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的人格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前论文,人格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而今进入了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甚至学外语,学电脑;孩子上学后,任意给孩子补充练习题,学完了学校的功课,回家后还要开“小灶”,进各种补习班……他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或无所不知的全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儿童(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教育重点不在于智力潜能的开发,而在于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度的责任感等。
一、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养成优秀的品格
以孩子“早知道”、“博学多识”为荣的家长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让孩子整天浸泡在书海、艺海。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没有机会与人交往,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也没有机会进入社会角色,因此,对社会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加之父母只注重他们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他们进行情感和爱的教育,他们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因此头脑里没有关心他人的概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久而久之,变得蛮横、霸道,想做的一定要做,想玩的一定要抢到手,没有谦让之心,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995年南京对34所幼儿园、中小学的4698名儿童进行调查,有15.7%的孩子自私、狭隘、选择了“不愿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借给他人”,这些孩子中有71.3%属于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值太高,总让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
另外,生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当机体各部分器官的机能发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某种行为和技能才可能出现。
对家长的超前要求,儿童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接受,也许将来1小时可以学会的东西现在却要花几倍的时间,加之儿童天性好奇,喜欢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长时间地让他们处于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中,只会使他们厌倦。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为了避免遭到父母的训斥,他们便会采取投机取巧或弄虚作假的方式给父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儿童若是经常耍这种“小聪明”,很容易变得虚伪。
自私,虚伪的品格将严重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盼才心切”的父母,生怕孩子浪费时间,为孩子制订“一日生活制度”,尽量限制孩子的玩耍,甚至“客来逐子”,切断了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这样,孩子在孤独中慢慢变得性格怪癖,不合群,面对社会,面对他人时,感到紧张不安。而且,从电视节目的选看,星期天的活动安排,到几点钟学琴,几点钟识字,父母“一语定乾坤”,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使孩子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一点权利和自由,欲罢不能,欲闹无用,只能是暗自神伤,神情抑郁,逐渐形成叛逆性格。
事实证明:一个人是“抑郁派”还是“乐天派”,直接影响他日后的健康、成就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所以从小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并不亚于训练孩子掌握一项卓越的技能。前不久,北京不是成立了一个“星星河快乐家园”吗?这个家园不仅让孩子们相聚玩闹,自我设计,还带着孩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呢!
三、超前教育易使儿童心理扭曲
任何人都不愿意被人支配,儿童也是人,他们也有人格,也有尊严,遇事也喜欢“当家作主”,如果家长强迫他在“学海”里“苦作舟”,那么他便会形成逆反心理,你指东,他偏向西,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家长的表扬,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他便会通过搞恶作剧、挖苦别人来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补偿。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残现象。家长的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据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妇女报》组织了一次有关家教的社会调查,5000多份问卷中,21%的孩子选择了自己最大的烦恼就是“家长总不让我玩”,与之相关的是“家长只知道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我想做的事家长总不让我做”等。
另外,接受了“超前教育”的儿童,因为自己比同龄人先知先觉,就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一种是时刻想争第一,处处表现自己,教师上课的时候总爱插话,以显得自己什么都懂,却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心理形成反差,虚荣心加重,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另一种是觉得自己与同伴不是一个档次的,不爱与他们交往,甚至嫌老师讲得太浅,太慢,从而形成自傲、自负的心理。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将直接阻碍儿童今后的成长。
四、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
在超前教育模式中生活的孩子,父母为了不让他分心,对他“体贴入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小学里出现了二年级的学生不会系鞋带,中学里出现了热得大汗淋漓不知道脱衣服,大学出现洗一件衣服用了一袋洗衣粉等现象。
“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从来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和委屈,在这种“无菌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从未体验过拒绝和失败,踏上社会后眼高手低,面对困难束手无策,他的玫瑰色的心情哪怕是遇到测验失误这样的小事都会凋残,他们应付社会的武器就是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怨恨情绪。
就智力来说,儿童时期的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轻松、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儿童的智力开发。接受超前教育的儿童,其文化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这样,在老师教学时,他不需要开动脑筋,他的潜在的各种能力就得不到进一步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落后于按智力发展曲线培养的儿童。况且,超前教育的儿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学到的一些知识也不规范,教师还要花大气力来进行纠正,而矫正一种坏习惯往往比培养一种好习惯难得多。
因此儿童教育一定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急于求成的超前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