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18-02
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较大,皮肤薄,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调节功能不全,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全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并可导致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研究表明,在22℃~24℃室温条件下,刚娩出的新生儿深部体温平均下降0.1℃/min,体表温度可达0.3℃/min。出生后0.5h深部体温平均下降2℃~3℃,皮肤温度下降4℃~6℃[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新生儿低体温大多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现将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原因分析
1.1 环境因素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环境温度低于中性温度以下时,未有效保暖,不能维持体温,常使皮温降到35℃以下,形成低体温。在冬春季节,常因环境温度低,未及时保暖而致低体温。
1.2 摄食不足
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2]。
1.3 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易出现体温不升。
1.4 疾病影响
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很易引起低体温。
2.护理体会
2.1 提高环境温度,防止体温下降
手术室室温在22℃~25℃之间,分娩室室温在24~26℃之间,手术前及接生时提前15min预热辐射台及新生儿衣物,剖宫产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预热过的辐射床,擦干新生儿,称重后及时穿衣,戴帽子,用毛毯包裹,与母亲同车返回病房。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娩出后及早进行皮肤接触。病房护士提前半小时打开病房内空调,使室温维持在25℃左右,到病房后及时测量新生儿体温,产后24h内班班测量体温;体温低于36℃时,即予加被保暖。
2.2 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加强健康教育
无论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新生儿娩出后,都应进行早接触。剖宫产的新生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并由应答反应后及时给予早接触,产妇安返病房后给予早吸吮且持续时间为30min。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腹部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提倡母婴同室。同时向产妇及家属宣教预防新生儿低体温与早吸吮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科室墙上张贴早吸吮及预防新生儿低体温的知识,让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保暖方法,维持正常体温。
2.3 积极预防感染
新生儿低体温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合并感染,因此积极预防感染是维持体温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开,感染儿应与非感染儿分开。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入室前要穿清洁工作衣,戴帽子,更换清洁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消毒制度,每护理一个新生儿后均应洗手,室内空气、地面及一切用物定时消毒。一旦发现微小感染,应立即隔离,严密观察。
2.4 一旦发现新生儿低体温,应积极复温
处理新生儿低体温最重要的是复温,尽早结束低体温对新生儿身体重要器官的损伤,对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十分重要。
2.4.1缓慢复温法 轻症低体温儿可用缓慢复温法,将新生儿放置于已预热的辐射床中,每半到一小时监测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根据体温上升的速度适当调节辐射床的温度,6~12h体温回复正常,复温过程中用薄膜覆盖床面。切忌加温过速,否则体表温度上升太快,外周血管床增加,心肌功能不能适应以致内脏血液供应不足,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或肺淤血、出血。也可用婴儿贴身怀抱法来复温。
2.4.2快速复温法 重症低体温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多主张快速复温法,可将病儿放入预热至27℃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至30℃~32℃直至体温恢复,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2.5 加强健康宣教
让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给予母乳喂养及按需哺乳,采取适当方法为新生儿保暖,以维持正常体温。
【参考文献】
[1]黄萍,熊莉,邵松艳.对新生儿286例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07-109.
[2]张家玲,施旭红,叶绿芝.新生儿低体温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121-1122.
论文作者:洪佩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体温论文; 保暖论文; 体表论文; 室温论文; 环境温度论文; 棕色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