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跨文明和谐与地缘经济学范式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地缘论文,经济学论文,和谐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07)05—0003—08
一、人文宇宙学把世界联合为一体
世纪之交,世界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人类文明的命运,探索跨文明对话的共同基础,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的解决,把对世界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俄罗斯人文科学适应这种范式的确立和时代的要求,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人文宇宙学,它赋予我们认识世界的更高的起点。这里的世界完全是另外的样子,这里有着另一种认识论(方法论)的“眼镜”,而对物的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拓展。
在人文宇宙学中,它的一个基本分支就是地缘经济学,这是跨文明全球性契约(对话)的新起点。这里人类已经拥有严肃的科学成果的积累。俄罗斯学术界在世界和本国的科学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世界发展的最新趋势,并提出了世界发展新趋势的全球性倡议。其实质在于,世界进入了地缘政治观念被地缘经济观念所取代的时代。打开了为实现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新“天地”。地缘经济理论(地缘起源)取得了深刻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②,形成了新概念、新范畴、新思想基础上的认识世界的新框架。这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历史的里程碑。
在超民族的组织职能结构开始形成之际,人文思想不能不注意到再生产周期超越民族界线的强劲势头。出现了这些新的冒险家运作的“经济疆界”,完全不同于国家行政疆界。世界走向了跨国化。过去分散的民族经济及其经营主体为了合作——共同利益——而逐渐开始找到新的舞台。这样,人文宇宙学在其最初的阶段即表现为地缘经济学,它最终对人文知识其他领域的跨界给予了强大的动力。地缘经济学打破了我们的认识常态,它“唤醒”并推动了人文科学探索和概括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新的范畴,这涉及到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军事领域等。尤其是将人文宇宙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学,涵盖一系列地缘科学:地缘符号逻辑、地缘文化、地缘信息、地缘营销、地缘战略等。正是地缘经济为跨文明对话准备了新的舞台,为民族交流——共同分配世界收益——明确方向以及形成新的激励和动机,这是地缘经济学和共同利益的核心属性,是人文宇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全球学作为地缘经济学、作为现实,不可能不“挑衅”人文知识的其他领域,使其在认识、表现和反映我们这个世界中去探索自己的空间。全球学将社会范畴提到了最新的高度,为社会确立和发展地缘经济制度打开了闸门。全球学为进一步认识、理解和反映我们这个世界的更大范围的地缘起源学方法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地缘经济对现代文明的协调机制
1.现代世界格局模式是由世界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决定的,它在方法论上包括三个决定性因素: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现在地缘经济空间成为优势,将地缘政治空间和地缘战略空间排挤到次要地位。这里我们看到,地缘经济空间与地缘战略空间在军事经济共生新形式框架内“拧”在了一起。
2.没有任何领域能像世界经济领域(世界经济体系)这样鲜明地表现出巨大的变化、转折和全球性。它完成了相当长的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带来了世界经济体系的统一,另一方面也提出明确的问题: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行动。把经济的固有属性抛出民族范围,跨民族再生产流的产生,也吸引了金融领域,形成了世界地缘金融体系,就其运行范围和机制来说它最能适应全球化进程。这一现象的特点在于,它继续履行经济环境的传统角色。经济环境以世界集成即进步的和“游移的”国际化再生产中心的形成为中介,同时,将跨界的资金流作为自给自足的体系,按照其独有的规律发展,在新的职能中充分地表现了自己。金融体系脱离了再生产过程,形成了世界巨大的虚拟金融阶层。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分析和理解对外经济关系的方法论:明确对外经济战略和市场研究的分水岭。
3.如果地缘经济的核心属性和概念(地缘经济空间、脉动着的经济边界、地缘金融、世界经济往来的商品形式和主体的演变、“环境市场”、战略效应、游移的国际化再生产中心(周期)、“从外部”和“从内部”被推翻的“系统国家”、世界收益、世界地缘经济地图、地缘数理逻辑、对地缘经济格局的详尽诠释、地缘经济高技术、地缘经济战、地缘经济赔偿、地缘经济法庭等)按照确定的逻辑建立起来,那么地缘经济图景就会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基础是为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中实现全球的、地区的和民族社会经济任务而进行战略决策的一般现实模式。这一结构的逻辑系列如下:
(1)制订民族发展理论基础及其一系列实施战略,在当今世界主要取决于几个原则性的因素(方向):①无所不包的全球化模糊了内外经济活动领域之间和内外政治之间的界线。②政治的经济化进程正在努力积蓄力量。
(2)世界经济体系内部经济规则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即生产投资合作的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结果,使商品生产发生变形。它是在超越技术链的民族界线基础上实现的,在新的劳动分工结合点上实现新形式商品(商品集群、项目商品、规划商品)交换;交往的主体使商品和国际化生产采取了跨国的形态。这首先导致了对价格形成和计算方法的严肃修正。
(3)作为这些进程的结果——在世界经济内部形成了国际化的再生产中心(周期),表现为世界经济体系独特的“火车头”。这些周期(中心)具有运动和游移的特性。
(4)世界地图上出现了经济边界,它们与国家行政边界不相符。民族经济被划分成各个部分,成为世界各种再生产周期的不同环节,民族利益不再与政治边界而是以经济边界挂钩,这些利益的载体就是跨国机构。国家授权他们实现自己的民族利益。但这些进程并不影响国家主权。
(5)现代世界经济关系体系发生了基础性的转变:①全球化消除(缩小)了市场(竞争)关系的范围,并通过世界收益的再分配用租金关系来填充;②跨界的资金流(地缘金融)依靠游移的国际化再生产周期(中心),并与此同时造就了庞大的虚拟金融层(流),它总是不断地打破全球(世界)经济发展的均衡。
(6)任何民族经济及其经营经济主体不仅在通向国际化再生产中心的道路上经历一系列的阶段,而且在其组成当中在再生产链范围内发生着演变,并最终占据全球再生产进程的某些环节。
(7)在国际化再生产中心范围内形成了世界收益。
(8)对世界收益再分配的争夺是民族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作用的战略方向。任何国家的最高目标就是获取世界收益。
(9)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国家对外经济制度体系是必要的,即转向对外经济关系的地缘经济模式和再生产模式(生产投资模式)。
(10)新模式的重要环节是组织职能和管理形式(金字塔),以及相应的方法论工具。
(11)国家能够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场所,是宏大的世界地缘经济地图册,其中标明了国际和经济边界、再生产体系、民族利益、战略联盟轮廓、系统的一体化运动、经济集团等。
(12)按照地缘经济地图行动需要制订积极的进攻战略和相应的方法。这里指的是运用地缘经济高技术,为非直接行动战略开辟广阔的空间。
(13)在以地缘政治为基础解决问题的时候,地缘经济依靠地缘经济资源储备客观地以累积的地缘经济资源分配形式继续探索国家对外经济战略任务的解决。
(14)地缘经济方法可以避开严重的战略失误。在对外领域“贸易”战的外表下掩盖着具有更大破坏性的“地缘经济(对外经济)战”,而且具有隐蔽很深的弹药库,如果不适当地加入国际化再生产中心(周期),会导致许多国家民族经济包括俄罗斯成为这些进程的局外人,成为世界生产周期“辅助”经济的伴随部分。况且,对参与形成和再分配世界收益的渠道对这些国家的民族经济也关闭了大门。地缘经济法庭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世界再生产周期参与人关系的和谐。
(15)制订国家安全理论成为新的对外经济范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基础就是地缘经济理论。如果仍旧停留在对外经济关系的贸易中介学说,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持久的经济萧条。通过对外贸易输出自己的国民财富(能源、原料、知识和金融资源),从而不被认为是世界再生产进程的一个环节,而这一进程则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和实现独一无二的产品来保障世界收益的形成,这些收益落户于国际金融机构。于是形成了获取世界收益的核心思想。国际化再生产中心应该成为国家对外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基础),这些中心的不断培育就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地缘经济学实质。
整体来说,依据地缘经济理论基础,民族经济努力扎根于世界地缘经济体系(国际化再生产中心),其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地缘经济、地缘金融高技术以及按照世界地缘经济地图作战来参与世界收益的形成和分配。这就是世界再生产周期公式。
三、地缘经济学和文明新视野
地缘经济学作为研究全球问题的基础,是全球(世界)体系不依赖其文明色彩发展的媒介。同时,不考虑民族文明层面就不能揭示社会进程的实质,而这些进程直接地表现在世界地缘经济地图当中。地缘经济不仅是研究(分析和预测)全球化世界的方法体系,而且是制订民族经济在世界发展的某种文明模式下运行战略的基础。现代的发展是在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模式的作用下形成的,是工业主义的高技术阶段。地缘经济空间吸取了它的固有属性。但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l世纪门槛上产生了新的文明发展趋势和地缘经济空间,在它们的影响下改变了面貌。生活推翻了关于西方和东方文明模式不相容的神话,开辟了这些文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的道路。
世界再生产周期充实了新内容,其中加进了新的“体制外”元素:民族的、文化的、伦理的、精神的等等。换句话说,世界进入到新的文明发展模式——新经济,其骨架是真正改变面貌的地缘经济学。
新经济模式的核心属性是民族经济体系。民族经济跨国化进程正在形成并积蓄力量。
如果把新经济协调机制看作是全球体系的话,通过吸收一系列上述“体制外”属性,其目标理论基础已经成长壮大,后工业基础不再与之相适应了。世界再生产周期再生产出了新的价值选择——进行生活质量的再生产。这首先在新经济模式框架内开辟了文明发展的新视野。
许多民族体系紧随西方后工业文明路线,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尾巴。这里有着意识形态的掩护:后工业主义意识形态采取极端力量来延长技术(后工业)机器在历史舞台上高级信息阶段的生命力。为此,后工业主义为自身树立起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和有益的“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的可持续性思想本身是被解释为努力为赋予毫无节制地无效地吞噬资源“稳定”性质而辩护的理论依据,其目的是进一步不间断地以狂热“发展”的节律推动全球再生产集成运行的速度,这里形成并由少数“发达国家”集团再分配的世界收益,不允许其他国家加入这一进程,(利用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人力、知识和金融)资源将这些国家阻止在这些集成的“经济”门槛之外。
发展的技术阶段(后工业主义)加速世界再生产周期更替,吞噬知识、金融、生产、劳动、自然等资源,在将世界再生产中心本身当作目标的同时,使用和推行创新突破。世界经济进入疲劳阶段。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最高的威胁——军国主义疲劳被技术疲劳所代替。世界进程正在脱离这一状况,俄罗斯扮演了一个新经济文明发展模式预言家的角色。
在新经济体系中,在传统领域确立理论和学说的问题可以取得新称谓。确立任何学说(包括对外经济的、军事的、对外政治的等)都不能相互脱节,这里必须是按照时间、地点、方向形成的共生体、统一体。况且,新经济不一定在国家相邻基础上形成再生产中心,因为,国际化环节可以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而且其形式也不仅仅具有经济外壳。
民族经济体系范围内发生着经济属性的转型,首先是价值规律的转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价值规律超越民族界线,以世界再生产链(即全新的区别于民族环境的)为中介,通过国际化(跨国化)重新回到民族范围内,已经不再履行为民族再生产周期服务的职责。它从外部吸收了新元素和新原则,利润中增加了战略效应体系,所以,变形和深刻的结构性扭曲的根源,推动民族边界转向经济边界的压力都源于此。现在以飞地形式组成(世界经济交流的主体)可以是稳定的,如果这些飞地不是国家政治范围的而是经济界限范围内,超越民族水平,而这些组成的再生产周期除商品外,再生产着民族的、精神的、文化的等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再生产着生活的质量。
四、地缘经济高技术基础上的全球能源安全
地缘经济成为寻求世界性问题解决的巨大场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能源问题。俄罗斯是已经意识到世界发展的地缘经济方向并在2006年7月圣彼得堡世界领袖会晤期间将全球能源安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国家之一。
在我看来,从地缘经济角度来解决能源问题,可以明确一系列重点和结论:
1.全球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形成了统一的世界能源网络系统,如同互联网一样,世界能源网是基本的稳定因素,能够保证在世界任何地点进入统一世界能源网权力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世界再生产进程的和谐。
世界能源网表现为世界创新计划的商业项目上,制订这一计划必须有世界上感兴趣的国家政府的参与。研究这一商业项目的技术任务必须由世界领袖和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来监督。
2.建立统一的世界能源网络体系的想法是由俄罗斯地缘经济和全球学派提出的,其代表是区域社会组织——地缘经济和全球学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研究地缘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性的机构(如叶卡捷琳堡、雅罗斯拉夫尔、下诺夫格罗德、喀山、巴尔瑙尔、秋明等)。俄罗斯在网络化地缘经济模式研究领域的现有智慧潜力,促进了许多世界级巨大网络系统的形成,能源网络就是其中的一个。
3.硬性划分世界的地缘政治体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铺设全球能源网总是遭遇国家(行政)边界网、地缘政治野心、军事战略优先权等。边界的“不可侵犯”导致经济疲劳和衰竭,使能源体系无休止地在国家边界网中“绕圈”,绕开某些国家和地区,爬山入海,以及难以穿越的隧道等等。能源项目位置选择的这种状况就是这样,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着激烈的野心、优先权以及国家“拔河”等的斗争。项目建设被迫挤进对项目运作危险的地区(地震、地质、施工等不利的条件)。这样的情况在地缘经济范畴内是没有依据的,况且经常变化的地缘政治优先权的经常性更替会直接威胁到付出巨大艰辛而建成的能源体系。因此,根据世界能源运行、调节及其利用的责任形成的制度在世界财富范围内特别划分全球能源网络是必须的。
4.全球能源体系的有效形成和运转要求必须将它在世界地缘经济地图里以能源“页面”反映出来。同时,这个世界地缘经济地图的能源“页面”(按照层级)将能源再生产周期的所有要素都包括进来(如原料来源、加工对象、交通通信、消费来源等)。这样就可以把整个世界能源体系一直保持在视野之内,及时地对地区和整个范围内(在能源消费、再分配领域以及对某些威胁的反应)不同的情况作出反应。同时,能源“页面”应当同世界地缘经济地图的其他体系进行对比。这决定着世界能源网络的运转与其他全球性体系特别是世界国际化再生产中心之间的紧密关系。研究世界地缘经济地图能源“页面”,是建立统一世界能源体系的首要任务。
5.能源体系与国际化再生产中心的协调一致,为摆脱过时的关于原料和能源资源在世界再生产平衡表中的作用的观点开辟了道路。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原料和能源资源内容是世界再生产周期的参与者(所以也是在国际化再生产周期范围内形成世界收益的全面参与者),不仅推翻了长期牢固的能源供应国作为“原料附庸”(或“经济门槛”)的地位,而且还保障这些国家参与在国际化再生产中心范围内形成的世界收益的再分配。
世界社会应该告别能源原料来源和拥有这些原料的国家就是世界再生产周期的“原料附庸”的观点,应当认识到能源资源作为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形成世界收益并占据一定份额的一个最主要因素的作用。
6.全球能源网络的形成,要求对能源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进行严格的修正,例如在全球能源网络框架内天然气的供应不仅要按照世界天然气市场牌价,而且要考虑到间接(相关)市场,例如药品、食品、精细化工产品等;同时生态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广义的天然气租金,这应该在签订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得到反应。供应能源(和其他原料项目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中应当包括以该能源原料为基础生产、销售商品的所有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产生的收益。
7.技术文明阶段表现出对原料和能源资源空前庞大的需求,以持续性地保持世界再生产周期(军事工业生产份额巨大)的速度和节律,世界战略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源和原料因素。我们是危险的世界资源之争的见证者。这一进程很大程度上在欧亚舞台上展开。苏联消失后,世界开始寻找新的战略平衡点。可以勇敢地假设,欧亚的网络化能源决定着当代全球世界的战略平衡,所以里海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的战略方向都指向了这里。在全球范围内战略安全平衡点的形成过程中,在世界发展的欧亚舞台上能源是首要的。必须制订和实施里海沿岸地区发展的地缘经济学说,赋予它“世界增长通用区的地位”。
8.自发的和失控的重新对世界进行地缘经济划分,特别是资源和能源的重新划分,会造成爆炸性的危险局面。建立能源网络的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种局面。“对资源的争夺”应该纳入契约进程。在世界地缘经济能源页面上划分能源特别稳定区,世界再生产体系的稳定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划分能源责任区是和谐地建立世界能源体系的主干道。
9.就其结构来讲,全球能源体系分为几个地缘经济带。俄罗斯直接靠近南部能源带,它在统一世界能源空间将原料来源、加工、运输区都圈了进来。南部能源带应该特别地划分出来,并赋予其世界性的地位。世界能源带应当通过垂直对外经济关系与工业带(其中包括北方工业带)保持最紧密的联系。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平衡南北世界经济体系。
10.对能源贫乏的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必须建立“世界能源安全基金”。其配套来源应该是能源市场的超额收益。除此之外,提到议事日程上的还有建立世界能源战略储备。建立“世界能源安全基金”和“世界能源战略储备”,是能源保障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不谐之音和意外情况(自然或者技术性灾害、局部冲突等)的缓冲器。
11.世界经济舞台的一般游戏规则是世界市场形成能源价格。对这一规则的任何脱离都会导致冲突和能源网络运转的不稳定。各国人民渴望稳定的能源保障,要求协调地转变对能源保障节律中断责任的态度。随着地缘政治模式向世界地缘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新的地缘经济范畴——全世界义务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分工”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将民族经济纳入到全球体系,不仅能够分享世界收益,而且能使世界再生产周期的参与者有义务保持稳定的运转。偏离这一准则应该定性为地缘经济犯罪。世界处在形成地缘经济法庭的过程中,它所关注的应该不仅是摆脱地缘经济战症状,而且要采取措施避免它的发生,对地缘经济侵略者施加影响(地缘经济侵略的受害者的损失给予补偿、地缘经济赔款等)。设立地缘经济法庭作为地缘经济战的解毒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能源共同体成员免受地缘经济侵略,并提高摆脱地缘经济战的责任。
12.民族利益的地缘经济方向需要得到保护,这对能源来说尤其重要:建立和实现全球的能源项目不仅决定着它们的共同实现,而且也决定着它们的共同保护。这里指的是武装力量的新作用,在世界发展到地缘经济模式的情况下,在军事经济共生体范围内它与经济内容相结合。因此,在实现大规模商业项目谈判的初始阶段武装机构的参与(即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就非常重要。保护能源项目的支出计入其实施的整个预算中。现在经济力量和武装力量在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相互之间表现出了危险差距。在地缘政治思维经常反复的情况下,特别是经济和金融变成了能使任何国家俯首称臣的强大进攻武器的时候,保护世界能源体系具有首要的意义。
13.世界能源网络的特点(其涵盖的范围、气候条件的变化、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开放性等)对世界能源网络保护的风格、方法和形成打下了特殊的烙印。特别涉及到一系列能源密集点的保护,对其中一个密集点的打击都会造成整个网络瞬间大面积瘫痪(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联合地缘经济快速反应力量问题非常现实的原因,这支力量能够把世界能源体系最关键的项目纳入其掌控之下。被列入议事日程的是以军事经济共生体的新形式建立联合地缘经济快速反应力量。
14.世界能源公司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略议事日程。它们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世界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应当赋予这些机构世界生活保障集团的战略地位,赋予它们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在这些机构内部向感兴趣的国家开放代表权。对世界能源场的主要角色进行盘点以及盘点能源客体和主体体系的必要性已经成熟了,这些能源客体和主体能够有效地保持世界能源平衡,并将这些记录到世界能源清单中。世界能源集团决定着世界稳定发展的方向和世界能源安全,不仅应当要求它对自己的行为高度负责,而且要把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赋予它在国际机构中广泛的全权和代表权。
15.建立全球统一能源体系——能源网络,决定着对世界经济局势的新态度:(1)建立世界能源客体市场(企业商品、规划商品);(2)在能源领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决定着重点不在于能源项目的进出口业务,而是在国家以外扩大经济区,这样就能在健康的市场竞争氛围内打下经常创新式改造能源基础设施的基础。在创新基础上持续扩展能源机构超越国家界线经营活动区,会使世界能源结构保持持续的更新,能源体系客体广泛加入到世界商品流转是能源领域建立高竞争力市场环境的基础。
16.应当对世界价格领域尤其是世界能源市场价格可能的崩盘做好准备。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还是假设性质的。但是,对资源的争夺可能会暴露出原料资源的成本和价格之间巨大的差额。这样的话,能源、原料等自然资源就具有了新的地位,它们所决定的不是局部的或地区性的而且是全球的和地缘经济的稳定。不排除将天然气、石油、铝、镍、钛、钼、镁、铬、皂土、汞、黄金、铀、稀土族等列入这些资源。如果这些资源声明为国际化(即世界财产)的话,就会造成全新的战略局面,其结果是世界舞台的新布局。世界社会必须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来源重新进行严格评估的可能性做好准备。也就是说,赋予决定全球的和地缘经济稳定而不是局部或地区性稳定的原料(能源)资源特殊的地位。
17.能源场上主要角色的活动不应该超越国际法。应该消除国际法准则中大量的涉及超国家(跨国化)经济机构活动调节的“空白”。也就是说形成地缘经济法准则。世界能源体系的形成及其法律地位的固定,应该在全球地缘经济体系运转的法律保障范围内进行。目前提到议事日程上的就是形成地缘经济法准则。
18.全球能源体系的建立能使对外政治部门的责任提高到新的水平:他们应当在自己的部门建立真正的机构。世界外交应该协调地转变自己的优先方向:伴随着不可遏制的政治经济化进程,外交部门的地缘政治思维应当成为过去,这种思维把能源资源看作实现帝国地缘政治野心的军国主义资源。随着全球能源网络的建立,世界进入了地缘经济协商解决任何问题的时代,外交部门对这一过程负有直接的责任。
所以,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俄罗斯的能源倡议——能源网络,可以作为世界再生产关系和谐化的前提,这不仅会将相关的传统领域经济稳定性提高到新水平,而且会给被认为是威胁、冲突和挑战源泉的“问题”地区进行国际协商的进程带来新局面。这样,能源就扮演着国家之间和文明之间关系和谐调节器的角色。尤其是扮演着文明间对话的真实要素的角色。
收稿日期:2007—03—11
注释:
① 本文为作者在上海财经大学作的学术报告,授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发表,由上海财经大学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教授翻译。
② 体现在以下著作:Кочетов З.Г.:Глобалистика как геозкономика,как реалъностъ,фундаменталъные опоры,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и 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каркас.М.:ОАО Издателъская группа?ПРОГРЕСС?,2001;его же:Глобалистика:теория,мед отология,практика.М.:Норма,2002;Геозкономика(освоение 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М.:БЕК,1999,2002,НОРМА,2006;его же: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глобалъный)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ъ(Злементы механизма российской,модели глобалъног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Сборни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понятий-новелл.В 2 т.Т.1.А-М;Т.2.Н-Я.М.:РИО РТА,2002;Сапир Е.В.: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измерение локалъных систем:теория и методология глобалъно-локалъного анализа/Ярос.гос.ун-т.-Ярославлъ,2004;ее же: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дход.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Ярос.гос.ун-т.-Ярославлъ,2003;Кузнецова А.И.: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а.Теория,методология и прикладные аспекты.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дход.-М.:2006;Рогов В.Ю.:Основ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гионо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Иркутск,2002;его же:Становление гео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стратег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ционалъным хозяйством.Иркутск,2001 и д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