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及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素珍

常见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及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素珍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广西省柳州市 545006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的许多工程在具体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水文地质的问题,追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由于前期对地质勘察工作实施不到位造成的,施工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地质勘察这项工作,运用科学的勘察技术以及方法,同时要详细的记录勘察的结果,并且对结果进行深度的剖析,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降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水文地质问题的概率,进一步保障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难点;改进策略

引言

水文地质条件参数在地质勘察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工程地基和地面建筑物稳定性中起决定作用。在一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山区,由于忽视了对水文条件的勘察,导致工程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引发各种问题,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难以解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不利于保证工程使用寿命。

1 水文地质勘查内容

1.1地质环境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环境的勘测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地质环境勘查主要由地质特征、基底构造、岩石性质、新构造运动、第四系厚度控制等内容构成。分析岩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分析岩层对水作用的抗压能力,并测定岩层的腐蚀程度,有效的判断岩土工程的建筑物的耐腐蚀性。

1.2含水层、隔水层勘查

含水层和隔水层也是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物的地基结构的稳定性有决定性影响。含水层、隔水层的勘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各个含水层的埋深条件和埋深水位,主要水层的厚度分布和水位情况,各水层的地下水的类型和流速流向及水位动态情况。在现场的地质水文勘查中,注意结合岩土工程的建筑材料的对水的敏感度,科学合理应用地下水的渗透系数,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和周边的地理环境,着重分析各个水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并据此判断指导岩土工程的材料设计。

1.3水文地质参数测算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算,主要是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的渗透性能以及导水能力等不同参数,结合吸水防水、以及越流过程的参数的测算,评价地下水位对工程的总体影响。具体勘查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地点的状况进行选择。对于地下水的检测主要通过压力测试或者是地基上的刻度尺对其高度以及变化进行测量;利用实验室采集的样品测试,同时抽水注水、压力测试等不同的方法,对地下水体的渗透性能、导水性能等进行检测;通过对一些地下水体的抽取测试以及对于水位的观察等方法,观察地下水位的给水程度以及防水的性能;利用多孔抽水来监测地下水的越流性能等。

2 水文地质勘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

2.1潜水水位上升

(1)地下潜水位的上升会加大粉质土的含水量或是沙质土的含水量,使得它们的状态接近饱和,这样就易于发生流沙、管涌,更严重的有可能引发沙土液化,增加了施工风险;(2)形成地基侧移或是地基隆起的根本原因是地下潜水位的上升,倘若发生这种情况,主体工程就极有可能产生倾斜,更严重的会造成墙体出现裂缝。地基隆起会降低工程基础的稳定性,进而发生地基上浮;(3)倘若地下潜水位上升的高度达到一定值,工程地下室就会发生漏水或是渗水,直接影响到地下室的使用;(4)地下潜水位上升会使地基中粘性土的含水量升高,降低地基的稳固性,进而出现地基软化,最后使得工程的主体框架发生形变或是下沉;(5)地下潜水位的上升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容易引发沼泽化现象的发生,它会使整体工程的地下框架发生腐蚀。

2.2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从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当前许多工程勘查人员实际山并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勘查得到的水文地位数据不够全面,无法准确反映地质情况,影响了施工的顺利展开,同时也容易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质勘查规范欠缺

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环节,应该重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确保相关设计的规范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在地基基础和岩土工程设计中,需要充足有效的水文地质数据作为支撑,要求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存在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工程建设人员对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缺乏规范性,勘查结果不准确,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在严重阻碍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

3 水文地质勘查的改进策略

3.1完善水文地质勘察制度

为了保证勘察任务的顺利、规范实施,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为约束,明确勘察任务、勘察目的以及勘察流程。为了简化勘察操作、提高勘察效率,保证勘察数据的真实性,应该引入先进的勘察技术。当获取勘察数据以及勘察资料以后,对获取的勘察数据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运算与分析,提高结果的精度与准确性,使其能够科学的进行施工指导。

3.2加强对水理性质的研究工作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时候,岩土的水理性质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理性质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容水性、持水性以及透水性等,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保证水文地质勘查质量,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建设安全。另外,通过加强对水理性质的研究工作,能够对水理性质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试与分析,得出准确的地下水位和水量变化的基础数据,从而对地下水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探讨。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表明,水理性质会对岩土的强度进行改变,从而使岩土发生变形,甚至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岩土的水理性质,进而全面提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3.3充分重视勘查工作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需要全面开展勘查工作,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施工企业需要重视勘查工作,熟悉我国的有关法规,参照规范性文件,制定较为科学的勘查计划,技术人员在勘查作业前,需要提前收集水文地质的各项参数,在获取水层深度与厚度的关系的基础上,充分明确水位的变化影响等。技术人员需要将地质条件设置为基础,同时明确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否被污染,随后,需要落实好评价工作。水文地质评价环节主要以技术人员的评价工作为主,通过测评水文地质对岩土体的影响,来预测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技术人员还需要及时了解地基的基础条件,提供较为科学的水文资料;需根据其对地基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技术人员必须将影响情况设置为评价工作中的关键内容。

3.4提升水文地质勘查的水平

对于水文地质勘查管理部门而言,应该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关注水文地质勘查中常见的操作问题及相关学术讲座,引导水文地质勘查人员积极学习新的勘查技术和勘查方法,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同时,应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水文地质勘查队伍,使得自身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另外,应该强调安全事项,提升水文地质勘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确保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对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明确,保证其内容可以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结语

水文地质勘查质量也与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对此,勘查工作者需明确岩土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对其勘查内容充分掌握,这样一来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旭.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6(19):49-50.

[2]杨维国.基于建筑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实践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7-8.

[3]陈佳.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和对策解析[J].地球,2015(6):38-38.

论文作者:杨素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常见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及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素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