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自律与他律_纳税论文

纳税自律与他律_纳税论文

纳税的自律与他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纳税本应是自律行为。道理极其简单:每个法人和自然人都在得到国家机器和行政机关的服务,都在享用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福利,因此,照章纳税责无旁贷。那些使用国家资源者,照章纳税就更是义不容辞。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以所得税为例,当企业利润为一定,缴纳所得税的数量,决定其净利润的多少;当个人收入为一定,缴纳所得税的数量,决定其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由于企业和个人都天然地具有趋利动机,对于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来说,如果存在合法避税的可能,他们都会作出相应的选择。这是不难理解的行为。严重的问题是,总有不法之徒利用各种非法手段偷逃税收。最近发生的刘晓庆案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完全依靠纳税人自觉纳税的自律行为,是不可能将国家的全部税收收缴入库的。

各国现行的税收制度设计,都在不断完善两个机制:使纳税的自律成为自觉;当纳税的自律失效时,他律如何有效地起作用。这里借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自律和他律”这一对伦理学用语,旨在说明纳税需要自觉性和强制性及其互补。无论自觉性的实现和强制性的操作,以及二者的互补,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下实现的。

在现实社会,纳税的自觉性是有限的自觉性。例如,税收制度规定,在起征点以上的个人收入都要纳税,但现在司空见惯的是:部分收入纳税,部分收入不纳税。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在代扣的安排下,单位总会巧立名目少纳税,看起来是为了增加员工收入,实则减轻自身负担。那些没有纳入代扣的收入,个人自觉纳税的就更少了。怎样将全部收入作为计税对象,需要进一步严密制度设计和安排。

这就提出了如何使不自觉行为的发生,具有足够高的发生成本的问题,使绝大多数纳税人在自觉纳税和不自觉纳税间,作出自觉纳税的选择。这就是他律机制的作用问题。纵观各国税收制度演变和成熟的实践,在这方面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仍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从足额代扣,自觉申报,违规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都有日臻完善的规定。在我国,税收制度也将和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阶段一起成长,为广大纳税人自觉遵守。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在完善税收制度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让公司收入和个人收入透明起来。这是征税和纳税的前提。对于公司,这不仅是一个纳税的问题,因为隐瞒(偷漏税)和虚报(抬高股价)收入都有可能。应当从各行为主体——公司、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制约和制衡的制度安排入手,加大监管的力度。无论从足额征税,还是从遏制腐败,都要解决个人收入透明的问题。在技术障碍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加快制度建设并及时推进,已经时不我待。

其次,政府要优化纳税环境。优化纳税环境的责任在政府。政府既要在征管上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准,还要在税收政策、公共财政等宏观层面,推动纳税环境的优化。在税收政策方面,要根据国民待遇的原则,进一步减少税收政策优惠,执行统一税率,这将有效地解决纳税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建立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纳税环境。在公共财政方面,要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纳税人心悦诚服地感到,他们缴纳的税金带来了满意的服务,从而真正将纳税视为宪法义务。这些方面对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效率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公民要增强纳税意识。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改变这一事实,既要通过强制性的管道,如使收入透明,并实行代扣,从强制到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意识;也要通过优化纳税环境,使公民感到纳税是国家运转、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就像普法那样,使与征税、纳税有关的知识、法律和制度,成为广大公民的常识,并通过典型案例,使大家懂得偷逃税收,于已于国将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借用一句老话,目前中国社会的税收问题要“综合治理”。税收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惟有经济发展,才有财源茂盛。对于大多数厂商和居民来说,他们尽管要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合法避税的可能时,他们也会一试身手,但照章纳税仍是他们恪守的信条。要厂商和居民照章纳税,除了以上很多讨论的“章”要健全、有效外,古今中外的经验表明,还要轻税负。而且,惟有轻税负,才能广税源,最终是税收收入增长。综合治理时,不要忘了这一条。

标签:;  

纳税自律与他律_纳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