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学科论文,课堂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1]相关研究也证明,学生是否参与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课堂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鉴于此,笔者以化学学科为例,对高中生的课堂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在了解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以期实现有效教学。 一、调查的设计 (一)调查内容 1.高中课堂参与度的概念界定 高中课堂参与度是指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能够自主高效、创造性地达成多重学习目标的人数或比例。课堂参与度具有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见表1)。 2.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课堂参与度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课题本身的性质,笔者开发研制了“高中化学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问卷”(见下页表2)。 (二)调查对象 以湖北省武汉市某高中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且选择的这两个平行班均由同一位任课教师教授。化学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的入组标准分别是:(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分数百分等级在25%-95%之间;(2)化学学业成绩选择在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分别居于全班前15%、中间75%、后10%的学生;(3)教师评价其学习能力分别为优秀、中等、中等以下。 (三)调查工具 1.“高中生化学课堂参与度调查表” 该调查表由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行为参与问卷11题、认知参与问卷13题、情感参与问卷18题。问卷题目采用四点计分。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0.88和0.94,这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此外,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较为理想,行为参与问卷各项的载荷在0.51-0.75之间,认知参与问卷各项目的载荷在0.49-0.77之间,情感参与问卷各项目的载荷在0.44-0.78之间,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高中生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调查表” 该调查表按照“教师因素”、“同伴因素”、“班级因素”、“学校因素”、“学习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六个维度,自编“高中生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调查表”问卷由基本资料(4个问题)和问卷调查(60个问题)两部分构成,采用Linkert的“五点记分法”。经过对问卷的有效性、信度、效度以及相关性的检验,该问卷符合研究标准。 (四)调查程序 笔者同时发放“高中生化学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以及“高中生化学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164份,收回问卷156份,回收率为95.12%。其中,参与度调查问卷发放82份,有效回收问卷79份,有效率为96.34%;参与度影响因素问卷共发放82份,有效回收问卷68份,有效率为82.93%。本研究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 1.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总体现状 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中的情感参与得分最高,为3.58分,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此外,成就感的平均分最高,标准差也最大,这说明课堂参与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业上的满足感。平均分最低的是焦虑感这一项,且其标准差也偏高。焦虑感这一项目在积分的时候为反向积分,且反转后未达到一般的水平,这说明焦虑感在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部分高中生焦虑水平较高。依赖性项目在经过反向积分后其平均分也未达到一般水平,且标准差也偏高,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表现得被动而消极。 2.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时候,以性别为自变量,三种参与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课堂参与的专心、钻研、时间投入、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依赖性、乐趣感、焦虑感、成就感以及参与意向水平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而性别差异显著的项目主要体现在厌倦感上,且女生的厌倦感要高于男生。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男生的专心、钻研、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依赖性和参与意向方面要优于女生一些,而在乐趣感、成就感和厌倦感等方面的感受则不如女生敏感。通过访谈发现,女生天生情感比较细腻,偏于感性思维,比男生更容易感受外界的情绪以及更容易聆听自己的内心感受,而男生则更偏于理性思维,更注重问题的解决和思维方法的运用。 3.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的学业水平差异分析 笔者以学业水平(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为自变量,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为因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1)高中生行为参与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 总体来看,高中生行为参与的学业水平差异非常显著。进一步分析具有实际显著差异的结果包括:学优生的专心现状实际显著好于学中生和学困生;学优生和学中生的钻研现状实际显著好于学困生。此外,时间投入项目不具有学业水平的显著差异,结合问卷设置及课后访谈,笔者认为,可能是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事倍功半,加上一些课外投入时间所进行的学习可能与考试内容关联不大而产生这种结果。 (2)高中生认知参与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 总体来看,高中生认知参与的学业水平差异非常显著,具有实际显著差异的结果包括:学优生的认知参与度显著高于学中生和学困生,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和依赖性的学业水平差异均显著。进一步分析具有实际显著差异的结果包括:学优生和学中生的浅层次策略现状实际显著好于学困生;学优生的深层次策略现状实际显著好于学中生和学困生;学优生的依赖性现状实际显著好于学中生和学困生。 (3)高中生情感参与总体上学业水平差异不显著 总体来看,高中生情感参与的学业水平差异不显著。具体来看,高中生只有在乐趣感和厌倦感上存在显著的学业水平差异,而在焦虑感、成就感和参与意向上则不存在显著的学业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具有实际显著差异的结果包括:学优生的乐趣感平均分明显高于学中生和学困生;而在厌倦感项目上,学优生和学中生(M=3.08)的平均分也显著高于学困生。 (二)高中生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 笔者分别以高中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为因变量,将可能具有影响因素的各预测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 1.行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行为参与最具预测力的是教师的激励和认可,其次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及教学设计。而学校资源越丰富,现代化教学设备越齐全,就越能激发学生行为参与的积极性。 2.认知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认知参与最具预测力的是教师的激励认可,其次是同学之间的支持与友谊、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动机和班级氛围这两项的β值很接近,说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班级氛围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学中生和学困生而言,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大大提升,学习劲头也会更足。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认知参与影响颇大。 3.情感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情感参与最具预测力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越新颖,类型越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意向就越积极,情感投入越多,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也越丰富。此外,教师的激励认可、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也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情感参与有所影响。这些因素中,学习负担对学生的情感参与具有反方向的显著预测力,即学习负担越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就越低。 (三)主要结论 整体而言,高中生课堂参与现状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课堂情感参与水平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成就感和乐趣感方面。而得分最低的是课堂的认知参与,尤其是深层次认知的使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行为认知也需进一步提升。学优生的课堂参与要远远好于学中生和学困生。只有在成就感这一项中,学优生和学中生以及学困生的得分基本持平,这可能是因为学优生对自己要求较高,所以成就感不太容易感受得到。此外,性别在课堂参与度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 高中生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和原有学业水平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具显著预测力。而教师的激励和认可、教学方式以及班级氛围对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发展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师的激励和认可对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课堂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具有明显的预测力;班级氛围则能够显著预测高中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学习负担对高中生的情感参与具有反向预测力,即学习负担越重,情感参与越不积极。 三、提高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一)倡导正面教育,提高参与意识 正面教育是指教师以诸如鼓励、认可、激励等积极向上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方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高中生课堂参与的意识不强,行为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时间投入不足、专心和钻研的程度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这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常常冷漠对待,或者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经常简单粗暴地处理等。因此,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尤其是学困生的长处,并多加鼓励,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从而使其以巨大的热情和信心积极投入到课堂参与中。 (二)丰富教学策略,促进认知参与 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不断变化、始终充满着好奇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不断学习。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能动地汲取知识,保证认知参与顺利有效地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在讲解或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在思考新旧知识联系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认识由浅层顺利过渡到深层。教师也可以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因为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认知,加上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总之,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课堂认知参与。 (三)实施差异教学,完善情感体验 所谓差异教学是指把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设为教学目标,在建立教育检测和教学诊断的基础上,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弹性式管理[2]。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学中生和学困生本身的知识掌握水平不高之外,教师所给予的参与机会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差异教学,针对学生的自身水平、认知和性格等不同情况,多角度发问,关注学中生和学困生,多为这类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空间、增加他们课堂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发问、积极参与,以期让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从而不仅在意识上更是在行动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课堂参与的机会,通过课堂参与感受不同的学习情绪,完善情感体验。高中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以高中化学为例_高中生论文
高中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以高中化学为例_高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