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戏骨”热看当前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论文

从“小戏骨”热看当前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论文

从“小戏骨”热看当前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廖芳芳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教育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 要]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从外在因素来看,儿童的健康人格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价值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近年来的《爸爸去哪儿》等的儿童真人秀、“小戏骨”热出发,论述当前社会儿童过度成人化、儿童/成人角色倒置的怪象,指出“小戏骨”热这一社会因素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坏榜样”,“小戏骨”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毒枣儿”,“小戏骨”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错误风向标”,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抓紧提升父母修养,做好儿童发展的引路人;积极净化社会环境,做好儿童发展的风向标。

[关键词] “小戏骨”热;儿童;人格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10月,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播,抢占电视市场份额11.24%,同时段排名第一,网播点击量超5亿大关,位居电视综艺排行首位。同时,微博关键词“爸爸去哪儿”也以72亿的话题热度、2160万的讨论量,成为微博话题榜当之无愧的NO.1。此后,各大频道陆续出档各种亲子真人秀,《爸爸回来了》《爸爸带娃记》《妈妈是超人》等如雨后春笋般一出接着一出。亲子真人秀盛行,形形色色的儿童成功抓住了大众的眼球。2015年12月,《小戏骨》这一节目的推出,更是让儿童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小戏骨》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原创推出的用“00后”小戏骨挑大梁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获了一片好评。2016年10月初,《小戏骨·白蛇传》在网上更是爆红。截至目前,其播放量每日以超过3000万的点击次数增长,腾讯视频的总点击量已超过2.5亿次,口碑9.2分,豆瓣网评8.4分,播放量及指数表现均位列网剧之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儿童真人秀盛行、“小戏骨”风正热。很显然,这是社会环境的一次变革。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食物嵌塞2例(4.4%),无咬合性接触1例(2.2%),其他2例(4.4%),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食物嵌塞5例(11.1%),无咬合性接触4例(8.9%),其他6例(13.3%),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98,P=0.017)。

米家电磁炉采用外置金属感探头,可直达锅底,精准测出锅体温度。搭配智能火候控制技术,自动调节火力大小,控制锅内油温、水温,全方位防止炒菜糊锅或汤汁沸腾溢出。

儿童的人格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真人秀盛行、“小戏骨”热之下的社会环境,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一书中指出,“大众媒介的普及,模糊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界限,童年这一社会现象在不断消逝……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儿童对“是非、对错、善恶”标准的学习,主要源自环境,而这些标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人格的形成。在“儿童真人秀”“小戏骨风”的环境背景下,如何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小戏骨”热下的社会角色怪象

(一)儿童过度成人化

在临床心理学中,儿童过度成人化是心理异常的指标之一。然而,在儿童真人秀、“小戏骨”热之下,儿童成人化却变成了常态。儿童努力去理解、揣摩、模仿成年人的爱恨情仇,并将其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像是自己经历的一样。儿童真实的一面,是在快乐时会欢笑雀跃、伤心时流泪哭泣、生气时任性撒气,毫不掩饰。因为是涉世未深的孩童,所以很多时候很容易情绪化、性情多变。也正因此,才会显得个性相异。然而,当今社会的儿童早早地失去了童真,从穿着打扮到言行举止,很难再看到“孩子”的影子。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对于儿童而言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对于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通常情况下,那些对于儿童影响不良的行为,从社会道德的角度出发,我们一般会尽量避免暴露于儿童群体当中。然而,儿童真人秀以及《小戏骨》这样的娱乐节目却大肆宣扬那些有悖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利于儿童人格发展的行为。在“小戏骨”热的环境之下,“小戏骨”的行为模式,将会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对象,这势必导致儿童产生各种成人化的行为。孩子们争相表现得像个大人,以求得大人们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学习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们的早熟。

(二)儿童/成人角色倒置

《小戏骨》是一部“小孩演大人”“小孩演大剧”的节目。在节目中,儿童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努力去理解、揣摩、模仿成年人的爱恨情仇。这样有悖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有悖伦理的节目没有受到大众的质疑。大众只看到了一群萌娃传神地重演了经典角色,美其名曰“该节目具有兼容性,既能勾起老一辈的怀旧,又能抓住中青年观众看萌娃、看反差的心态,还能牢牢吸引作为同龄人的少年儿童”。大众无一不被萌娃们的“演技”圈粉,甚至口出狂言“这群萌娃的演技秒杀一票小鲜肉演员”。然而,大众却不知道,模仿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再如何传神地重塑经典,对于孩子而言也不过是模仿罢了,上升到演技的层面,未免太无知、可笑。不能科学地评价这一节目,这无疑将会误导“是非、对错、善恶”都还未能区分的儿童。

在儿童真人秀节目里,那些成熟懂事、表现得像个大人一样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圈粉”;而那些像个真实的孩子那样,会哭会闹、偶尔任性撒气的孩子,往往得到的都是大人们的指责和挑剔。很显然,这种处理结果就给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像大人一样”的孩子,才会受人欢迎。而《小戏骨》的盛行更是让人明白,“像个大人一样”有多么重要。节目里,孩子们努力去理解、揣摩、模仿成年人的爱恨情仇,模仿得惟妙惟俏。对于那些“是非、对错、善恶”都还未能区分的儿童,他们自然只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像个大人一样,我就会得到关注”。然而,他们却不明白,这些萌娃之所以被关注,绝不是因为他们“像个大人”,真正的原因只在于大人们不过觉得新鲜有趣罢了。

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于2004年,2013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对其质量评定,认为学生水平与学生质量与诺丁汉大学一致。束定芳等[4]通过跟踪调查2005年到2008年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认为其成功的要素有六点:1.学校定位清楚,英语教学明确;2.需求分析到位;3.课程设计合理;4.学习资料丰富教材选用科学;5.课堂教学有效;6.教师专业敬业具有良好的自主意识。其中,建立在准确需求分析下的课程设置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课程设置的特色为语言技能与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体现强化训练,突出学习策略。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强化的结果。管理学上有个激励原理:给个枣儿吃——为了能让个体对某种行为产生兴趣并能长时间维持这份动力,我们常常可以通过给个体以甜头(比如枣儿)的方式强化他们的行为。日常生活里,孩子偶尔表现出来的成人化的行为,并不会固定下来成为行为的模式。但是,“小戏骨”热之下,儿童将很容易发现原来成人化的行为是被认可的甚至是被鼓励的、是容易吸引眼球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儿童将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根据人格理论的观点,每个阶段的个体都有着相应的发展任务。人的一生中,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不断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变的。前一阶段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然而,“小戏骨”热之下的儿童被人为地打乱了发展阶段的顺序。生理年龄处在童年期的个体却没有经历童年期的人格发展,直接跳到了成年期的人格状态。他们努力像个成人一样思考、行为,经历各种爱恨情仇。这种违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模式,将会很容易引起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混乱。自我同一性混乱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没有明确的自我概念,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了解自己的特点,等等。再者,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个体在童年期没有得到满足的童年心理,将会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出现固化,到了成年期,个体将会以退行的形式补偿回来。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少二三十岁的成年个体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却像个孩子一样幼稚。很显然,一味地追捧《小戏骨》却不加以正确看待和引导,无疑是给了儿童一颗毒枣儿,强化了他们的不良行为,给健康人格发展留下了隐患。

三、“小戏骨”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小戏骨”热作为一种以儿童为焦点的社会追求,必然影响着儿童的追求倾向,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必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主张要辩证统一看待问题,在评价“小戏骨”热这一社会追求时,我们应当既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又看到它的消极影响。然而,现实中,“小戏骨”热对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更多的只表现为消极影响。

儿童本是需要呵护的对象、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保护儿童的人,正应该是成人。然而,现代社会,儿童和成人的角色却常常倒置。儿童拼命地像个大人一样生活,大人却反过来拼命地卖萌扮可爱装孩子,儿童越来越成人化,成人则是越来越儿童化。儿童没能得到很好的呵护、没有被保护,却反过来要承担起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保护成人的责任,这是一个怪象。

(一)“小戏骨”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坏榜样”

在智慧家电的形成过程中,海尔还研发出了一系列极具实用性与智能的厨电产品,其中海尔风幕8°烟机产品,更是海尔防干烧燃气灶的最佳拍档,可与防干烧燃气灶形成实时联动,帮助用户更好的排除油烟、火灾风险。

走访服装市场,也很容易就能发现:市场上的童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仿成人款。对商铺老板的随机访谈结果表明,比起那些带着稚气的童装,仿成人款的童装更受欢迎。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地从少儿节目中发现儿童成人化的例子。近年来的少儿节目中,儿童的表演都带着成人的痕迹,尤其少儿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整个就是成人的口吻和形象,没有一点儿童的天真。

(二)“小戏骨”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毒枣儿”

近年来,“本宝宝”“小姐姐/小哥哥”等网络语言盛行。这样的词汇本应是儿童专用的称代。然而,现在这些词却流行于各层次的成人之间。正如服装市场上随处可见仿成人款的童装,带着稚气的成人装也占据着主要市场。不同于以往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年龄段来选择衣服款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会选择那些带着稚气的服装,以达到减龄的效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只是单纯地想要装扮自己,以向他人传递良好精神面貌,倒也无可厚非。然而,现在社会令人担忧的是:成人选择带着稚气的服装,很多时候是传递了一种害怕年龄渐长的事实。因为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年龄渐长,意味着渐渐失去了优势。很显然,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引发了大众的焦虑。而更可怕的是,不少父母无法有效调节这种焦虑心理,却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以为通过培养一个“优秀的小大人”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潜意识里渴望着孩子保护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于是,无形中造成了孩子更大的焦虑却不自知。

无论是“儿童过度成人化”还是“儿童/成人角色倒置”,都是不健康的人格表现。孩子就应当像个孩子,成人就应当像个成人,这才是健康人格的体现。

(三)“小戏骨”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错误风向标”

一直以来,不少人有着“成名要趁早”的思想,“小戏骨”热让大众们更加认可了这一思想。大众的盲目追捧,以及《小戏骨》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大肆宣扬,再加上出品方以及投资方的无底线炒作,使得不少儿童仰慕那些童星身上的各种光环,进而萌生出走演艺道路的有意识模仿行为,让“成名要趁早”的思想得到了再一次的深化。这种靠着哗众取宠的手段以成就名气的方法将会让儿童越发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付出。毕竟,比起认真学习、加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养,表演可就简单、有趣多了。在儿童的理解中,只要能吸引他人眼球的表演,都是成功的表演。于是,孩子们在表演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少个体为了吸人眼球,毫无下限,一切只求新求奇。孩子们每天挖空心思,不是为了好好学习,却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非同一般”。或许暂时吸引了他人的眼球、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心理无比满足、自得其乐,但是,长此以往,个体将会变得越来越虚浮无实,毫无内涵,只会耍花拳绣腿,最终将会变成一块空心砖,没有太大的价值。

1.2.5 突变验证及家系分析 根据CLCNKB基因突变位点所在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PCR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5分钟;95 ℃变性30 秒,60 ℃退火30 秒,72 ℃链延伸30秒,扩增30个循环;最后72 ℃补充延伸10分钟。PCR 的体系均为50μl。同时以ALB基因为内参基因,对目标范围上下游100bp的基因片段(chr1:16378196-16378396)进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拷贝数和Sanger测序分析。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努力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所谓的更好,就是让自己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好的风向标会给个体指引正确的方向,找到正确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促进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然而,错误的风向标却只会让人离这个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四、“小戏骨”热下儿童人格发展的引导

(一)抓紧提升父母修养,做好儿童发展的引路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很多,内因、外因皆而有之。对于“是非、对错、善恶”都还不能区分的孩子而言,他们没有能力对社会上的种种因素进行甄别判断,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能做的就只有全盘接受,也很容易就会走错方向。只有加强父母修养,才能及时、更好地甄选合乎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引导孩子正确分析看待各种环境因素,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积极净化社会环境,做好儿童发展的风向标

父母虽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最多,但是,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总归是要接触社会。社会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孩子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那些原本不该接触的东西。因而,社会方面应当更积极主动地净化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那些不利于儿童发展、有违伦理的节目应予以取缔或要求整改,对于那些不良风气应当更积极主动地去引导改造。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庆贺.论网络媒体环境下童年的消逝——以小戏骨白蛇传为例[J].现代视听,2016(11).

[3] 彭琪月.从《小戏骨·白蛇传》浅析影视剧消费儿童——过度成人化的媒体伦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7(3).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08-0048-03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期双亲角色定位对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KY2016YB780号)。

[作者简介] 廖芳芳,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9-01-04

标签:;  ;  ;  ;  

从“小戏骨”热看当前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