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扩大了建筑工程的规模,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数量,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以钢筋混凝土施工为主,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施工队的施工人员,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作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就对施工后浇带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分析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比较普遍,能够有效的修补混凝土墙体表面出现的裂缝问题。由于我国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环境变化莫测导致不少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位置出现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现象,导致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明确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的制定出裂缝补救施工方案,保证建筑物恢复高安全性和强稳定性。
一、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作用
(一)有效解决沉降差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都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两种性质虽然为建筑工程的稳定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是因为这两种性质的作用下才会使建筑工程因为手里和沉降不均匀而产生墙体裂缝问题。因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后浇带技术将一个建筑工程整体一分为二,变成两部分,待建筑主体的沉降已经超过50%时,再进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将两部分重新合二为一。
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该充分清楚的考虑到建筑工程两个部分受力情况的差异性,对两部分的相关数据分别进行计算以及实验。将两部分建筑合二为一后,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后期的沉降差会产生的附加力情况。可以调整或修改时间差、标高差以及压力差等参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比如,当一栋建筑物的主楼承受荷载力过大时,就可以通过整体参数的调整减轻其压力,加大埋深力度,减少建筑物的附加内力,有效的减小沉降差值。
(二)减轻温度差带来的影响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自然环境气温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会产生收缩现象,导致混凝土浇筑的相应部位的受力构件出现热胀冷缩情况。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随着季节变化,气候变暖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高温度应力,向外挤压。一旦这种变形超过额定值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问题。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该充分考虑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进行后浇带施工,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的空间给混凝土的收缩现象,最大程度的降低外向热应力,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在后浇带施工时,应加强施工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新浇筑和原本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部位不会出现裂缝。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一)后浇带施工时间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的2个月之内,建筑物主体结构产生的收缩现象就会完毕,但是高层建筑物的后浇带施工需要在建筑物的整体沉降完成之后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裙楼也在进行施工,二者之间的施工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建筑主体的施工工程量明显多于裙楼,因此施工进度之间会存在差别,也就证明建筑主体的沉降速度相对裙楼来讲比较慢,因此后浇带施工时间应该在建筑主体完成沉降以后进行。
(二)后浇带施工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施工位置不会出现在剪力墙附近,但是剪力墙以外的其他部分需要进行后浇带施工。其施工位置通常会选择在混凝土浇筑构件受力不大的位置处,同时观察其周边的结构受力状况。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后浇带被设置在板、梁的弯点附近的位置上是合理的。因为板、梁周围结构受力较大,这就会导致弯矩和剪力变大而出现较大的压力,在设置后浇带时可以有效减缓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置间距和宽度
后浇带施工要求保证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并且是一种良性的整体结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将建筑整体进行拆分,二者之间经过拆分后缺乏有利的作用力。一般来说,建筑物层高在22层以下的楼板、各种基础设置,禁止进行将具有受力作用的钢筋结构拆分,原因是只有保证建筑物中受力钢筋结构的完整还能使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性不会受到破坏,同时也是建筑施工设计标准的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设置跨度过大时,就需要将受力钢筋结构进行拆分,完成后浇带浇筑施工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这能避免建筑楼板因为受到两端过大的受力出现下垂情况。拆分施工时,后浇带的宽度应超过并保持7米。设置后浇带间距时,应该参照施工设计图纸中的参数进行设置。
(四)断面设置
在施工过程进行时,后浇带断面应该与混凝土断面结构保持一致,原因是能够避免受力过度集中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形变。
(五)材料选择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混凝土应该不具备收缩性,即膨胀型水泥、或者是在普通型水泥中加入膨胀剂,使用这种类型的材料生产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应将裂缝内的杂志、垃圾等清除干净,保证即将接受浇筑的裂缝中均没有影响施工质量的物质存在,并且在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应将裂缝中的积水排除干净,还要保证裂缝两侧的接触面湿润时间已经多于24个小时。在不具备收缩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前,在其中加入减水剂,剂量进行适当的控制,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
(六)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规范性要求以及实际施工方案进行,此外,在进行水平方向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将钢丝质的模板侧向压力进行控制,将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进行振捣时要进行有效的钢丝网保护工作,防止钢丝网被施工设备等物质破坏。
(七)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缝隙中严谨有水、垃圾以及各种杂质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两侧都会设置砖块或者是挡板,保护后浇带不会被水淋湿,也会在后浇带的内壁部分涂抹一层防水材料进行有效的保护。完成后浇带施工以后,将后浇带的施工缝隙内部和外部进行车里的清理工作,使用木板、薄铁板等具有遮盖保护作用的物质将其顶端位置遮住,利用砂浆制作一条挡水带,在后浇带周边位置安置围栏保护钢筋不会受到损害、侵蚀和污染。
结语: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裂缝问题中,能够有效的修正建筑物的框架结构,还可以改善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施工带来的变形和裂缝问题。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解决相应问题时,能够为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物的拥有单位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类因素,有效的避开或调整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德强.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9).
[2]杜述德.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20).
[3]陈海玉,赵艳艳.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07).
[4]张坤平.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
[5]谌坤.关于建筑后浇带施工作用及其技术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08).
[6]王满生.浅谈建筑后浇带施工的作用及其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0).
论文作者:张育娜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物论文; 作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