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甘肃 临夏州 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率较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手术麻醉;研究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00-02
休克是细胞代谢异常以及组织血流供应不足引起的一种症状,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由于微生物随血液流经身体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以及器官功能异常的休克现象。由于感染性休克导致患者机体内环境异常,为手术麻醉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临床对感染性休克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1]。为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本文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麻醉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6例,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1.24±3.26)岁;对照组患者36例,女性16例,男性2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1.38±3.7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麻醉。具体措施:于手术前30min给予患者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手术中使用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1~0.4mg/kg、舒芬太尼0.4~0.8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使用异丙酚0.3mg/(kg?h)、瑞芬太尼20ug/ml、15~30ml/h或镇静丙泊酚4 mg/(kg?h)静脉注射,用以麻醉维持[2];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肌松。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进行输氧治疗,并且定期进行扩血管治疗,可适当使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身体各项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心率(HR),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改善状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评估麻醉方式的安全性[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项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较手术前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MAP(81.24±4.52)mmHg、SpO2(98.24±1.35)%、R(21.46±3.62)min、HR(113.27±8.67)min;对照组患者术后MAP(75.12±4.23)mmHg、SpO2(91.83±1.34)%、R(26.34±4.47)min、HR(125.35±7.26)min。观察组患者术后身体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压2例、心动过速3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率19.44%;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压1例、心动过速3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率19.44%。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科症状,感染性休克使得患者的身体内环境紊乱,病情危急,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或使患者脱离休克状态。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工作格外重要,麻醉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麻醉过程的监控对麻醉的最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加强其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控制至关重要,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需要对其身体内环境紊乱状态加以考虑,在麻醉药物选择方面要尽可能选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能良好的麻醉药物,如氯胺酮、芬太尼、羟丁酸钠等循环抑制比较轻微的药物可以用于患者麻醉过程,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用量,使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优的麻醉效果。麻醉方式选择往往采用全身麻醉,在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较好的麻醉方式,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主要以气管插管为主,保证了身体的供氧充分,建立了完整且有效的机械通气,能够起到更好更安全的麻醉效果[4]。在手术进行中需要注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特点,由于其病情复杂并且发病快、内环境变化快等特点,需要时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患者病理状态生理状态等,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率、血压、气血等指征的变化。麻醉过程中为了防止患者的进一步感染,在麻醉过程中也需要改善患者的体内组织状态,适当使用抗生素对患者病灶进行清除。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虽然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持平,但观察组麻醉方法对患者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较小,对于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率较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正凯,冯玉,郭冠军,吕东东,王其敏,李保林.不同麻醉方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处理效果分析[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6):1253-1255.
[2]高文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9):8-9.
[3]覃子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30):75-76.
[4]叶文,汪全志,吴亮春,王锦权.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04):410-411.
论文作者:马玉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气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