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

文/杨磊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事业的基本组成单元,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基层组织的生机活力。特别是在多元化时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共青团的任务和青年发展形态发生了变化,高校在团组织建设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积极探索如何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只有充分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一批活力团建品牌,建立“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践行“七个一育人”工程,扩宽和丰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开展文体活动项目等,才能有序推进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多维价值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事业的细胞,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基地,与广大团员青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在共青团建设中承载着多维价值。

(一)政治价值

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工程的实现。共青团建设体现了深层次的政治逻辑,关系着青年学生的时代化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党领导青年的基层组织,是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指南,是党联系团员青年的纽带,肩负着凝聚亿万青年团员共筑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当今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形势下,国内外意识形态异常严峻,面临着“四大风险”“四大考验”以及网络低俗信息的腐蚀等,我国青年团员的社会认同、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受到了意识形态多元的严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共青团的政治性。还存在着个别青年学生政治信仰淡化、道德缺失、对集体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感淡化、服务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欠缺等问题,这些都是共青团事业建设中出现的现实情况。因此,面对复杂的环境,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强广大青年团员的政治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青年团员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在共青团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根据青年团员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加强团情教育和政治意识教育以及模范意识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使命感和政治认同感。

(二)社会价值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我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能够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在不断追求个性的多样化发展,进而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致。团员青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骨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各种思想充斥着青年学生的周围,出现了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当代青年学生大多是“95 后”,他们的思想意识活跃,想法比较单纯,很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不能正确认知,因此,在复杂的形势下,要积极搭建青年学生努力成才的广阔舞台,不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组织意识,这样才能给予社会公众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营养,才能实现青年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村教师由于工作量大,需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多,对于学生的作业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好地把握,布置作业有时急于应付形式,很少考虑到时效性。此外,数学教师参考资料缺乏,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所有练习采用“一刀切”模式。

一是常态化教育引领。院系领导可以每学期为全体团员讲授一次形势与政策课,帮助团员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团总支书记可以每周对团干部、团员青年进行座谈交流,及时掌握基层团建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使每一节课都能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引领,加强文化育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对团员开展网络空间教育,提升团员的网络认知。这样才能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之间打通进行常态化教育,形成合力育人。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

廖:就以《医者意也》[注]《医者意也》,台湾东大出版公司,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为例,谈点感想吧.此书原本是应台湾学者与出版社之约而做,就内容之外,或谓之“外史”而言,此书撰写与出版前后确有许多有意思的话题.

(一)团员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动态系统理论的语言发展观认为,语言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是具有自相似嵌套的分形结构,语言演化的原动力来自语言系统内部,上下层级结构分形的关系是推动语言结构生成演化的原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中央一直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其始终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目前高校共青团事业进入了科学发展的阶段,高校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引领着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然而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组织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有一些基层团组织缺乏工作方式的创新,没有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开展的活动内容因循守旧,活动形式单一,没有结合当今青年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精神需求,很多青年学生表现出对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不参与,甚至个别团员出现排斥心理。大部分基层团组织举办的讲座、学习、培训、座谈等工作形式单调。这就要求基层团组织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青年团员的吸引力,以新型的活动形式使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的细胞。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以“95 后”青年学生为主,大部分青年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就是共青团员,他们的显著特点是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意识淡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不健康的社会思想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的认知,使他们忽略了政治价值和思想觉悟上的追求,造成了理想信念缺失。进入高校,共青团员占全体学生总人数的90%左右,团员比例高是一件好事,这也表明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但是在团组织生活中他们组织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共青团员这个政治面貌背后的深层寓意。他们热衷于参加娱乐性、体育性等学生活动,对参加团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不够,从而使得活动难以开展或者开展了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使团组织失去了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引导作用。部分团员在学习生活中过度享乐,迷失了自我,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大大降低,造成了不文明行为和违规违纪现象大量出现。有些团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功利化,工作动机不纯,缺乏管理素养、奉献精神。一部分团员缺少系统的团知识教育,他们对共青团的认知不足,缺少团员的组织观念和理想信念,从而影响基层团组织健康发展。

(三)组织活动宣传力度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而新媒体是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新阵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部分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团日活动的宣传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宣传方式,只局限于在一个班级、院系,仅仅通过团会、讲座、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造成活动宣传力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宣传目的。

(四)基层组织队伍缺乏能力

团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决定着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水平。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中的重要力量,现在的团员学生大都是“95 后”,他们的独立意识比较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各方面能力缺乏。另外,在高校开展团组织建设中对组织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对团员干部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生涯指导,团员干部没有学到有关团建设的理论知识,他们在开展工作中就不能满足广大团员学生的需求,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团支部的思想教育活动,这就影响到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正确引导。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事业也迅猛发展,为现阶段的教学水平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对现阶段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时代属于学生的启蒙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学生,学校必须让学生接触和理解新阶段的科技产物,这将对学生今后接触新事物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利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图像、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简单明了地讲解数学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多媒体的运用,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一)坚守阵地,思想引领,唱响理想信念“主旋律”

高校基层团组织要时刻以思想引领为先导,对团员进行理想信念常态化教育,以国情、党情,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等,让广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胸怀民族复兴重任,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同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道德讲堂活动、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等,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调制识别方法有很多,例如决策理论、小波分析、神经网络、高阶累积量等,高阶累积量算法相比其他识别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率,把高阶累积量算法应用在工程设计上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但是其也有缺点,在噪声比较大的情况下,识别率比较高,在噪声比较小的情况下,识别率较低。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识别结果显示,随着高斯噪声的增加,2PSK、4PSK、2FSK、4FSK的识别率几乎达到95%以上,但是2ASK、4ASK的识别率只达到了50%以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是加强党建带动团建。第一,建立学生党员宣讲团制度。在全院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党员给广大青年宣讲重要会议精神,优秀学生党员在宣传中能有效地拉近青年团员之间的距离,吸引青年团员主动学习,提升党课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立足专业,结合实际,成立调研小组和社会实践小组,院部团总支书记任指导老师,由优秀学生党员、各班团支书书记、优秀共青团员组成调研小组,利用假期时间进入工厂调研宣讲,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第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带领青年团员参观红色文化育人基地,汲取红色元素,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认识,争做时代新人。

三是团组织结对共建。注重找准团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坚持以解决团组织在结对共建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团建合作和交流。第一,共同讨论制定团建发展计划书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如每学期组织一次交互式培训,在工作中共同提升思想政治专业技能和党员的综合素质。第二,创新结对共建的先进典型,在团建工作中争先锋,做表率,凸显工作特色,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参与率,形成“1+1>2”的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活力。

(二)立足需求,与时俱进,打好创新工作“主动仗”

第一,打造工作特色,形成团建品牌化。一是启动“七个一育人工程”,动员青年团员重走一次红色之路、参观一次红色基地、组织一次微团课比赛、开展一次红色演讲、举办一次红色文化沙龙、研读一本红色书籍、撰写一篇红色心得感悟,着力实际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加强学生团员的修养,提高全面素质。二是开展“筑梦新时代——共青团与你同行”系列活动,对广大青年进行学业资助、就业指导、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让广大青年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团组织的关怀,有效提升基层团建工作活力。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和宣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四是创新团建工作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形成校团委—学院团总支—团支部—班级团小组的工作模式,严格落实团支部领导下的班委负责制,凸显团支部的重要性,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营造以“健康、温馨、和谐、向上”为核心内容的特色精品文化的良好氛围。

我的画院:画院坐落在美丽的地方,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如果想到其与宋代有着各种联系,立刻让人感到渺小,又让人振奋,力争创作出美丽的画,以不负各方。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要紧扣时代发展特点,结合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引起青年团员共鸣的团日活动,形成团建工作特色,增强广大青年的吸引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19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了碳青霉烯酶,随后在大肠埃希菌中也发现了可以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酶类,并且在针对耐药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耐药基因及不同地域之间他们的流行与传播都具有差异性。

第二,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团建吸引力。基于时代发展,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创新团建活动形式,搭建院系团日文化活动平台,结合广大青年团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文化宣讲、风采展示等活动,提升青年团员对基层团组织的认知,增强他们对团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中心内容。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力和效果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高校基层团组织依托什么样的内容、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只有健全工作机制,进行品牌化打造,创新团组织工作形式,搭建网络平台,才能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发展青年。

(三)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把好网络宣传“航船舵”

一是创建媒体平台,提升团建效能。首先是建立微信公众号、QQ 群、微博、人人网、青年之声等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牢牢把握新媒体工作的主导权,通过网络聊天、网上论坛、微博、微信等形式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从党团建设到活动宣传,从文明创建到行为习惯,从经典推荐到个人感悟,全方位、全视角地引领青年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第一时间“晒”出团的活动,塑造团的形象,传播正能量,推进高校基层团建工作顺利进行。其次是建立全校新媒体联盟,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实行新媒体信息联动,引领时代青年的思想,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推进团员意识教育建设。

二是强化舆论引导,扩大团建覆盖面。新媒体时代为广大青年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然而在意识形态多元时代,要充分规范媒体宣传内容,塑造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形象,强化网络的舆论引导,扩大基层团建的覆盖面,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取得网络话语权。

三是加快信息推进,提高团建影响力。随着文化宣传多样化,基层团组织建设要依托现代新媒体平台(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进行全方位拓展,及时更新知识,加快信息推进,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载体宣传和推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网络语言、接地气的青春故事吸引每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团组织建设中,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

(四)精心培育,谋今思远,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完善工作载体。首先,认真做好团组织各项工作,确保基层团组织各项基础性工作正常、有序推进。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高校共青团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要求,完善组织架构、工作目标、工作考核等,使团组织建设有制度保障,提高团组织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重视团干建设,激发战斗力。要对青年团干进行系统团知识培训,提高团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引导青年团干把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其次,做好团干部梯队培养,建立基层团干部培养机制,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团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等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做好团员干部的梯队培养,使高校基层组织能够良性运转。

三是建立健全朋辈导航机制,进行朋辈引领。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要整合高年级团支部建设资源,进行朋辈引领,可以在团日活动中给低年级青年团员提供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榜样的“传、帮、带”作用。

四、结语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细胞,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只有与时俱进,着力于青年团员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吸引团结青年学生,从而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

【本文系共青团河南省委2019 年度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QSNYJ201908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

标签:;  ;  ;  ;  ;  ;  ;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