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创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创

广西绿青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水土流失现象是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该现象会造成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大,其产生的损失不可预估。因此,相关部门应用重视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严格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水土保持技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等,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从水土流失的特征、危害出发,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价值,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利于发挥工程的经济社会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常常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威胁,造成了诸多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就需要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重视该现象,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近年来,水土保持工程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减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施工技术,保证其实施的效果最优。

1水土流失的主要特征

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流失物质种类繁多,土壤侵蚀多样。水土流失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土壤、植物残体等主要的流失物,还包括了水利工程中所形成的基岩、建筑垃圾等;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该区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地形变化情况等日益严重,使得土壤的复合侵蚀严重,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风力或者是水力侵害,侵蚀强度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而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2)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在工程前期,地表覆盖物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使得地表土质松散,土壤侵蚀虽然时间短,但是其遭受的侵蚀强度大,而在后期,该侵蚀现象则逐步减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施工影响的地表的侵蚀现象较为严重,水土流失与侵蚀现象在该阶段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相关性。且在该阶段,工程扰动地段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后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难度。(3)地面硬化面积极大,水循环路径改变。水利工程建设中破坏了原有的地表土层与植被覆盖,使得地面的硬化面积加大,径流入渗补充地下水的路径增大,使得整体水循环路径发生该百年,导致地表径流加大,对地面的冲刷作用明显,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使得防洪排水系统的压力增大。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旱灾

水土流失现象使得地区水土涵养水量的能力降低,雨季时土壤不能够有效的储存水分,使得在雨季结束后,土壤水分不足,出现严重的旱灾。土壤储水能力不足也会使得其储存的水分有效,使得在雨季时,土壤不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甚至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还会使得河道等出现淤泥,使得蓄水容量降低,在雨季和枯水季节不能起到蓄水排水的作用,对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2.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现象使得洪水期的水量增加,枯水期的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危害就是区域内植被的破坏,而植被的破坏也会加剧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当雨季来临之时,由于地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有效,使得坡面不能够有效进行地表径流的截流,使得土壤表层涵养水量的能力不足,如果降水强度,超过了土壤表层的渗透能力,就会使得雨水在地面形成径流,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对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

2.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流失现象会产生大量的泥沙、植物残体等,这些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下游河道与水库中,使得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水库的蓄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功能的实现。如果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还会造成垮坝现象,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

2.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径流的改变、甚至会使得土壤与地质结构等受到影响,使得在雨季,一旦遇到强降雨,会加大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3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得工程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首先。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弱水土流失现象,恢复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是在山区、丘陵、风沙区等通过一定的水源涵养、植被拦截等技术措施,实现对地区水环境的恢复与完善,降低在强降雨天气下地表径流对地面的冲刷现象,使得下游河道、蓄水区内的泥沙含量降低。其次,水土保持工程可以调节局部的水文循环,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土保持工程通常会通过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措施来实现对地表径流运动方式的调节,使得土壤对于水分的涵养能力增强,从而使得地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削弱汛期洪峰的作用,合理调节枯水期与汛期的水流落差。再次,水土保持工程还可以疏通河道,保持水利工程的耐久性。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植被覆盖等,降低了地表的裸露棉结,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林草的种植等还在一定程度上拦截了水土流失的泥沙含量,使得地表径流等土壤的侵蚀减小,河道下游、水库中的泥沙含量减低,使得水库、河道的拦洪、蓄洪能力增强,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影响。最后,水土保持工程还可以改善水体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被的存在会使得其可以吸收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局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减少了泥沙流入河道,改善了水质。

4水土保持中的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4.1水土保持坝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土保持坝库工程施工技术中,主要应用到了骨干坝、淤地坝、小型水库等,这些坝体的主要作用在于拦截淤泥、蓄水灌溉,使得工程的经济社会价值最大。一般情况下,这些坝库工程建立于沟道上,再加上坝内会有淤泥土地,也就形成了坝地,这种淤地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拦截淤泥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不具有蓄水功能,使得其本身对下游农田的灌溉作用较小,但是随着坝体的使用,淤泥面积会不断累积,导致其坝地面积扩大,长时间会造成坝体会坝地的统一,二者的结合会有效加强拦截淤泥的作用,还能够提升坝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沟道坝系设施可以有效拦截淤泥,而在有水源区域,可以建立系小型的水库,实现综合的治理效果。

4.2山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山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山坡防护可以起到改善不良地质地形条件的作用,使得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弱。在具体的工程中,主要是加强对地表水的拦截,使得其快速、有效地渗透到地下或者农田中,减少坡面径流情况,通过加大坡面植被的覆盖率来实现,使得土壤能够有效储存水分,发挥土壤的涵养水分能力。有些时候,也会将地表径流引入蓄水工程中。如果在侵蚀较为严重的山坡地段,则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排水工程或者建筑物等来降低山体滑坡概率。山坡防护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整治水平梯田、隔坡反坡梯田、水平沟、山坡截流等。

4.3山洪排导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山洪排导工程主要施工为了避免在强降雨条件下,洪水或泥石流等对周围居民、建筑物、交通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淤地坝或者小型水库在建设中一般由坝体、泄水洞、溢洪道构成,其在设计过程中要遵照该区域的洪水情况等进行设计。山洪与泥石流的排导槽在设计中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设计标准来进行,避免在后期投入使用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导致出现淤泥增加、冲刷建筑物等不利影响。排导工程在设计与规划之初,要保证导流堤与过流建筑物的上游段与流通区的出口具有较好的连接性,使得水流能够沿着沟道的流势,呈现直线或者大半径曲线的形式来布局。与导流堤紧密连接着的是急流槽与束流堤,将其也呈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布置,使得其与排洪工程相交的位置不要出现那种急剧宽或窄的情况。在过流建筑下游位置,急流槽如果直接接通河道,泥石流会在导流堤的尾部堆积,因此,在泥沙堆积位置的选择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避免由于泥沙堆积对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如果急流槽直通河道,在设计中应该尽量保持导流堤尾部与河道流向的锐角相交,从而实现良好的泄洪排沙工鞥,避免河道内部泥沙的堆积。

4.4斜坡固定工程技术的应用

斜坡固定工程也是水土保持工程中常用的技术,该种技术主要是为了应对斜坡岩体和土体的自由运动,以增强斜坡的稳定性,起到加固作用,避免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的滑坡等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斜坡固定工程技术主要有挡墙、削坡、排水工程、反压填土、护坡工程等,这些工程能够有效改善斜坡的不稳定性,使得其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使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恢复。

4.5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有沟头防护和谷坊工程两种,这两种工程技术在拦截淤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田防治工程、中小型水坝等来实现沟道防治效果,有时也会与护岸工程相结合。这种层层联合、多种工程相结合的形式使得沟道的水土流失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实现对沟道、斜坡的双重防护。沟道治理工程技术可以加固沟道河床的稳定性,能够发挥其拦截泥沙的作用,降低洪水、泥石流等对河床的危害。沟道治理还可以有效预防沟头前进、河床下切、减缓上游河床的下切现象,有效调节洪峰,减少洪水对山体、沟道、河床的冲刷作用。

5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

要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1)加强预防工作,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向群众宣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植被保护的重要性,使得人们的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能够积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利工程部门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方案。(2)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投入,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的各种技术落到实处,提高人财物资源的利用效率。(3)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在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水土保持方案,使得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提高,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落实,尤其是要保证工程材料等符合施工的标准,种子、苗木等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使用。(4)注重工程专业素质的提升,使得水土保持工作人员能够用自身的专业素质,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

由于水土流失对于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的不利影响,使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水土保持,结合区域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促进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付星基,尹晓媛,杨苍玲等.浅析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20):105-106.

[2]李昕,肖欢.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8(4):114.

[3]毕鑫.固沟模式在山区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v.46(02):145-147.

[4]李兆山,金玉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4):40-41.

[5]刘军涛.公路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5,36(5):503-507.

[6]张永波,杨克洪.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16(11):95-96.

论文作者:张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