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指的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作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病程时间比较缓慢,患者大部分伴随异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病变组织不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医学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归纳为胃痞、呃逆以及胃脘痛的范畴,正常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几率处于25%到50%之间,通常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属于胃癌的前期病变,但是也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属于胃癌潜伏因素,所以在国外内临床界获得了高度的重视。现在西医还没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方法,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测证实,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有效阻断并且逆转癌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伴随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国内外大量的专家学者认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以及肠化生和胃癌的出现密切相关,特别是肠上皮化生,属于萎缩典型标志与胃癌的前兆。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属于胃癌前病变,将其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三级,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大肠型化生属于真正的癌前病变,所以临床中找到有效阻断胃癌前病变的药物,对于实施胃癌二级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预防癌变、降低胃癌出现几率的主要措施,现在西药缺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式,中医药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大量的经验,根据文献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理想,不但能够逆转腺体萎缩,还能够将不完全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进行逆转。
1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上腹部隐痛、嗳腐吞酸、消瘦、胀满以及食欲不振等,中医学古籍中没有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对应病名,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胃脘痛、嘈杂、胃痞以及虚痞范畴。
文献资料显示,饮食失宜、脾胃虚弱、七情过极和邪毒侵袭属于最常见的治病因素,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为生化之源,脾胃受病那么化源异常,气机不利,时间长会产生血留为瘀,造成胃黏膜萎缩不用,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与胃络瘀阻。另有文献资料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病因为饮食伤胃、脾胃虚弱、肝气犯胃与疫毒客胃,通过观察炎症活动期与静止期,表明脾胃虚弱与虚寒属于病理之本,疫毒、郁热以及淤血属于复发之标。多种致病因素造成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胃失濡养,导致胃黏膜萎缩与变薄,胃固有腺体减少。
2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论治属于中医特色,现在缺少为大部分医生一致认同的辨证分型标准,通过临床医生的自身实践与经验提出的辨证分型存在差异,对陈光伟主任医师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四型,分别为劳倦、久病消耗人体正气,引发脾胃气虚,治疗重点为健脾益气和胃的原则,选取药物为人参15g、焦三仙15g、法半夏15g、山药15g、白术12g、莲子肉12g、茯苓12g、砂仁12g、陈皮12g、甘草3g与木香9g;对于情志不遂与抑郁易怒患者,其中主要为中年女性患者,辩证属于肝胃不和,治疗重点为舒肝理气与健脾和中,选取药物包括香附12g、柴胡12g、川芎12g、郁金12g、白术12g、陈皮12g、厚朴9g、法半夏15g、甘草3g与广木香9g;对于燥热、辛辣香燥以及郁火等非常容易灼伤胃阴,导致胃阴不足,治疗重点为养阴生津与益胃清热,选取药物包括枸杞子12g、沙参12g、知母12g、麦冬12g、扁豆12g、石斛12g、天花粉12g、生地12g、白术12g。芍药15g、甘草3g与芦根15g;对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是过饮烈酒,造成脾胃湿热,治疗重点为健脾祛湿与清热化湿,所选药物包括藿香15g、白术12g、半夏12g、栀子9g、厚朴9g、茯苓12g、薏苡仁30g、甘草3g、砂仁9g、黄连6f与白蔻仁9g。
谢晶日教授认为,采取分期辨证论治的原则,早期以实为主,针对脾胃湿热证患者需要开展清热燥湿治疗,针对气滞血瘀证患者开展益气活血与化淤止痛治疗,中期虚实夹杂,大部分属于肝郁脾虚证,治疗重点为疏肝健脾,晚期以虚为主,针对中焦虚寒证患者开展温中健脾治疗,针对气阴两虚证患者开展补气滋阴治疗,同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会产生不同证型相兼的情况,所以治疗原则需要灵活掌握。
傅宗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存在深入的研究,认为治疗肝气犯胃型患者,需要保证用药的性情平和,兼具疏肝和养阴原则,治疗胃阴不足患者,需要加强滋而不腻,不会妨碍到患者脾运,针对脾气亏虚型患者,重视药物的温而不燥,避免伤害到胃阴,因病致瘀患者需要结合活血化瘀法和养阴健脾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为临床医师自身实践存在侧重点,所以造成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为治疗带来难度,文献资料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开展统计,结果表明,依照发病率的高低排序能够分为:脾胃气虚,占总发病率的38%,胃阴不足,占总发病率的25.3%,脾胃虚寒,占总发病率的12%,脾胃湿热,占总发病率的10%,肝胃气滞,占总发病率的7%,脾胃郁热,占总发病率的4.7%,胃络瘀阻,占总发病率的3%[1]。
3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方加减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为临床统一辨证分型带来难度,部分专家将辨病和辩证有效结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创建基础方,将辩证简化,临床中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文献资料中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辩证中主要为脾胃虚寒与气机阻滞最常见,选取经验方调气温中方,包括厚朴12g、良姜3g、木香9g、香附9g、白蔻仁12g与丁香6g,治疗所选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和应用温胃舒胶囊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接受调气温中方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以及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显著由于接受温胃舒胶囊治疗的对照组,表明调气温中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理想。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各类因素全部会引发脾胃虚弱,因此采取黄芪建中汤进行健脾与缓解止痛治疗,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维酶素片治疗的对照组[2]。
文献资料中将脾虚血瘀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认为脾虚血瘀阻络与虚实夹杂是贯穿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因此采取自拟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组方包括黄芪30g、当归15g、党参20g、枳壳12g、白术20g、桂枝10g、丹参20g、甘草6g、木瓜12g赤芍20g、三七粉,对照组患者接受胃复春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接受自拟补脾通络方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4.4%,接受胃复春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主要病机为瘀毒交蕴,脾胃虚弱,大剂量藤梨根存在活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的效果,能够截断与扭转病势,自拟藤莪清淤方包括藤梨根90g到180g,田基黄30g、苏梗9g、莪术21g、延胡索21g、生薏苡仁30g与白花蛇舌草30g,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胃镜病理学检查效果与中医症候改善显著优于接受胃复春治疗患者[3]。
对于脾虚气滞病机,采取四君子汤联合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能够发挥疏肝健脾与消滞和胃的作用,化裁而成参枳消萎汤,组方包括陈皮10g、人参10g、枳实15g、柴胡10g、当归10g、炙甘草6g、丹参10g、八月扎6g、木香10g、草豆蔻10g、黄连3g、法半夏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病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接受胃苏颗粒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同时患者的TFF3水平明显降低,胃泌素17水平显著上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参枳消萎汤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逆转癌前病变[4]。
对于胃阴不足患者采取养阴活胃合剂治疗,组方包括芦根10g、丹皮10g、茯苓15g、鸡内金10g、莪术6g、白术10g、旋复花12g、海嫖蛸12g、炙甘草6g、砂仁10g、远志6g,治疗胃阴不足、胃络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腺体萎缩与肠化,治疗效果是利用抑制TLRs信号转导通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5]。
对于脾胃湿热患者,脾虚与胃气郁而化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病机,所以采取健脾活萎方治疗,组方包括白茯苓12g、党参12g、广木香6g、白花蛇舌草9g、焦白术12g、西砂仁3g、甘草6g与蜀羊泉9g,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胃脘灼热等脾胃症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理积分,逆转并且阻止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6]。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和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文献资料显示,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癌前病变。另有文献资料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组接受口服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安胃汤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胃黏膜TFF2与NF-kB表达,治疗有效率、升高质量与中医正好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
小结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存在优势。辨证论治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但是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欠缺典型性,因此临床症状与体征和病变严重程度存在不一致表现非常多见,单纯采取传统四诊获得信息加以辩证,非常容易造成辩证复杂现象,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同时慢性萎缩性胃炎辩证始终没有一个标准,各个学者依照自身理解开展辩证,造成证型繁杂[8]。胃镜属于现代医学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采取胃镜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并且作为辩证依据,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5):345 - 349
[2]伊凡,何小艳,郭红梅,等.养阴活胃合剂对 CAG 大鼠胃黏膜细胞 TLRs 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J] .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26 - 1931
[3]霍炳杰,常靓,刘羽,等.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胃黏膜 TFF2、NF -κ B 的影响分析 [ J] .中药材,2016,39(6):1419 - 1421
[4]张玉峰,刘新爱,叶坤英,等.参枳消萎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肝胃气滞证)变转归的影响[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4):174 - 177
[5]陶智会,阙任烨,刘晓琳,等.健脾活萎方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60 例 [ 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586 -2590
[6]曾韦苹,伊凡,郭红梅,等.养阴活胃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2):133 -136
[7]刘永年,黄永澄,朱翔,等.疑难病临床家傅宗翰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16,48(5):1 - 5
[8]何天富,何蓉.何善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J] .广西中医药,2013,36(6):48 - 51
论文作者:陈慧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萎缩性胃炎论文; 患者论文; 脾胃论文; 化生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白术论文; 胃癌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