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学生自由天空--从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案看教师角色的转变_窝窝头论文

支持学生自由天空--从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案看教师角色的转变_窝窝头论文

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由一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反思教师角色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撑起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角色论文,案例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描述]

 一、引发“聊”的话题

聊聊“窝窝头”(板书课题)

师:“聊聊”是什么意思,

生:谈谈;说一说;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师:课前我已经看到了大家搜集的资料,还看到很多同学带来了“窝窝头”。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那我们今天就聊聊“窝窝头”吧,看谁将会摘取今天的“聊斋”桂冠。

(设计背景:本节课由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中学生的疑问派生而出。课上,针对学生“窝窝头是什么”的疑问,教师坦诚告知——不甚了解,但提供线索“国贸大厦超市有售”,并建议:“既然我们都不了解它,何不花点时间去研究研究,利用双休日买点尝尝,找找有关的资料,下个星期我们专门抽点时间来聊聊它,愿意吗?”当时,看到学生情绪高昂,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留下一笔:下周话题——关于“窝窝头”。)

[解读: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文本中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契机。对子学生的迷惑,教师应坦诚表白,巧激趣、妙指路,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将课堂延伸至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表达的特定情境。]

二、议定“聊”的内容

师:同学们,关于“窝窝头”,咱们能聊些什么呢?

生1:原料及制作方法。

生2:起源,发明者。

生3:名称的由来。

生4:样子。

生5:盛行期。

生6:吃法。

生7:口味的变化。

生8:现在人们如何看待窝窝头。

生9:窝窝头数量(多到少)的变化可以说明些什么。

……

师:大家想得可真周到,那咱们先聊什么后聊什么?我们来给这些内容排排序,好吗?

(生排序,师标序号)

[解读: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的变革等方面,而且更主要地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上。让学生自定话题、对话程序,在平等对话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观察、表达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交流创设了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三、展开“聊”的过程

师:下面就请大家自由组合,把自己了解的“窝窝头”与大家分享分享,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话题列出发言提纲,待会儿给全班同学介绍。

(学生自主交流,准备发言提纲)

(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生1:我给大家介绍窝窝头的样子。(拿出窝窝头)窝窝头呈金黄色,形状与馒头较为相似,重约50克……

生2:我补充,窝窝头起源于宋,盛行于明末清初,以玉米、高梁等为原料……

师: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关于窝窝头的知识,不仅让老师了解了窝窝头,而且还看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不能告诉老师,在你的调查过程中,你的家人是怎样评价窝窝头的?

生3:我奶奶说:“这孩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竟然对这东西着了迷,还搞起调查研究来,真是!我们小时候可是听到它的名字就害怕呢!”

生4:我妈妈说:“有啥好调查的,现在的窝窝头都是经过加工的,根本吃不出原有的又硬又糙的粗粮味。”

……

师:作为生产者,明知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过去用来充饥的东西早巳“功成身退”,为什么还要把它摆上超市的货架呢?假如你就是生产者,对此作何解释?大家讨论讨论,待会儿你们将以超市经理的身份接受本电视台“衣食住行”栏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学生自由组合讨论)

师:你好,我是附小电视台“衣食住行”栏目主持人,你们是怎么想到让这早巳退出餐桌的窝窝头再度面世的?有人问津吗?

生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吃够了精细食物,粗粮便又时髦了。

生6:过去人们是吃怕了窝窝头,可现在呀,窝窝头都被大家视为休闲保健食品,好卖着呢!

生7:黄色象征着占祥,有祝福之意,有人买它当做吉祥物。

生8:老一辈把它当做忆苦思甜的工具。

……

师:是啊,时境变迁,小小窝窝头的身份也在不断地演变。从一个不起眼的窝窝头,我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看到了同学们美好的明天。同学们,留心生活,做个有心人吧,太多新奇的东西在等着你们去发掘呢!

师:在调查窝窝头的日子里,我还看到了一位同学的调查日记。请问,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体验吗?

生:愿意。

关于“窝窝头”的调查日记

星期天,我和老爸理完发后上国贸买窝窝头,好不容易才在冷柜上找到了它。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欣赏起来。它个儿不大,大概50克左右吧。头尖底圆呈圆锥形。通身金黄闪亮,仿佛一掐就会流出油来。那样子就像“数码宝贝”皮卡兽小时候一样,可爱极了。闻一闻,还有股淡淡的奶油香味儿呢!

看,光外表就这么漂亮,味道肯定错不了!怪不得北方人一直把它当主食哩!我忍不住啃了一口,哇!好暄松,好味道!我细细地咀嚼着,甜滋滋的,粮食与奶油的香味不住地从牙缝里透出来,飘满了整个屋子。听奶奶说,她们小时候吃的窝窝头都是自家做的,除了玉米面不放任何东西,虽然不像现在的好看中吃,但一口就一口,吃得饱,实沉。

看看现在这种窝窝头,这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久久地站在那儿……

师:真是太棒了!想不到这小小的窝窝头竟引发了这个同学如此深切的思考!其实,听了大家的汇报交流,我也有很多的感慨,相信经过了细致调查研究的同学们更不例外。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写写这“窝窝头”吧!写调查中的事,写窝窝头的故事,写自己的感受……把你最想写的写出来!

[解读:此环节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广阔的天空,孩子们尽情挥洒着个性的笔墨。饱蘸学生个性生命体验的文字正式“登堂入室”,使文本价值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得以展现。]

课后反思

该片断中,教师用自己的一腔热情解读并实施着新课程的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师的角色和职能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的传统观念,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凭藉。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丰实的生活中,在不被人注目的角落处,在有心人的眼眸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窝窝头”深埋于文本的深处,而非传统教学眼中的“山珍海味”。教师却独具慧眼,挖掘出这生活内涵极广、紧系今昔的对象,以其为原料,细心“烘焙”,加成一桌如此丰盛的实践活动“汇餐”,使学生品尝得如此津津有味。

教师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本片断中,教师提供巧妙课题,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的天空,使他们以主人的身份自定话题,排定“聊序”,为“窝窝头”寻根究源,对“窝窝头”抒发情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生活着的,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是独立于世的,而不是成人的附庸、任人打造生产的“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虽禀赋各异,却不乏生命灵性和独到见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交往、成K的理想空间,引领其过一种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才是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关怀。

张悦摘自《北京教育》(普教版)

标签:;  ;  ;  

支持学生自由天空--从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案看教师角色的转变_窝窝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