水资源利用和节约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行业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开辟了通过建筑设计绿色化来引导雨水收集利用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水资源;雨水;建筑;设计;收集利用

引言

尽管水资源在可统计的总量上已经超过14亿立方千米,然而其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仅占其中的2.53%。而且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两极地区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因此,人类可用水资源占有量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带有相当的紧迫性。因此,雨水作为极具重要性的非传统水资源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需通过建筑设计绿色化的形式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利用。该过程具有相当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对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缓解作用。

1绿色建筑中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优势

1.1经济性

雨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自来水所发挥的作用。表明上来看,这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从而达到减少小区建筑用水支出的效果。但是深入来看,这样的方式也达到了对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整体的效益。相对于,传统水源利用而言,这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从我国统计部门的数据来看,雨水在净化每立方米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本约在0.15元左右,而中水处理的成本则会超过其十倍不止。海水淡化的成本则会更高,甚至已经达到四十倍到六十倍。

1.2生态环保

雨水作为非传统的水资源,可以对于地下水进行回补,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景观用水的压力,更可以在郊区农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出现,有效的防止了雨水资源的浪费,也减轻了城市在自来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战略要求。然而,有必要对于雨水收集系统的净化标准进行重视,防止因为系统净化不达标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等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注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的隔离,运用独立系统来运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误接、误用以及误饮等问题的发生。并且禁止在雨水回用供水管道设立取水龙头,防止施工误接入等问题。

1.3防洪排涝

城市暴雨的积水原因很多,如都市化温室效应显著、暴雨强度过大、历史原因致雨水道设计标准过低、城市规划不合理、河道湖泊湿地严重破坏、不透水地面增多、径流系数增大等。雨水累积在得不到处理时,尤其是在面对具有不透水特性的地面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例如:屋面、停车场及公路都是高发地段,而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则可以将大多数雨水迅速归入管网,按照预期进行水体收集,提高了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这样一来,城市管网布局内的内涝问题就得到了缓解。

2绿色建筑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仅字面理解就可以发现其在效率、环保以及节约等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其通过自身的特点来实现避免浪费、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节约等方面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还有不少可以进步的潜力可以挖掘。因此,对目前的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应用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有组合性质,是将多个不同功能系统进行整合之后才实现目标的。其主要包括:单体建筑分散式系统、建筑群或者是小区集中系统。在雨水收集利用的初期设计中,就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系统效率,同时也利用装置很大程度地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益,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压缩。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大多数专家总结出了贮水池建设的主要注意事项,需要充分考虑屋面的雨水水质,大气质量、降雨间隔以及降雨量等等自然因素。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谨慎选择屋面材料,还有必要进行材料的复合处理。尤其需要注意,禁止使用含铅的塑料品种。

2.2屋面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应用

目前,不少的小区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因此,充分利用屋面来种植相应的花卉和绿化植物,这也是符合建筑绿色化的要求。因为这类建筑设计通常被应用于平屋顶以及剖屋顶,其主要构成也包括了植被层、基质层、隔离过滤层、排水层、隔根层以及分离滑动层等等。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植被层的建设,选取合适的植物及土壤,同时满足其必要的渗透性和植被生长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当期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土壤。同时,植被种类的选择也需要注重多样化原则,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率。最后,需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承重进行考虑。

2.3渗透地面的雨水利用

从渗透性的含义来看,其和雨水收集利用具有相当高的关联性。从绿化环保的产业来看,渗透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率。雨水渗透系统作为目前通常利用的雨水节约利用模式,对于地下水位的稳定具有不少的作用,同时也防止了缓解了地面下沉的压力。在大降水量的城市,良好的渗透系统控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排水体系的负荷,对小区内涝和雨洪威胁进行有效的解除。同时,在炎热的夏季也可以通过雨水的蒸发来缓解热岛效应等等。

2.4渗水池的应用

渗水池的功能主要是实现水资源的转移,同时有效的增加了其接触面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储水能力的提升,这样也就增强了净化能力。同时,也不可忽视这样的优势却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但是,这类水体处理所投入的成本较低,具有渗透调节的特点,更具有美化环境的特点。目前,这类水池已经被不少的小区、酒店以及公园等进行采用,其实践效果更是得到一致性的好评。这样一来,水资源在利用、节约、净化等多方面的作用都得到了实现,更在美化景观上做出相当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结语

绿色建筑小区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预铺,确保在实际投入使用后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分散处理工作。对于小区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雨水采集系统也能对小区的日常运营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其真实作用的发挥除了需要设施建筑的支持,更需要切实革新人们的生活理念。因此,需要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及雨水收集的宣传,这样才能加大在实际工程中的绿色设计创新,将雨水收集系统的运用形成一种习惯,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石恩承. 绿色建筑中雨水利用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

[2]李向军. 雨水利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动态,2009,04:17-20.

[3]高兴胜. 浅谈住宅小区雨水的收集及利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62.

[4]陈顺霞,陈永青. 浅谈绿色建筑雨水回收利用[J]. 广西城镇建设,2011,01:64-67.

[5]陈永青,蒋加林,陈如融,安忠林,陈顺霞. 广西绿色建筑雨水利用技术探讨[J]. 给水排水,2011,S1:330-332.

论文作者:莫子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雨水的收集利用与绿色建筑设计思考论文_莫子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