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论文_刘雁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刘雁 66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气管切开后持续进行气道湿化过程中的护理方式,提高湿化效果。方法 收集院内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院内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根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将护理后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湿化效果良好的比例高达9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湿化效果,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院内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院内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本次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分布在38-67岁,平均53.8±2.2岁;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颅脑损伤患者51例、脑出血患者28例、脑梗死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并给以持续气道湿化。将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每组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实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湿化液由氯化钠、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配制而成。患者气管切开当天开始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

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持续湿化的常规护理,包括调节湿化液泵入速度、剂量,对患者进行吸痰等操作。

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首先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湿化液、注射器等要定期进行更换,分泌物污染后则要尽快进行更换;注意患者微量泵、管道等,保证管道的通畅,防止管道受压、弯曲等引起管腔阻塞;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程中使用的湿化液要保证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呼吸道造成刺激,影响患者呼吸;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避免痰液过多、脓痰等堵塞呼吸道,吸痰前后可增加氧流量,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操作时间过长。可使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吸痰管,降低对患者气道的损伤;气道持续湿化过程中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1.3疗效评估标准 对患者护理干预后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其中湿化效果的评估标准为:患者痰液为米汤或泡沫样,且吸痰后吸痰管上没有痰液残留为湿化过度;患者痰液外观稀薄,吸痰管上有痰液残留但容易被水冲洗干净为湿化良好;患者痰液粘稠,吸痰后吸痰管上有大量痰液残留且不易冲洗干净为湿化不足。

1.4统计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其差异采用卡方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持续湿化效果的影响

结果如表1: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湿化效果良好的比例高达9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上呼吸道湿化吸入气体的能力[1],同时气管切口还会造成呼吸道内水分的丢失,这些都会引起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管腔内的干燥,分泌物缺乏水分容易造成结痂,进而堵塞管腔,影响了呼吸的通畅。此外,管腔内干燥可能会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2],引起感染。因而,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持续的气道湿化有重要意义[3]。加强患者气道湿化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提高湿化效果,对于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本院气管切开的共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均进行持续的气道湿化,且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患者持续湿化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患者湿化良好的概率可高达9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患者在护理后仍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但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实验组对患者湿化过程中进行了更为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加强患者湿化装置的固定、湿化液泵入的速度和剂量等的护理[4],提高湿化效果。而有效的气道湿化能够稀释痰液[5],降低其粘稠度,避免了呼吸道的堵塞。同时稀释痰液还有助于患者的自助排痰[6],能够减少吸痰操作,降低对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进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建议进行持续的气道湿化护理,且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湿化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梁凤好,徐爱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4):372-373.

[2]王月华,刘春花,邹莎等.110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9):19-20.

[3]孙龙凤,代冰,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7.

[4]邓爽意.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01-102.

[5]章小蓉.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方法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23):20-22.

[6]王文超,张玉侠,顾莺等.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45-2148.

论文作者:刘雁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论文_刘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