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_外贸营销论文

“九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_外贸营销论文

“九五”期间中国外贸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调整发展为特点的中国外贸,在“九五”期间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归纳为九大趋势。

一、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

这个转变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外贸企业集团将以各种不同模式、不同特点出现,他们可以是以一个或多个大企业为龙头,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内外结合,工农技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联合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种企业联合体是一种以资产为纽带,以共同经济利益为凝结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特点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准绳,以公司法为依据,建立母子公司模式。集团母公司通过资金参股、控股方式,将母公司与一批企业紧紧联结起来,或者通过参加集团的成员以本身的资产作为对集团母公司的参股,并成为受集团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

第二,这种企业集团形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小鱼吃大鱼”的现象。一般来说,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在外贸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过程中,由于客户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等,能够形成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使自己立于母体公司的地位,并通过资产关系发展子公司,使实力日益壮大。但是,并不排除有一些新型的外贸企业,他们没有国营外贸专业公司的历史包袱,人员结构年青,出口商品的起点高,以高科技产品和附加价值高的商品为主,在短时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在经济实力增强后,有可能成为企业集团的核心,而对国营外贸专业公司进行兼并、改组,使之成为他们的子公司。

因此,作为国营专业外贸公司,在整个调整期间,决不可高枕无忧,等待其它小公司向自己靠拢。真正的权威是在竞争中产生的,外贸专业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权威,成为企业集团核心,唯一的办法,是加快公司内部的改革,去掉各种历史包袱,让“沉重的翅膀”能够飞起来,让企业内部充满活力、竞争力,才有可能凝结一大批企业在自己周围。因此,“九五”期间,国营外贸专业公司面临的改革任务相当繁重,对此要有充足的认识。

二、从重规模轻效益,向以效益为重心、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转变

“九五”期间,随着整个外贸从粗放性经营向集约性经营转变这一大趋势,各外贸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都将以效益为轴心,为重点,这种战略方针的确立,必然会引起各公司内部的动荡。例如过去为了上规模布局的海外企业与境内企业,现在要按照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规划、调整,必须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前提,做为这项举措的直接后果,我们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失去一部分客户、一部分市场,但是,没有这种“痛苦的阵痛”,外贸的效益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外贸也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以效益为重心的转变的另一直接效果,有可能使外贸在一定时期内,主要是头三年调整期内,使外贸增长迅速减慢,外汇收入出现滑坡,对此,我们必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客观的分析。

九五”期间,作为整个外贸的调整期,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发展方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出口将会倍受重视,政府方面也将会有相应的政策倾斜。

在进口方面,“九五”期间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进口关税1996年4月1日起总水平降至23%,同时我国将逐步取消4000多种进口商品的许可证限制。“九五”期间,进口的重点将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和老企业改造方面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新技术、机械设备、必要的的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生活消费资料仍然是进口商品的主力军。

四、进出口商品市场的变化

“八五”期间,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四大市场上,即香港、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九五”期间,这四大市场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

首先,香港市场的作用,将是引人注目的。在“九五”期间的1997年香港主权要回归中国,回归后的香港,将保持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的商品进出口和转口港的地位。“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香港经济面临着又一次经济调整,香港产业将进一步向中国大陆扩散,这种扩散将不是某一单个产业,而是全方位的,包括金融、商贸、服务业、房地产、工业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这次扩散的方式,不会采取产业大转移方式,而是采取分工协作方式。

“九五”期间香港经济转型的时间将要比8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花费的时间更长。目前香港境内土地潜力还未完全用尽,新界土地还有开发潜力,随着新机场在1998年前后建成,大屿山岛的土地也还可开发一段时间。但是,土地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一点少一点,香港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压力推动着香港产业一次又一次向大陆扩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九五”期间,在世界市场上,有两个市场的兴起将引起充分注意,这就是东欧及独联体市场和东南亚联盟市场。

东欧及独联体市场,在经历了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之后,逐步走向稳定。据OECD估计,俄罗斯的GDP增长率,1994年为-15%,1995年为—4%,1996年为+2%,1997年为+4%,这就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好转,俄罗斯国内市场的大门将进一步打开,我国的轻、纺工业产品又将开拓一个广阔的市场,因为我国与独联体经济互补性很强,他们的重工业产品极有条件进入中国市场,而我国的轻纺工业产品在东欧及独联体市场上是极受欢迎的,因此,“九五”期间,开拓东欧及独联体市场,将成为各外贸专业公司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也在增大。1995年东盟取得三项重要成果。第一,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将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提前5年,到2003年实现。第二,东盟将拆除所有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取消关税壁垒。第三,从1996年1 月开始举行在金融服务、海上运输、通讯、空运、旅游、建筑和商业服务等方面的自由贸易谈判。总之,东盟各国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正在大步前进。

第一、在东盟未形成自由贸易区之前,我们可以以合资、独资、合作的方式建立贸易公司,进入这一市场,享受这一市场内部的消除非关税壁垒的种种优惠条件,并以此作为我们开展第三国贸易、跨国经营的基地。

第二,东盟内部的有些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等,经济比我国落后,劳动力成本、土地费用都比我国低,这些国家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对资本输入均采取欢迎态度和优惠政策,因此,我们也不妨进行一些产业转移,把我们与东盟国家在纺织品方面的竞争关系变为互补、互利的关系。

五、外贸营销方式的转变

中国外贸应该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向更高层次、更成熟阶段发展,把“到国外流通领域去赚钱”作为经营方式转变的起点,把我们的出口工作,从仅仅卖给中间商、转口商,变为直接卖给批发商,卖给大超级市场或连锁店,这种经营方式的转变,可以得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第一,直接进入国外流通领域实行直销,可以在不增加出口数量的前提下,增加出口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当外贸公司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可在直销的基础上建立全球性经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我们经营的范围、贸易的灵活度、自由度和竞争性都会大大提高。第三,开展出口直销,对于有生产基地的外贸专业公司,无疑将是把产、供、销联系在一起的好途径。国外的信息、订单直接反馈到生产基地,使产品产销对路、升级换代都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也为外贸企业实业化打下了基础。

六、资本经营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九五”期间,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逐步取消贸易和非贸易正常对外支付的汇兑限制,使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适当扩大个人用汇贸易非经营性用汇审批。对贸易项下的自由兑换也是相对的,最起码将允许外贸专业公司由目前的全额结汇转为自愿结汇,并可开外币帐户,这样,出口公司用外汇资本金的自由度就相应加大了,因此要求外贸公司,从资本经营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何调整、重组以及盘活外贸企业境内外资本存量,使资本效益达到最优化、最大化。

“九五”期间,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已成为必然趋势。它给出口公司带来两个启示:

第一、根据各国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经验,在实行货币可兑换初期,由于放宽了对外汇流动的限制,一国货币的实际汇率通常表现为先贬后升的波动态势。因此,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和缓冲货币可兑换的汇率波动,必须合理安排初期汇率,以保持其汇率的稳定性。为此,外贸公司应特别关注在货币自由兑换初期,是否出现先贬后升的态势,这个贬值率能达到多少、能维持多长时间,这对在该时期的出口、结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态势的变化,必须心中有数。

第二,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必然要随着国际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其不稳定性的加剧必然对我国外贸出口提出新的挑战。为此,外贸公司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实行多种货币成交、多种货币储备的方式,并可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避免因过于偏重某一种外币造成的外汇风险,尤其应改变目前过于依赖美元成交、结汇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外贸公司要在资本经营上下功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将为外贸公司灵活、多样使用外汇资本金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如果利用的好,能为外汇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开拓一个新的运作领域。

七、政府职能的转变

“九五”期间,当外贸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需要做两件事:

一是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外贸企业的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此时政府应当引导各类中、小型外贸公司向大的外贸公司集中,形成规模经营的状态。

二是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决策的一致性和科学性,协助外贸公司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例如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国际惯例的最大特点是征税、免税、抵扣税、退税一体化。政府应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统一政策,分类对待,先易后难,逐步规范”的改革思路,对出口货物实行统一的零税率政策,根据外贸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的不同特点,在实施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改革的第一步可以考虑实行外贸企业“代缴退税”,或指定几百家大中型外贸企业“收购退税”,并与推行出口代理制结合起来,达到外贸企业“免税购买”(全额免税)和自营生产企业一律实行“免抵退”。

八、进入国内外流通领域

“九五”期间,根据国民待遇原则,我国政府将分期、分批地批准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外贸领域和内贸领域。这不仅仅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也为中国外贸企业进入国外市场和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双重机会。

第一重机会,与外商合资、合作搞外贸,可以利用外商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共同销售我方的出口商品,分享销售利润。外商与我合作,看中的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外贸公司拥有的国内巨大商业关系和商业信誉,而我们与外商合作,看中的不仅是外商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在本国和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与外资合作这将为外贸公司开拓国外流通领域提供一次新的机会。

第二重机会,与外商合资、合作后,共同进入国内贸易领域,分享国内流通领域的利润,将会比外贸公司独自开发内贸领域更容易成功。“九五”期间,国内贸易领域将成为各外贸公司关注的一个新热点,“开拓内贸”将从一般性的口号,变成许多外贸公司的实际行动,内贸领域内部白热化的竞争将是不可避免的。

“九五”期间,我国将外交、外贸和外援联在一起,综合考虑,协调运作,这又给外贸公司提供了一些机会。

九、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迅速发展

从劳务承包市场分布看,我国的主市场是在亚洲,几乎占全部合同的70%,而香港又是我国在亚洲市场中的重点,大约占全部合同的40%左右。“九五”期间,香港新机场的建设,澳门国际机场人工岛和联络桥的工程等,都将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主战场。“九五”期间,国家将对非贸易用汇的管制进一步放开,这一政策的实施,伴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都为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加上“九五”期间政府将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整顿劳务输出多头经营的力度,使对外承包业务的经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可以预期,“九五”期间,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标签:;  ;  

“九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