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脑血管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其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肢体活动、语言、意识、头痛)、查体情况(肌张力分级)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脏情况等)缓解情况的满意程度。结果 DSA结果示:研究组病患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情况(降低75%以上)优于对照组(降低45%左右)。对照组复发1例,研究组脑血管复发率较低;术后满意度结果示:研究组(92.68%)>对照组(44.44%),脑血管病患者更为满意神经介入治疗(P<0.05)。结论 神经介入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对病患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May 2014 to May 2016 period in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ccording to th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postoperative satisfaction survey,the survey include:the symptoms(physical activity,language,consciousness check,headache),situation(muscle tension grading)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pulmonary infection and heart condition)relief satisfaction situ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DSA showed that the carotid artery and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the study group(lower than 75%)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5% redu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1 cases relapsed,and the cerebral vascula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e postoperative satisfaction showed that the study group(92.68%)> the control group(44.44%),the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ner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P<0.05). Conclusion ner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ot only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but also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interventional therapy;cerebrovascular disease;complication;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中老年均可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其定义为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1,2]。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医学研究证明,在发病后3~6 h内使用溶栓的药物来疏通血流、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是挽救急性期中风患者生命、保障病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不到4%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数小时后才入院治疗。如果不了解脑卒中早期症状,一旦发病等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出现上述一种或一组症状时,则应警觉地意识到问题可能发生在大脑。人的大脑细胞本身没有能量储备,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循环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一旦大脑供血的血管分支发生堵塞,接受相应血管供血的局部脑区就像断电的机器,立刻停止运转,也就是说这部分大脑所分管的神经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这时,患者如果处于清醒状态,便会感到出现问题,好像一部分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不再听从自己支配。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3,4]。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治疗研究也相对不断深化,而神经介入治疗作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在诊治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探讨脑血管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探讨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取在我科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意神经介入治疗,6例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的脑血管病患者也采用此治疗手段治疗脑血管病,而另9例伴有脑水肿、昏迷、吞咽困难、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沟通后拒绝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其中DSA检查结果显示明显改善者3例。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根据治疗脑血管病过程中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意愿分成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9例),以研究观察神经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1.2开颅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麻醉相关危险性包括麻醉药物过敏、气管插管引起气管痉挛等;一般颅脑手术所共有的危险性如术中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出现脑膜炎、刀口不愈合等;神经组织损伤及由此引起的神经并发症如脑组织损害及术后癫痫发作。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手术操作方式可能引起颅脑手术并发症患者昏迷、植物状态、失语、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瘫痪、大小便失禁、癫痫发作等。
对照组中9例拒绝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开颅治疗。开颅手术过程中,9例患者皆安装头架固定后行硬膜外麻醉,通过电钻(手摇钻)开颅后,依据CT检查结果,探查患者血肿情况,引流或清除血肿。
1.3神经介入手术治疗
1.3.1术前准备
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前,大、小便排空,完善患者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检测及血生化检查等。对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监测。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前,有缺血症状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0.3)g/d,在神经介入手术介入治疗时需口服氯吡格雷0.3 g/d,并且可视具体情况适当予以患者镇静剂及H2受体拮抗剂。介入治疗过程中若有对碘造影剂出现过敏情况的患者,可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d。做好急救准备,如急救药品、氯化钠、葡萄糖溶液、欧耐派克、抗凝药肝素、供氧系统、呼吸复苏设备等。同时准备手术备皮、辅料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器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手术过程及术后
在患者两侧腹股沟(传递部位)行手术消毒,选择穿刺点,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下1~2 cm处通过seldinger动脉插管法选择穿刺点,选取动脉搏动明显的区域作为穿刺点。运用肝素清洗备用引导导管。使用利多卡因对患者局部麻醉,于穿刺部位按压穿刺点,然后将直导丝送入穿刺部位并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导引管内径为2 mm,由穿刺点进入经主动脉插到血管-颈动脉或椎动脉内,依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微导管并插到相关动脉内,可直达病变部位。显影通过应用欧耐派克造影剂观察患者右颈总、右颈内、右椎动脉、左颈总、左颈内和左椎动脉及主动脉弓病变情况,观察了解病变区域后,可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注药、栓塞、扩张等操作,达到治疗目的[3]。术后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包扎,进行抗栓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全身体征监测。
1.4评价指标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通过DSA检查以明确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情况(血管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狭窄降低75%以上为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复发情况;术后对病患症状(肢体活动、语言、意识、头痛)、查体情况(肌张力分级)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脏情况等)缓解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运用神经介入手段治疗脑血管病取得显著疗效者达35例,DSA检查结果显示:病患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有明显改善,其狭窄降低75%以上。两组有效率分别是85.4%和33.3%,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950,P=0.003)。在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χ2=19.227,P=0.020)。在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中,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9.330,P=0.03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6例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的脑血管病患者经神经介入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且在术后病情未加重,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病患复发。
2.2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2.68%)较对照组患者(44.44%)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有所改善,其狭窄降低45%左右。伴有脑水肿、昏迷、吞咽困难、肺部感染等患者共9例,其中DSA检查结果显示明显改善者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发现研究组患者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和脑梗死等,对照组中1例病患复发,对照组存在复发情况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较好。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恶性疾病,其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脑血管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它是指各种病因使人的脑血管发生病变,造成颅内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类疾病。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最常见的血管改变是动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引起的动脉病变。此外常见病因还有心脏病、血液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外伤及各种脑动脉炎等。这些因素都可以使脑部血管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脑部供血问题,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多表现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能下降,严重者可呈植物人状态,甚至死亡。所以治疗研究的加强是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预后的重要一环。脑血管造影(DSA)能够提供更为具体的诊断资料,不仅可以明确疾病类型、病变位置、大小及性质,还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5]。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内外科两种治疗方式,而神经介入治疗不仅对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成为了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不仅有可靠的安全性及显著的疗效,且治疗后对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在国内外广泛应用[6]。
神经介入治疗是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通过血管的自然腔道对颅内和颈部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门技术,属于微创治疗范畴[7]。脑血管疾病运用神经介入技术治疗可呈现出可靠的安全性及显著的疗效,具有微创伤、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介入治疗适用范围广泛,除存在严重心、肝、肾、血液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及深昏迷患者外,绝大多数患者均可耐受神经介入治疗[8]。
在研究组中,运用神经介入手段治疗脑血管病取得显著疗效者达35例,DS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有明显改善,其狭窄降低75%以上。术后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预后较开颅手术有更好的优越性[9-14];患者满意程度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近期(3个月)术后复查过程中显示复发率低且患者身体状态良好,说明实施神经介入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而且并发症控制较好,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高效安全,对提升患者生存概率和生存质量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庆铃,孙瑄,赵晖,等. 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1(4):233-23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缺血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3]杜勇健,张桂兰.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再出血可能性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2(11):1046-1047.
[4]李东波,宋东雷,田彦龙,等. DSA技术对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附153例报告)[J]. 陕西医学杂志,2011,38(1):44-46.
[5]王伊龙,王拥军,吴敌,等. 中国卒中防治研究现状[J]. 中国卒中杂志,2013,2(1):20-27.
[6]周新民. 全脑血管造影5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0(10):44-45.
[7]严永兴,梁丽贞,陈涛,等. 脑血管造影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42-143.
[8]黄庆,李铁林,段传志.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5):279-282.
[9]徐宏治,陈衔城,宋冬雷,等. 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4):250-252.
[10]张海燕,艾明华,杨立波.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及其并发症分析[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5):535-538.
[11]刘玲,杨欢,李双成,等. 支架置入术在高危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荟萃,2013,(4):428-429.
[12]殷聪国. 经DSA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D]. 浙江大学,2010.
[13]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Executive Committee,ESO Writing Committee.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2008[J].Cerebrovasc Dis,2008,25(5):457-507.
[14]Censori B,Partziguian T,Casto L,et al. Doppler microembolic signals predict ischemic recurrenees in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J]. Acte Neurol Scand,2000,101(5):327-331.
论文作者:王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神经论文; 动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情况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