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时分迅速。尤其是初中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实施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提出了初中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并要求初中教育应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独特、敢于创新的人才。已有的实施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和教材结构与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适时出版,南充市已经全面推广实验。我有幸参加了“新教材”的首轮实验,作为参加者,我首先认真研究、领会了“新课程标准”,悉心钻研了新教材,并在教育实践中深受启发,形成了一些观点。以下就是我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例如:“打折销售、教育基金”等生活场景都离学生非常近,甚至就发生在学生本人的身上;“ 100 万有多大?”、“有趣的七巧板”、“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图案设计”、“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从不同方向看”等有趣的问题,使我们很容易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而这一切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有学生都愿意上数学课了。
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教材和旧体制的不协调问题。如:这一届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没有实施新教材,是按着原有教材上的课,且正好赶上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其综合素质达不到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不仅不善于积极思考,也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甚至连这个能力也不具有。再如:好多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和概念,学生都不知道就更不懂,象“时差”、“成本价”、“利率”、“利息”、“销售量”,表现出理解能力差。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直接导致练习时间的减少,进而导致教学进度的推迟。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所有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并要求组内同学互相帮助,这么做确实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帮助。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目前的教学班班额很大,又特别是我们学校,简直是超大班额,即使把学生分组即使 6 人一组,一个班还要分 8个组以上(每班最多有50 多人,甚至个别班过 80人大关),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辅助、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致使有些不够自觉的学生,把参与教学的活动时间,变成了聊天时间。其次,新教材在活动课中学生讨论时会产生很多“意外”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让学生尽量充分讨论,又要考虑教学进度和课时任务,教学中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教学时间“捉襟见肘”,经常落后于应该达到的教学进度。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新教材把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放到各册中分别独立教学,虽然内容是由浅入深,但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而且每学期时间相隔太久,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早就遗忘,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
新教材的专题形式的章节安排,既有利于创设学习环境,又有利于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问题、开展数学探究。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教学中如不做大量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章节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却很简单。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另外,习题中很少配备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使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巩固练习,致使举一反三的没做到,学会的也忘了。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很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新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及一些不见得正确的看法,在教学观念上可能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实验任务。
论文作者:王思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新教材论文; 数学论文; 习题论文; 例题论文; 教材论文; 时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