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梁 军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在初中教育学科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综合素养有积极影响,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大学科。本文从一下几方面进行论述: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智慧开展教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提高课堂有效性,以期能解决初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宗旨在于弘扬新课标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成功的体现,是成功推动新课改后教学的表现,是学生提高其教学素养的途径,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变得非常重要。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简单来说,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意味是是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全面性提高,是学生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的升华。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明确其观念,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理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背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作为活动和学生一起探讨。在这段文字中,为什么作者要细致性的描述父亲为孩子买橘子的样子,其目的在于什么?那么,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在生活中这样细致性的观察过你的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为你做过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和你的父亲说吗?这样,通过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整体上完善其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智慧开展教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时,我们看到上课时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回答,思维积极的往往只有几个。老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课标,我们知道了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教师要先感动自己。即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沁园春・雪》一诗时,我先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特别是在分析内容中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入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那种豪情境界中。其次,字字句句总关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更不是虚情、假情、浮情。教学,就是求其真,真正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才会达到实效。
三、有效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
深入钻研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如今许多无效的课堂教学,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搞清楚教学的内容,一节语文课,如果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清楚,那么即使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气氛再活跃、再热烈,最终学生也不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那么这节语文课也只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在教材内容的有效把握以及解读上。“情景”是语文学习区别于其他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思维。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学生学习兴趣浓,主动参与教学情景就越高,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加深知识的记忆,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得以最大程度的实施。
四、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3)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完整过程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反馈则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反馈可以促进教学活动又快又好地完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初中的时候,语文课堂的语言教学属于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感情的纽带。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有效处理语文课堂之内教学语言缺乏合理性、正规性、科学性的情况,属于新课改面临的重大挑战,也属于确保学生有高涨学习热情的根本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
只有在学生乐于“学”与教师善于“导”的情况下,课堂才能呈现一派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景象,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03(23):113-115.
[2]许媛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5,05(11):43-45.
[3]龙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24):22-23.
[4]梁志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6(26):66-68.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有效性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反馈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