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结构的消费效应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需求结构的消费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需求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宏观经济自1997年连续三年出现回落以来,与非充分就业相伴生的需求不足问题日渐凸显,这使得一向以研究通胀和投资为己任的理论界开始关注起消费问题。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学的理性思考,运用45°线模型、IS曲线模型和“汉萨氏”模型等分析工具,描述总需求结构中的消费效应,试图为学界积极倡导消费而寻求理论支持的研究工作添薪。

一、需求结构消费效应释义

本文所谓需求结构消费效应,是指需求总量中消费构成项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产出水平的重大影响,亦即消费项目的增减变化势必引致出GNP或GDP的跃升或沦降。作出如此肯定的判断,主要基于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论支持:其一,在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同等重要,有时前者更甚于后者;其二,不仅消费自身影响收入水平,而且它还能创造出影响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其他需求的传导机制,从而使它们借以实现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完整的需求结构固然是国内私人部门的消费加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p]+I[,p]+G+NX。看上去模型中的消费项只占总项目的1/4, 然而一经分析即可发现消费需求的厚重。 因为GDP的物质内容是最终产品,其用途无外乎消费加投资;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是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对最终产品的购买, 最终用途还是消费加投资。因此,上式可还原为GDP=(C[,p]+C[,g]+C[,f])+(I[,p]+I[,g]+I[,f])=C+I

(C[,p]+C[,g]+C[,f])代表私人、 政府和外国等不同消费主体的消费总量,(I[,p]+I[,g]+I[,f])则代表私人、政府和外国等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总量,所以它们最终归入消费和投资即(C+I)。

当我们进而对消费与投资作孰轻孰重研究时,不难发现个中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认识误区源于学界对凯恩斯关于投资效应的片面理解。因为凯恩斯在《通论》中反复强调投资对就业水平的决定作用,不止一处地指出“投资引诱之薄弱总是各时代经济问题之枢纽”(注:凯恩斯:《通论》,第299页,商务印书馆,1983。)。因此, 投资的认识误区又称为“凯恩斯误区”。实践误区可从年年岁岁的投资冲动中观察到,但逻辑上源于人们对总需求模型中政府支出项的理解。因为历年统计显示,G项中I[,g]子项即政府投资要远远大于政府消费子项C[,g],特别是边际政府支出dG/dy中的边际政府投资dI[,g]/d[,y], 更是强于边际政府消费dC[,g]/dy。因此,投资实践误区,又叫“总需求模型误区”或“政府误区”。

偏重投资的观点缺乏对消费效应的研究,甚至视后者为虚置而不屑一提。下面的实证分析有助于矫正此种偏执观点,并且显示重投资轻消费必将陷入抉择误区。

二、45°线模型与消费效应

45°线模型是分析总需求变动使总产出变动的重要工具。本例仅以消费代表总需求,其函数范式满足C=a+by,截距a 为自发性消费支出,b为消费的收入系数亦即众所周知的边际消费倾向dC/dy。 可见消费变化包括自发性支出变化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化两项。

建立两维坐标如图1,横轴代表产出水平或GDP,纵轴则仅指消费需求(暂不考虑其它需求如各经济部门投资等)。有三条短期消费曲线C[,1]、C[,2]、C[,3]分别交于45°线于E[,1]和E[,2]两点。C[,1]∥C[,2],C[,3]则代表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情况,即C[,1]=a[,1]+by,C[,2]=a[,2]+by,C[,3]=a[,1]+b′y,(b′>b)。当消费处于低水平C[,1]时,均衡产出水平为oy[,1];若增加消费使自发性支出增至a[,2],则C[,1]变为C[,2],均衡产出水平为y[,2]。自发性消费增加了a[,1]a[,2],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增加了y[,1]y[,2]。岂止如此,后者的增加量必定大于前者的增加量,这是消费乘数发生作用的结果。 如图1中,∵△C=C[,2]-C[,1]=a[,1]a[,2]=E[,2]H[,2],△y=oy[,2]-oy[,1]=y[,1]y[,2]=E[,1]H[,1]=E[,2]H[,1]=E[,2]H[,2]+H[,2]H[,1],∴△y>△C。

图1

换一个角度,假设自发性消费不变,改变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国民收入同样会发生“跃升”的变化。例如令C[,1] 线固定纵轴一端作逆时针旋转,转换为C[,3]线,交45°线于E[,2]点,因此均衡的产出水平同样由原来的y[,1]增至y[,2]。而且,与自发性支出效应相比,消费倾向效应更能显示经济运行机制的奥妙所在:如若改变当前收入水平的分配结构而能使消费倾向得到提高,那么就会有更高水平的产出形成。

三、IS曲线模型与消费效应

本例引入投资变量研究消费效应。按通常情形,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I=I[,0]-hi,I[,0]为用作投资的自发性支出,h是投资的利率系数,又称利率反应参数。经济学家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谓投资,即对可投资资源(investible resources)之需求,储蓄即此种资源之供给,利率乃使此种资源之供需相等”(注:凯恩斯:《通论》,第150页,商务印书馆,1983。),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S=(1-b)y。根据凯恩斯国民收入均衡原理I=S,则有I[,0]-hi=(1-b)y

1

将上式整理得 y=──(I[,0]-hi)

1-b

这就是著名的IS曲线模型,它代表了单方面商品市场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式中1/(1-b)即投资乘数,它是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对产出水平极其重要。在自发性支出和利率反应参数不变条件下,改变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改变乘数,代表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IS曲线就会发生平行移动。如图2,提高b,则1/(1-b)值变大,IS[,1] 右上平移至IS[,2],i[,0]时均衡产出水平由y[,1]增至y[,2],于是出现消费对国民收入的极大效应y[,1]y[,2]。其中机理: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变大——IS曲线右上移动——同一利率水平上的均衡产出增加。

然而上面的分析忽略了利率的反应参数。事实上,一旦IS曲线扩张,必导致利率水平上升,利率水平会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以致均衡产出增加十分有限。如图3,IS[,1]右移为IS[,2],利率由i[,0]上升为i[,0],挤出效应为y[,0]y[,2],产出只增加y[,1]y[,0],收效甚微。

图2

为消除“挤出效应”,可施以货币政策,引入货币市场,通过调整货币供给保证产出水平的增加。例如增加货币投放量,使LM[,1]曲线右下平移至LM[,2],利率i[,0]重归i[,0]水平,产出水平重新回到y[,2]。可见只要有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需求扩张的消费效应终归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图3

四、汉森——萨缪尔逊模型与消费效应

消费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短期而且也存在于长期。从长期看,国民收入在上升与下降之间更替,形成经济周期。若不考虑随机冲击因素的干扰,仅从汉森和萨缪尔逊之说,则收入水平的波动乃同乘数与加速数的交织作用相关,于是有了用消费解释经济增长的长期理论支持。这就是著名的汉森——萨缪尔逊模型,其公式为:y[,t]=A[,0]+b(1+v)y[,t-1]-bvy[,t-2]

式中y[,t]代表动态的第t期的国民产出水平,自发性支出A[,0] 是任一经济主体的原始支出,即指私人的消费及投资,或指政府支出,或指净出口,b和v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系数(资本产出比率)。从模型可知,当b和v取值不同时,y[,t] 就会有不同的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现仅依国民收入处于主升段变化为例,考察在加速数为已知条件下,改变边际消费倾向时国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若自发性支出A[,0]为政府主体的支出行为,令其为1,v=2, 当b分别取0.5、0.6和0.8时,计算政府在第1年至第4 年连续支出一单位货币将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如右表(注:宋承先:《宏观经济学》, 第44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时期

y[,t](b=0.5) v=2) y[,t](b=0.6 v=2) y[,t](b=0.8 v=2)

1 1.00 1.00 1.00

2 2.50 2.80 3.40

3 3.75 4.84 7.56

4 4.1256.352

11.604

以上分析表明,动态国民收入水平也同消费之间形成正向关系: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跨年度的产出数量变化越大,且其趋势显强;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小,跨年度的产出数量变化越小,且其趋势显弱。消费效应在汉萨氏模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此模型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警示:经济衰退时,边际消费倾向普遍偏低,因此,止住持续经济滑坡有待边际消费倾向回升;若通过某些政策措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那么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就会随之而至!

五、消费不足与政策建议

当前,国内需求呈低迷状态,出现了经济学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但资料显示,我国总需求不足是结构性的,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而不是投资需求不足。例如,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9155亿元, 增长6.8%,还不及已创历史新低的同年GDP增长率(7.8%); 全国最终消费需求增长对GDP的贡献度只有30%多, 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趋势明显,1997年约为57.8%,1998年降至45%左右;与此相反,1998年国内居民储蓄在收入无大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年末余额53407 亿元,增速高达17.1%。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洪水之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8457亿元,比1997年增长14.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5662亿元,增长19.6%;若以基本建设投资计算,约为11904亿元,增长20%,其中用于农、林、水利、 交通等方面的投资增加更大,至少在48%以上。由此看来,投资需求未见其不足,反而很旺盛。但是仅有投资扩张而无消费配合,前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有限,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因此受到抑制。

利用消费函数分析消费不足形成的原因可能更发人深思。国内居民经过前些年的高消费公众选择之后,传统的需求已得到满足,而新的消费生长点例如住房、汽车,虽经舆论热炒但并未成为第二次消费浪潮的公众选择,而且国内也未出现全民性的消费创新。这使得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费,不知在何处确定新的坐标点。国内边际消费倾向近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这除了消费者本身受收入增量消费分配率递减规律支配外,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也加快了这一趋势。一般来说,社会财富和收入流量越是向少数人倾斜,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从而越容易形成全社会的消费不足。据统计,我国80%的居民储蓄余额是占总人口20%的富有阶层拥有的,果真如此,50%不到的低边际消费倾向的统计则不难理解。另外,近年逐渐形成的公众谨慎心理预期极不利于自发性消费的确立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改善。人们对未来的收入、就业心存疑虑,以致更看重即期收入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即期消费,使之转向未来消费——购买住房、养老保险和为子女升学就业等。

当前的消费不足可能还具有持续性。对此,在政策选择问题上,要尽快从“一投就灵”的投资误区走出,制定积极有效的消费政策:1.倡导和鼓励消费,更新消费观念。2.增强公众预期,坚定消费者生活信心。萧条时期,政府不能过多地解除社会福利,相反要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包括医疗保障和减轻受教育负担等。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稳住并增加消费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是“将部分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和“增加各级财政用于低收入阶层的补助”(注: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特供信息》,1999(15)。)。4.推行消费信贷。

标签:;  ;  ;  ;  ;  ;  ;  ;  ;  

需求结构的消费效应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