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波,周保昌,丁鑫,阿古拉,李旻辉[1](2022)在《《蒙医方剂全书》中泻脉剂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蒙医方剂全书》中泻脉剂用药规律,为泻脉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蒙医方剂全书》中搜集的泻脉剂,建立数据库,并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药物性、味、功效等频数分析,同时运用R studio软件对泻脉剂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搜集泻脉剂36首,含药物137味。挖掘出高频药物23味(频数≥5),其中斑蝥出现频率最高,为94.44%(34/36),其次为白硇砂、麝香、螃蟹、诃子、白豆蔻;高频药物以温、凉、平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功效以利尿、消肿、调胃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34条,其中白硇砂和斑蝥支持度最高,为50.00%;高频药物聚为4类。结论:《蒙医方剂全书》中泻脉剂体现了辛开苦降和培土扶正并用的配伍思路。
赵鹿[2](2021)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嘎日迪-13味丸又名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丁香、人工麝香、磁石(煅)、珊瑚(制)、甘草、肉豆蔻、珍珠(制)、沉香、禹粮土组成,主要功能祛风通窍、舒筋活血、安神消“协日乌素”。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偏瘫、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疼痛等,然而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创新理论,以蒙药经典方剂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位研究,发现和追踪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阐明扎冲十三味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提升蒙药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课题将以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表征,接着对入血成分、组织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应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各单味药气-味表征归属研究,最后通过主要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寻找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鉴定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结合Peakview/Masterview数据处理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进行分析,分别于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对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合物进行快速表征和识别,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其中17个来源于诃子,主要为鞣质类和酚酸类;20个来源于甘草,主要为黄酮类;15个来源于肉豆蔻,主要为黄酮类和挥发油类;10个来源于珊瑚,主要为黄酮类;12个来源于丁香,主要为挥发油类;7个来源于沉香,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7个来源于木香,主要为倍半萜类;5个来源于珍珠,主要为氨基酸类;8个来源于石菖蒲,主要为挥发油类;3个来源于制草乌,主要是生物碱类;3个来源于麝香,主要为挥发油类。对扎冲十三味丸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经过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优化实验条件得到扎冲十三味丸正己烷提取液的总离子流图,利用NIST11数据库检索、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筛选其中匹配值大于70的化合物,共鉴定出4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7.11%,主要成分有丁香酚、麝香酮、β-细辛脑、乙酰丁香酚等。2扎冲十三味丸入血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的基础上,对其入血成分进行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收集大鼠给药后的血浆样品。采用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4.6×150 mm,5 um),以甲醇(A相)、0.05%乙酸水(B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再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空白血浆、给药后血浆的图谱数据进行比对处理。结果从大鼠给药后血浆中检测到30个原型化合物,包括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麝香酮、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等。3扎冲十三味丸组织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入血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扎冲十三味丸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收集脑、心、肺、脾、肾、肝6种组织样品,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比分析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各空白组织、给药后组织的图谱数据进行对比处理,结果从脑组织中检测到11个成分,心组织中10个成分,肺组织中12个成分,脾组织中10个成分,肾组织中13个成分,肝组织中11个成分,其中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甘草素、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乌头碱、谷氨酸等分布较多。4扎冲十三味丸药性研究-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气-味表征归属采用HeraclesⅡ电子鼻和Astree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进行表征,并采用Alpha sof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选用37种样品,包括10种饮片类提取液,23种单体成分溶液和4种对照样品溶液,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区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单味药(肉豆蔻、制草乌、木香、麝香、石菖蒲、沉香、珊瑚、甘草、诃子、丁香提取液)之间相互无干扰。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单味药判别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扎冲十三味丸的单味药可以被区分,基本明确了各单体成分的气味归属,其中电子鼻电子舌共同识别到的辛味成分是去氢二异丁香酚、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α-细辛醚、丁香酚、吉马酮。5利用网络药理学阐述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STRING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靶点以及脑血管疾病相关靶标,将化合物-疾病二者共同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建立药物靶蛋白-疾病靶蛋白(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制作“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并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靶点有ALB、CASP3、MMP-2、MMP-3、MMP-9、PLG、JAK2、MAPK等,主要与炎症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激素相关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VEGF信号等25条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综合上述“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甘草素、甘草苷、鞣花酸、槲皮素、绿原酸、α-细辛醚、去氢二异丁香酚、肉豆蔻木脂素、麝香酮、金丝桃苷、丹皮酚、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沉香四醇、精氨酸19个成分可能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为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
多兰[3](2021)在《诃子提取物对乌头碱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提取诃子中的有效成分研究蒙药诃子对草乌中的主要成分乌头碱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阐明蒙药诃子解草乌毒性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以及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揭示蒙药诃子减轻草乌中的主要成分乌头碱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进一步对阐明诃子可解草乌毒性的原理。方法:实验一:待H9C2心肌细胞长满80%-90%之后,倒掉培养基用PBS洗两次之后加入1ml的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2min,2min后将加入倍数量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停止消化。用微量加样器将皿中脱落下的细胞吹打下来,吸到15ml的离心管中,以1000r/min的转速转5min来进行细胞离心。离心好的细胞上清倒掉,加入适量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吹打。将吹打好的细胞悬液用微量加样器的吸取1ml,用细胞计数器进行计算。加入适量的完全培养基将细胞稀释到每孔1×104后,将心肌细胞随机种于H9C2 96孔板中,100μl/孔。待细胞铺满孔板时更换无血清培养基96 12小时,再给予不同浓度的乌头碱进一步筛选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测定H9C2 IC50。确定乌头碱损伤浓度后与上述步骤一样将心肌细胞预先给予乌头碱损伤后在96孔板中再给予不同浓度的诃子水提取物和诃子醇提物继续培养6h、、、12h 24h48h。然后将药液吸弃后加入100μl的无血清培养基和10μl的CCK-8继续培养2h。2h后用酶标仪测定OD值,筛选出两种提取物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测定细胞分泌出的、LDH CK-MB、Ca+、等SOD的释放量以及MDA和细胞凋亡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揭示诃子在酶与氧化损伤等方面对乌头碱的解毒功效。实验二:与实验一的细胞培养步骤一样,将适量的完全培养基将细胞稀释到每孔3×105后,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种于6孔板中,2ml/孔。待细胞铺满孔板时6更换无血清培养基12小时,再给予乌头碱进行损伤24h后用PBS来洗两遍后用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出来的诃子水提物和诃子醇提物来进行损伤保护。给药完后用预冷的PBS洗两遍再每孔加入500μl的RNAISO Puls静放5min。用微量加样器吸取到EP管里静放5min后加入以RNAISO Puls1/5体积的氯仿后把盖子盖好后剧烈震荡15s后静放10min后放入到预冷的4℃离心机中12000/min转速转10min。离心过后小心吸取上清液到新的EP管里,再加入同样体积的异丙醇轻轻震荡后放置10min,后加入到离心机里离心12000/min的转速转10min。离心过后管里下方会出现沉淀,将上清液弃去,加入1ml的70%的乙醇盖好盖子后上下振动后放入离心机中12000/min转速转5min。将上清液弃去,把盖子敞开5-10min,挥发乙醇,加入20μl的RNASE-Free water混合均匀。用RNA浓度测定仪器来测定各个组别的RNA浓度,让其q PCR上样量为3-5μl。将制备好的混合液加入到八连管中,用微量加样器混合均匀后用热循环仪孵育℃42 2min。再加入5μl 4×ⅢHifair super Mix plus孵育25℃5min、55℃15min、85℃5min。得到的c DNA以反应体系的说明来制备混合液。八连管加入2μl的样品以及的反应液。18μ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将考察蒙药诃子对心脏离子通道基因RT-PCR SCN5A(钠通道基因)、Ry R(钙通道基因)以及(钾通道基因)2 KCNJ2 m RNA活性的影响。实验三:与实验一的细胞培养步骤一样,将适量的完全培养基将细胞稀释到每孔3×105后,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种于6孔板中,2ml/孔。待细胞铺满6孔板时更换无血清培养基12小时,再给予乌头碱进行损伤24h后用PBS来洗两遍后用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出来的诃子水提物和诃子醇提物来进行损伤保护。给药完后用预冷的PBS洗两遍再每孔放入蛋白抑制液细胞5min后再加入RIPA裂解液用微量加样器来半小时刮细胞,得到的液体放入1.5ml的离心管中,此操作全程在冰上进行。后放到预冷的4℃低温高速离心集中离心12000/5min。离心后吸取上清液到新的EP管中,用BCA法来进行测定蛋白。预先制备好电泳液来进行电泳。把PAGE胶从板子上弄下来后进行将蛋白进行PVDF转模。以室温条件下封闭1h。用新制备好的封闭液将I抗稀释,将蛋白的抗体的比例为1:500,放置4℃环境孵育I抗过夜。用TBST液将摸洗三遍,每遍5min。封闭液将I抗对应的Ⅱ抗稀释孵育室温1h。用TBST液洗三遍,每遍5min。以1:1的比例将A液与B液混合好后将同时滴入膜上60s,后用吸水纸小心吸取显色液,在上面盖上一层平整的透明纸。将其放入暗盒中压胶。扫描分析图片。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来检测蒙药诃子对心脏离子通道基因上的蛋白SCN5A(钠通道蛋白)、Ry R(钙通道蛋白)以及2 KCNJ2(钾通道蛋白)的变化来揭示蒙药诃子减轻乌头碱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实验一:通过利用酶标仪考察不同时间段大鼠H9C2心肌细胞乌头碱损伤程度,发现随着乌头碱的浓度的增加心肌细胞形态异常,细胞膜破损;用乌头碱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24h的为IC50 36.36μmol/l,48h的IC50为12.15μmol/l。根据实验情况确定浓度的乌头碱给药30μmol/l24h为乌头碱损伤模型。用两种方法提取的诃子提取物对乌头碱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的结果来看,发现当24h时,0.5μg/ml诃子水提物和0.5μg/ml诃子醇提物都有解乌头碱的毒性(P<),0.05 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6%和80%。确定0.5μg/ml为两种提取物的浓度后再进行测定相关指标。在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发现,对照组的LDH释放率为0.1010nmol/ml,乌头碱组的LDH释放率为0.1850nmol/ml、诃子水提物组的LDH释放率为0.0590nmol/ml,诃子醇提物组的LDH释放率为0.0680nmol/ml。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LDH释放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方法提取到的诃子提取物的LDH释放率降低(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都有很明显的差异(P<0.001)。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时发现,对照组的CK-MB的释放率为1.0220ng/ml,乌头碱组的CK-MB的释放率为1.9465ng/ml,诃子水提物组的CK-MB的释放率为0.4475ng/ml,诃子醇提物组的CK-MB的释放率为0.4365ng/ml.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CK-MB的释放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诃子水提物组的CK-MB的释放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诃子醇提物组的CK-MB的释放率下降(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提取物的CK-MB释放率都有很明显的降低(P<0.001)。在检测钙离子时发现,对照组的钙离子为1.0455mmol/l,乌头碱组的钙离子为2.2650mmol/l,诃子水提物的钙离子为1.1585mmol/l,诃子醇提物的钙离子为1.2315mmol/l。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钙离子有很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诃子水提物的钙离子释放率有明显的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诃子醇提物的钙离子释放率有很明显的升高(P<0.001)。与乌头碱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钙离子释放率有很明显的降低(P<0.0001)。在检测丙二醛(MDA)发现,对照组的MDA为0.5491nmol/ml,乌头碱组的MDA为1.2920nmol/ml,诃子水提物组的MDA为0.6783nmol/ml,诃子醇提物组的MDA为0.7267nmol/ml。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MDA释放率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MDA释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MDA释放率明显降低且无差异(P>)。在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0.05(SOD)发现,对照组的SOD释放率为0.4180U/ml,乌头碱组的SOD释放率为0.0205U/ml,诃子水提物组的SOD释放率为1.0490U/ml,诃子醇提物组的SOD释放率为1.0925U/ml。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SOD释放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SOD释放率均有很明显升高(P<0.0001)。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SOD释放率有很明显的升高(P<)。在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中发现0.0001,对照组的凋亡率为0%,乌头碱组的凋亡率为4.7%,诃子水提物组的凋亡率为2.9%,诃子醇提物1.4%。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凋亡率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提取物的凋亡率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凋亡率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凋亡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无差异(P>0.05)。实验二:利用q P实时荧光定量在检测心脏离子通道相关的基因时发现,CR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SCN5A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提取物组的SCN5A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均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的SCN5A基因均有明显的下调(P<0.01)。在检测KCNJ2(钾离子通道基因)基因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乌头碱组的KCNJ2基因的表达降低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KCNJ2基因的表达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的水提物组的KCNJ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的醇提物组的KCNJ2基因的表达升高且无差异(P>0.05)。在检测Ry R2(钙离子通道基因)基因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降低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诃子水提取物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升高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诃子醇提取物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的水提物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的水提物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升高且无差异(P>0.05)。诃子的醇提物组的Ry R2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实验三: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律失常有关的离子通道蛋白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能够上调SCN5A蛋白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SCN5A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且无差义(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SCN5A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在检测KCNJ2(钾离子通道基因)蛋白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能够下调KCNJ2蛋白的表达(P<0.05)。在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KCNJ2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且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KCNJ2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且无差异(P>0.05)。在检测Ry R2(钙离子通道基因)蛋白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组能够下调Ry R2蛋白的表达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诃子提取物组的Ry R2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且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水提取物组能够上调Ry R2蛋白的表达,差异无差异(P>0.05)。与乌头碱组相比,诃子醇提取物组能够上调Ry R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从实验结果上来看,诃子提取物对乌头碱所致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减轻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DH、CK-MB的释放率以及上调SOD的释放率来保护心脏。在氧化损伤方面,诃子能够下调MDA的释放率来保护心脏。在细胞凋亡方面,诃子能够下降凋亡率来保护心脏。在基因方面,乌头碱能够上调SCN5A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KCNJ2基因和Ry R2基因的表达来对心肌细胞进行损伤。诃子提取物能够下调SCN5A基因的表达以及上调KCNJ2基因和Ry R2基因的表达来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在蛋白方面,乌头碱能够上调SCN5A蛋白的表达以及下调KCNJ2蛋白和Ry R2蛋白的表达来对心肌细胞进行损伤。诃子提取物能够下调SCN5A蛋白的表达以及上调KCNJ2蛋白和Ry R2蛋白的表达来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从中进一步知道诃子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是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调节离子通道,凋亡有关。
斯日古楞[4](2021)在《基于传统质量指标的蒙药材草乌炮制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据传统蒙医药学理论,应用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蒙药诃子汤炮制草乌口尝有轻微麻舌感和内涵生物碱的相互联系及传统炮制方法进行分析,为药用草乌安全性提供参考资料。研究方法:1.生物碱定量分析:对三种不同蒙医医院用的草乌样品进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对照品制备方法是取乌头碱标准品1.5mg、次乌头碱标准品0.9mg、新乌头碱标准品5.0mg、苯甲酰乌头碱标准品1.5mg、苯甲酰次乌头碱0.9mg、苯甲酰新乌头碱5.0mg,加入异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10ml。样品制备方法是取草乌粉末2g,置入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 Hz;水温在25℃以下)30min,放冷,在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乙酸乙脂(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密塞,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将标准品溶液及样品溶液取10ul,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2.量化口尝有轻微麻舌感:将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收集的药用制草乌和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取来的生草乌用传统炮制方法炮制的自制草乌各取直径为0.5 cm,聘请医院制剂工作人员10名随机口尝。记录其炮制品大小,品尝部位、品尝时间、轻微麻舌感产生时间、轻微麻舌感维持时间。3.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草乌样品急性毒性。预试验测量Dmin和Dmax。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随机分为给药组、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开始16h禁食、不禁水。以1:0.8稀释,制备种浓度草乌液,将6 6种浓度草乌液以浓度对0.2ml/10g 6组小鼠灌胃,观察症状、体征。给药后,前2小时每15分钟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给药2小时-4小时,每30分钟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给药4小时-8小时,每1小时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给药24小时,每日观察一次、并记录症状、体征,观察14天。4.符合传统炮制规范标准的草乌止痛、消肿药理实验:⑴SD大鼠80只、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不同蒙医医院用的制草乌同等剂量灌胃。各组大鼠给药7d,试验第7d标记各组大鼠左侧足趾凸出部位。应用YLS测试仪测量工具测量大鼠左侧足趾。给药-7b 1h后,大鼠左侧足掌注射卡拉胶,皮下注射,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0.1ml 0.5h、1h、1.5h、2h、4h、6h测量大鼠左侧足趾。给药前后左侧足趾大小差异为大鼠足趾肿胀大小。观察、对比各时间段给药组、模型组左侧足趾大小。⑵昆明小鼠80只、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不同蒙医医院用的制草乌同等剂量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试验最后一天给药后小时,小鼠腹腔注射10d 0.5 0.醋酸溶液6%0.1ml/10g造模。造模成功后记录20min内潜伏期及扭体次数。观察指标为:⑴半数致死量(LD50);⑵给药期间各组小鼠体重变化;⑶各组大鼠左侧足趾肿胀大小;⑷各组小鼠扭体次数及潜伏期。结果:1.对三个不同蒙医医院制剂室收集的制草乌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结果为:总双酯型生物碱降低率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即炮制草乌总双酯型生物碱流失率为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收集的蒙药草乌最少,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收集的蒙药草乌为最多。蒙医医院制剂室收集后自制草乌总双酯型生物碱降低率为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即自制草乌总双酯型生物碱流失率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收集后自制草乌最少,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收集后自制草乌最多。由此得出结论总双酯型生物碱降低率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最多,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最少。总结以上结果:炮制草乌总双酯型生物碱降低率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即炮制草乌总双酯型生物碱流失率为阿鲁科尔沁蒙医医院收集的蒙药草乌最少,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最多。因此事实证明,无论传统诃子汤炮草乌方法,烘制草乌,蒙医院用炮制草乌方法都能解草乌毒性成分,达到炮制作用。2.诃子汤炮制草乌传统标准为把10kg草乌,放入3kg诃子在30L水里煮得到的汤里,室温浸泡用汤泡1至3天,隔两个小时翻动一次,自然干燥,每天翻动5-6次。3.量化口尝有轻微麻舌感试验得出结论:传统诃子汤炮制的草乌取0.5 cm,用门牙嚼10-30秒,从舌尖开始有轻微麻舌感,轻微麻舌维持时间为67.9±41.61至99.5±47.18min,开始轻微麻舌时间为1.86±1.19至2.48±1.45min,还有诃子汤炮制草乌轻微麻舌感与口尝者个体相关。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为:Bliss算法得出LD50为1.198g/kg,95%可信区间为0.9901.381。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看,本样品属于3级,低毒。5.传统诃子汤炮制法炮制草乌止痛、消肿药理实验结果为:⑴试验前各族大鼠左侧足趾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0.5小时开始肿胀至6小时。造模成功后与模型组比较制草乌A-a组、制草乌B-b组、制草乌C-c组、制草乌A-a’组、制草乌B-b’组、制草乌’组、烘制草乌组、饮片组有消肿趋势C-c p<0.05。足趾大小比较后得出结论制草乌A-a’组消肿药理作用最佳。⑵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潜伏期普遍增加(p<0.05)。潜伏期最短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和饮片组(p<0.05)。扭体次数最大的是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扭体抑制率最大的是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组,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组。因此知道制草乌C-c’组扭体潜伏期最长,扭体抑制率最高。由此得出结论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药用自制草乌止痛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收集于三个不同蒙医医院制剂室的草乌样品和用传统炮制方法(诃子汤炮制法)自制的样品的六种生物碱含量,并对比得到的结论为用传统炮制方法自制的草乌含量比生草乌较低,比蒙医医院药用制草乌较高。初步得出结论,口尝有轻微麻舌感为适度的炮制品口尝操作试验中,传统诃子汤炮制的草乌取直径为0.5 cm,用门牙嚼10-30秒,从舌尖开始有轻微麻舌感,轻微麻舌维持时间为67.9±41.61至99.5±47.18分钟,开始轻微麻舌时间为1.86±1.19至2.48±1.45分钟,还有诃子汤炮制草乌轻微麻舌感与口尝者个体相关。制草乌止痛、消肿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炮制方法自制的草乌药理作用更佳。
赵鹿,廖翠萍,杨秀娟,董世奇,樊慧蓉,刘昌孝[5](2020)在《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文中研究表明诃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在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均有分布,诃子在我国中医临床用药广泛,在蒙药、藏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诃子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酚酸类、鞣质类、三萜类、脂肪族类、黄酮类、挥发油、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解毒、抗菌、强心、抗炎、免疫调节、抗微生物、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文献,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诃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药动学、新临床用途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诃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为诃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澈力木格[6](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蒙药草乌毒性与烘制减毒作用原理研究》文中指出草乌(AconitiKusnezoffi Radix.)是中药和蒙药最有常用的的药材之一。为了更全面的开发草乌的应用,一种传统的草乌炮制方法熏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烘制方法,以降低生药的毒性。为了探究烘制减毒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给Wistar大鼠灌胃21天生草乌、烘草乌和制草乌,采用肝脏、血清及尿液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生草乌、烘草乌和制草乌组大鼠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草乌治疗疼痛、风湿和炎症等症状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作用机制,试图从整体角度更全面的说明蒙药草乌的毒性和烘制减毒作用机制。目的:1.选出符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且具有蒙医药代表性的蒙药草乌。2.通过做组织病理切片看生草乌、烘草乌、制草乌对各个组织的毒性。3.采集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肝脏、尿液和血清样本做非靶标代谢组学测试,选出差异代谢物,定烘草乌组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并作相对含量分析。4.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草乌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直接作用网络。方法:1.先用HPLC法测定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中乌头原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碱等六种主要生物碱;2.再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再给药21天,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征变化及心、肝、脾、肺、肾、脊髓、脑神经、坐骨神经、胃等九个组织的病理变化;3.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再给药21天,采集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血清和肝脏样本,运用UPLC-Q/TOF-MS/MS技术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利用MetaboAnalyst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同时满足差异倍差异倍数(Foldchange,FC)≥1.2 或≤0.8,q-value<0.05 以及 OPLS-DA 模式下的VIP≥1.0的模型组不同造模阶段及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血清和肝脏的差异代谢物,通过检索HMDB等数据库、热图聚类分析及Venn图分析得到空白对照组对比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的共有差异代谢物,将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代谢通路及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对空白对照组、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各组大鼠的尿液、血清及尿液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从血清和肝脏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制草乌治疗等疾病的差异代谢物及靶标代谢通路;4.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草乌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直接作用网络及STRING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作用通路(KEGG)富集分析。结果:1.根据HPLC法测定出的生草乌的双酯型乌头碱:3.2217mg·g-1单酯型乌头碱:0.4981mg·g-1、烘草乌组的双酯型乌头碱:0.3271 mg·g-1单酯型乌头碱:4.3883 mg·g-1、市售制草乌组的单酯型乌头碱:0.6046mg·g-1。均符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2.空白对照组、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四组给药21天后取心、肝、脾、肺、肾、脊神经、脑组织、坐骨神经、胃等九个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脑组织、坐骨神经未发现病理变化;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胃、脊髓除了生草乌组的少数大鼠其他组未见病理变化;肾脏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他组的有些许病理变化。3.从肝脏、血清和尿液样本中共筛选得到33种潜在的代谢标志物(肝脏15种、血清9种、尿液9种)可能与烘草乌解毒和药效作用机制相关。经烘草乌组对比空白对照组后选了差异代谢物做相对含量分析,从肝脏中选出L-亮氨酸、乙酸、L-谷氨酰胺、L-组氨酸、L-精氨酸、α-亚麻酸、牛磺胆酸、丙酮酸、苯二甲酸、丙酮醛、二氢尿嘧啶、岩藻糖1-磷酸、亚油酸、L-蛋氨酸、顺乌头酸等15个差异代谢物作为肝脏生物标志物;利用代谢组学数据归一化后的Mean值来表示对非靶标代谢组中筛选出的生物标记物相对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烘草乌组大鼠的L-精氨酸、α-亚麻酸、苯二甲酸、二氢尿嘧啶、亚油酸的相对含量显着上升(P<0.05),L-亮氨酸、乙酸、L-谷氨酰胺、L-组氨酸、牛磺胆酸、丙酮酸、丙酮醛、岩藻糖1-磷酸、L-蛋氨酸、顺乌头酸的相对含量显着下将(P<0.05)。通过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涉及牛磺酸和低钙氨酸代谢,氮代谢,组氨酸代谢,酮体的合成与降解,α-亚麻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亚油酸、维生素B6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等13个代谢通路;从血清中选出L-脯氨酸、L-蛋氨酸、L-苯丙氨酸、硬脂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顺乌头酸、L-岩藻糖、山梨醇等9个差异代谢物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利用代谢组学数据归一化后的Mean值来表示对非靶标代谢组中筛选出的生物标记物相对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烘草乌组大鼠的硬脂酸、L-谷氨酰胺、顺乌头酸、L-岩藻糖的相对含量显着上升(P<0.05),L-脯氨酸、L-蛋氨酸、L-苯丙氨酸、L-天冬酰胺、山梨醇的相对含量显着下将(P<0.05)。通过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烘草乌代谢涉及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等13个代谢通路;从尿液中选出异烟酸、9-顺式视黄醇、N-乙酰-L-天冬氨酸、L-缬氨酸、3-脱氢木素、2-脱氧肾上腺素、3-甲基硫丙酸、1-吡咯啉-2-羧酸、脱氧胞苷等9个差异代谢物作为尿液生物标志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烘草乌组大鼠的异烟酸、9-顺式视黄醇、N-乙酰-L-天冬氨酸、L-缬氨酸、3-脱氢木素是上调(P<0.05),2-脱氧肾上腺素、3-甲基硫丙酸、1-吡咯啉-2-羧酸、脱氧胞苷是下调(P<0.05)。通过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4个代谢通路;综合分析肝脏、血清和尿液相关的代谢通路表明烘草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内(肝脏13个、血清13个、尿液4个)共30个代谢路径进行解毒及发挥药效作用。4.草乌中有8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82个及相关疾病113种。“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显示草乌主要通过Izoteolin 活性成分,作用于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1,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1,Androgen receptor,Sodium channel protein type 5 subunit alpha,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5,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4 Retinoic acid receptor RXR-alpha,Delta-type opioid receptor,Acetylcholinesterase,Alpha-1B adrenergic receptor,Sodium-dependent dopamine transporter,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Alpha-1D adrenergic receptor,Sodium-dependent serotonin transporter,Mu-type opioidreceptor,Alpha-1A adrenergic receptor等关键靶点发挥药效作用于多种疾病。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草乌通过调控 PTGS1,CHRM3,CHRM1,AR,SCN5A,PTGS2,RXRA,OPRD1,ACHE,ADRA1B,SLC6A3,ADRB2,ADRA1D,SLC6A4,OPRM1,ADRA1A等靶点起到了镇痛和止痛的作用。通过调节PTGS1,CHRM3,AR,PTGS2,OPRD1,SLC6A4,OPRM1等靶点作用于风湿病通路。通过调节PTGS1,CHRM3,CHRM1,AR,SCN5A,CHRM5,PTGS2,RXRA,OPRD1,ACHE,ADRA1B,SLC6A3,ADRB2,ADRA1D,SLC6A4,OPRM1,ADRA1A 等靶点作用于炎症通路。表明草乌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发挥药效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结论:1.从内蒙古包头乌拉山采到了符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的生草乌,通过烘制得到的烘草乌也符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2.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生草乌组、烘草乌组、制草乌组大鼠给药21天后,三种药对脑组织、坐骨神经未发现损伤,对肾脏有轻微毒性;生草乌对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胃、脊髓有一定毒性;3.从烘草乌组肝脏、血清和尿液样本中共筛选得到33种潜在的代谢标志物(肝脏15种、血清9种、尿液9种)可能与烘草乌减毒和药效作用机制相关。肝脏、血清和尿液相关的代谢通路表明烘草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内(肝脏13个、血清13个、尿液4个)共30个代谢路径进行解毒及发挥药效作用;4.草乌通过调控CACNA1A、CHRM2、CHRM4、CNR1、KCNJ10、PTGS2、SCN11A、SCN5A 和 TACR2 等靶点起到了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为揭示草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关联的生物效应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赵思琦[7](2017)在《诃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消化系统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也在药物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动物摄入一定量的诃子时,会导致消化系统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诃子,而经炮制后的茜草制诃子和白狼毒制诃子相比生诃子有更好的疗效。目前有关诃子对动物消化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关于诃子及其炮制品对消化系统形态学及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21日龄昆明种SPF级小鼠182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灌胃给药高低两个剂量(4.0g/kg、1.Og/kg)的生药诃子、白狼毒制诃子、茜草制诃子和对照组(0.1g生理盐水/1Og)28日。用光镜、电镜技术、AB-PAS染色法、Grimelius银染法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肠道粘蛋白和内分泌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诃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消化系统功能影响的规律及作用机理。其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茜草制诃子、白狼毒制诃子和原药诃子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在给药28d后显着增加(p<0.01或p<0.05)。光镜结果显示各给药组消化系统在给药后均未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给药组小肠绒毛上皮完整。与对照组相比,给药28 d后茜草制诃子、白狼毒制诃子和原药诃子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除白狼毒制诃子低剂量组和原药诃子高剂量组以外)和绒毛隐窝比值显着增加(p<0.01或p<0.05)。电镜结果显示,给药28d后原药诃子、白狼毒制诃子和茜草制诃子各高剂量组十二指肠吸收细胞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线粒体嵴清晰可见、胞质电子密度均匀;肝脏肝细胞核大而空亮、胞质糖原颗粒分布均匀。AB-PAS染色结果显示,试验期间给药组Ⅱ型和Ⅳ型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茜草制诃子和白狼毒制诃子组仅在空肠至直肠段的杯状细胞数量显着增加,同时其各肠段杯状细胞数量在给药28 d后显着高于原药诃子低剂量组(p<0.01或 p<0.05)。Grimelius染色发现,给药组在胃体部和胃幽门中的嗜银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7 d原药诃子高、低剂量组和14 d原药诃子低剂量组除外),茜草制诃子和白狼毒制诃子各肠段嗜银细胞数量在给药21和28 d后显着增加(p<0.01 或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茜草制诃子和白狼毒制诃子组5-HT和SS的蛋白表达量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7 d白狼毒制诃子组和14 d白狼毒制诃子低剂量组5-HT外);GAS蛋白表达量在胃幽门和十二指肠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7 d白狼毒制诃子组外)。结果表明,给小鼠灌胃4.0g/kg和1.0g/kg的诃子及其炮制品药液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小肠发育,引起杯状细胞,嗜银细胞和GAS的表达增加,5-HT和SS的表达下降,从而对消化系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王嘉伦[8](2016)在《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传统医药学的简称,是蒙古族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积累出的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蒙药治疗疾病一直是蒙古族人民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随着蒙药确切疗效逐渐被肯定,蒙药也渐渐应用于全国各地,因此,本论文从文献入手,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进行了挖掘整理研究,以期提高蒙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并为蒙药的毒性研究做出相应贡献。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论文简单梳理了蒙药发展情况及蒙医药基本理论,从而发现蒙古族人民应用蒙药的历史颇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蒙药的合理应用也十分重视,因此论文从蒙医药经典文献中进一步挖掘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是可行的;论文对现代蒙药毒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蒙药安全用药研究多集中于蒙药毒性评价的实验研究方面,毒及毒性相关文献研究较少,虽有蒙成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但是对蒙药临床安全用药的总结也较少,因此论文基于文献对蒙药安全用药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2.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相关文献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毒”相关记载,挖掘整理了蒙药的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发现经典典籍中“毒”的概念包涵很广,涉及病因、病症及药物三个方面,其中对药物毒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也有详尽的记载,证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中已形成蒙药毒性理论的雏形,古今语言模式存在不同,现今“安全用药”的思想存在于蒙药的这种毒性理论雏形之中;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药正典》、《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记载,从三部典籍中汇集出毒性药物78种,结果发现,蒙医药当代经典典籍相较于古代而言,毒性药物的记载数量增多,表明当代对药物毒性及用药安全重视度提升,而古代典籍中一些未记录于当代典籍中的毒性药物,部分已被现代实验证明具有一定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明确或可能的减毒方法记载,结果发现,存在着减毒目的明确的炮制方法的蒙药共48种,论文通过对蒙药方剂所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20组含毒性蒙药的药对,分析认为部分蒙药存在着与毒性蒙药配伍减毒的可能性,论文从典籍中归纳出4类用于服用蒙药的药引,分析认为应用部分药引服用蒙药也存在着降低蒙药毒性的可能。3.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论文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选取蒙成药,以蒙成药名为主题词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近三十五年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从药物、机体及用药三大方面分析蒙成药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结果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蒙成药共计13种,不良反应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也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药物毒性成分、药物作用增强、患者民族差异、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病理状态、合用西药、服药不当等因素有关。论文以蒙药用药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蒙医药文献入手,挖掘整理研究了经典文献中的蒙药毒性理论及现代蒙成药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蒙药用药安全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
王亚旭,王嘉伦,王聿成,王璞[9](2015)在《诃子对草乌毒性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的从诃子汤制草乌及诃子草乌配对共煎两方面,综述诃子对草乌毒性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诃子解草乌毒的研究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20年来诃子炮制草乌与诃子草乌共煎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26篇,经整理分析发现此类研究集中在对诃子炮制草乌减毒的原理、工艺、方法和诃子与草乌配对共煎的减毒原理、配伍比例等方面。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今后诃子鞣质对草乌各类生物碱的影响规律需深入挖掘,诃子炮制草乌的工艺需进行规范统一,诃子草乌共煎减毒存效的比例规律需研究探讨。
李杰,韩翠玲[10](2015)在《含草乌蒙药的用药特点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含草乌蒙药的用药特点,草乌的毒性成分,含草乌蒙药的安全性保证和分析,含草乌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等,以期指导含草乌蒙药的临床应用。
二、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蒙医方剂全书》中泻脉剂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检索策略及纳入标准 |
1.3 数据规范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描述性结果分析 |
2.1.1 药物频数、频率分析 |
2.1.2 药物性味分析 |
2.1.3 药物功效分析 |
2.2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2.3 药物聚类分析 |
3 讨论 |
(2)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检测条件 |
2.2 数据处理 |
2.3 给药药液的制备 |
2.4 血浆样品采集 |
2.5 血浆样品处理 |
3 结果 |
3.1 扎冲十三味丸UPLC-Q-TOF-MS/MS色谱图的采集 |
3.2 扎冲十三味丸原型入血成分分析与鉴定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组织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药品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检测方法 |
2.2 给药方法及组织样品的收集 |
2.3 组织样品的处理方法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电子舌、电子鼻技术的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的表征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药材样品的制备 |
1.4 单体成分及对照品样品的制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电子舌分析方法 |
2.2 电子鼻分析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电子舌实验结果 |
3.1 电子舌主成分分析(PCA) |
3.2 判别因子分析(DFA) |
4 电子鼻实验结果 |
4.1 主成分分析(PCA) |
4.2 判别因子分析(DFA)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网络药理学探究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治疗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成分的靶点收集 |
2.2 脑血管疾病的靶点收集 |
2.3 关键靶点的选择与PPI拓扑学分析 |
2.4 关键靶点的通路分析及网络图的构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关键靶点的收集结果 |
3.2 PPI图的构建与拓扑学分析 |
3.3 关键靶点的KEGG通路分析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4 小结与讨论 |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诃子提取物对乌头碱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基于传统质量指标的蒙药材草乌炮制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附件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本草考证 |
2 化学成分 |
2.1 酚酸类 |
2.2 鞣质类 |
2.3 三萜类 |
2.4 脂肪族类 |
2.5 黄酮类 |
2.6 挥发性物质 |
2.7 氨基酸类 |
2.8 碳水化合物 |
3 药理作用 |
3.1 抗氧化作用 |
3.2 抗癌抗肿瘤作用 |
3.3 解毒作用 |
3.4 抗菌、抗微生物作用 |
3.5 强心作用 |
3.6 抗炎和镇痛作用 |
3.7 免疫调节作用 |
3.8 促进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 |
4 诃子Q-marker的预测分析 |
4.1 基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的Q-marker预测分析 |
4.2 基于传统功效的Q-marker预测分析 |
4.3 基于传统药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
4.4 基于新临床用途Q-marker预测分析 |
4.5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
4.6 基于药动学的Q-marker预测分析 |
5 结语与展望 |
(6)基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蒙药草乌毒性与烘制减毒作用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7)诃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
1 文献综述 |
1.1 诃子的生物学特性 |
1.1.1 诃子基源概述 |
1.1.2 诃子的生物学效应 |
1.2 茜草的生物学特性 |
1.2.1 茜草基源概述 |
1.2.2 茜草的药理作用 |
1.2.3 茜草的毒副作用 |
1.3 白狼毒的生物学特性 |
1.3.1 白狼毒基源概述 |
1.3.2 狼毒的药理作用 |
1.3.3 狼毒的毒副作用 |
1.4 诃子的炮制 |
1.4.1 藏药炮制概述 |
1.4.2 诃子的炮制 |
1.4.3 诃子炮制品的研究 |
1.5 小鼠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结构及功能概述 |
1.5.1 日咽腔 |
1.5.2 食管 |
1.5.3 胃 |
1.5.4 小肠 |
1.5.5 大肠 |
1.5.6 肝脏 |
1.5.7 胰腺 |
1.6 杯状细胞(goblet cell,GC) |
1.6.1 杯状细胞的形态 |
1.6.2 杯状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
1.6.3 杯状细胞的分型 |
1.6.4 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概述 |
1.6.5 影响杯状细胞分泌的因素 |
1.7 嗜银细胞(argentaffin cell,EC) |
1.7.1 嗜银细胞的形态 |
1.7.2 嗜银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
1.7.3 嗜银细胞的分型 |
1.7.4 嗜银细胞的分泌功能概述 |
1.8 5-HT |
1.8.1 5-HT的发现与命名 |
1.8.2 影响5-HT分泌的因素 |
1.8.3 5-HT的生物功能概述 |
1.9 SS |
1.9.1 SS的发现与命名 |
1.9.2 胃肠道SS的分泌方式 |
1.9.3 SS的生物功能概述 |
1.10 GAS |
1.10.1 GAS的发现与命名 |
1.10.2 影响GAS分泌的因素 |
1.10.3 GAS的生物功能概述 |
2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图 |
2.1 立题依据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3.1 研究内容 |
2.3.2 技术路线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药物 |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炮制品的制备 |
3.2.2 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3.2.3 临床观察 |
3.2.4 形态学观察 |
3.2.5 肠道杯状细胞染色观察 |
3.2.6 肠道内分泌细胞的检测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 |
4.1 临床观察 |
4.2 形态学观察 |
4.2.1 常规形态学指数 |
4.2.2 消化系统病理组织学 |
4.2.3 十二指肠和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 |
4.3 肠道杯状细胞变化 |
4.4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变化 |
4.4.1 胃肠道嗜银细胞变化 |
4.4.2 胃肠道相关免疫反应细胞蛋白表达水平 |
5 讨论 |
5.1 诃子及其炮制品对小肠生长发育及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影响 |
5.2 诃子及其炮制品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
5.3 诃子及其炮制品对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及相关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
6 小结与创新点 |
6.1 小结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蒙医药简介 |
1 简述蒙药学及其发展过程 |
1.1 蒙药知识的积累阶段 |
1.2 蒙药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
1.3 蒙药学的成熟阶段 |
1.4 建国后蒙药的发展和成就 |
2 简述蒙医学基础理论 |
2.1 蒙医学基础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
2.2 蒙医生理基础理论 |
2.3 蒙医病理基础理论 |
第二节 蒙药毒性相关内容现代研究进展 |
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及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1.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1.2 蒙药毒性成分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2 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2.1 单味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2.2 蒙药成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3 蒙药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3.1 蒙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3.2 蒙药配伍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性理论相关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基于蒙医药“毒”概念的相关文献整理研究 |
1 蒙医药对“毒”的总体认识 |
1.1 对中毒的认识 |
1.1.1 中毒是“十五会分”之一 |
1.1.2 中毒是疾病发作的“外缘”之一 |
1.1.3 中毒可治愈 |
1.1.4 中毒与其他疾病关系 |
1.2 中毒诊断 |
1.2.1 通过脉象诊断中毒 |
1.2.2 通过尿色诊断中毒 |
1.3 治疗中毒的药物 |
1.4 治疗中毒的其他方法 |
2 蒙医药对“毒”的具体分类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
2.1 蒙医药“毒”分类方法 |
2.2 病因“毒” |
2.2.1 食物中毒 |
2.2.2 流动实毒 |
2.2.3 地气毒 |
2.3 病症“毒” |
2.3.1 丹毒 |
2.3.2 疔毒 |
2.3.3 肝攻毒 |
2.4 药物“毒” |
2.4.1 配制毒药 |
2.4.2 天然毒药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毒性蒙药汇集及其减毒文献整理研究 |
1 蒙医药典籍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1 《蒙药正典》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2 《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3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4 以上三部典籍中共有的毒性药物汇集整理 |
2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药物的减毒文献整理 |
2.1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1.1 《蒙医甘露四部》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1.2 《中华本草·蒙药卷》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2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配伍减毒文献整理 |
2.2.1 蒙药配伍减毒文献整理方法 |
2.2.2 结果 |
2.3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蒙药减毒“药引”的文献整理 |
2.3.1 食物类药引 |
2.3.2 代谢物类药引 |
2.3.3 药物类药引 |
2.3.4 其它药引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古籍典籍记载毒性蒙药的对比 |
4.2 毒性蒙药减毒方法探讨 |
4.2.1 炮制减毒 |
4.2.2 配伍减毒 |
4.2.3 服药药引减毒 |
4.3 蒙药毒性理论与安全用药思想雏形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 |
第一节 蒙成药独立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
2.1 来源于蒙成药不良反应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2.1.1 巴特日七味丸 |
2.1.2 六味安消胶囊 |
2.1.3 那如三味丸 |
2.1.4 扎冲十三味丸 |
2.2 来源于蒙成药临床观察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2.2.1 六味安消散 |
2.2.2 六味木香胶囊 |
2.2.3 五味沙棘含片 |
2.2.4 阿拉坦五味丸 |
2.2.5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
2.2.6 肉蔻五味丸 |
2.2.7 外用溃疡散 |
2.2.8 消肿橡胶膏 |
2.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
2.2.10 扎冲十三味丸 |
2.3 小结 |
第二节 蒙成药联合其它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
2.1 六味安消胶囊 |
2.2 六味木香胶囊 |
2.3 阿拉坦五味丸 |
2.4 巴特日七味丸 |
2.5 嘎日迪五味丸 |
2.6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
2.7 如意珍宝丸 |
2.8 外用溃疡散 |
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
2.10 扎冲十三味丸 |
3 小结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诃子对草乌毒性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诃子汤炮制草乌研究 |
2草乌与诃子配对共煎减毒的研究 |
2.1共煎减毒的证实 |
2.2共煎减毒的原理探究 |
2.3诃子与草乌不同比例共煎解毒探究 |
3结论 |
(10)含草乌蒙药的用药特点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蒙药草乌的用药特点 |
1.1 侧重有异: |
1.2 用途广: |
1.3 用量大: |
1.4 用药规律: |
1.5 治疗特点: |
1.6 草乌叶、花、芽 (幼苗) 的应用 |
2 草乌的毒性成分 |
3 蒙药草乌用药的安全性保证 |
3.1 炮制去毒: |
3.2 配伍减毒: |
3.3 用法滞毒: |
3.4 剂型缓毒: |
4 蒙药草乌用药的安全性分析及结论 |
5 含草乌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
5.1 个体差异: |
5.2 并用药物: |
5.3 用法不当: |
5.4 用药期间饮酒: |
5.5 过量服用: |
5.6 擅自用药: |
5.7 禁忌和慎用人群: |
6 建议 |
四、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蒙医方剂全书》中泻脉剂用药规律研究[J]. 刘一波,周保昌,丁鑫,阿古拉,李旻辉. 中医药导报, 2022
- [2]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D]. 赵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 [3]诃子提取物对乌头碱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多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基于传统质量指标的蒙药材草乌炮制标准化研究[D]. 斯日古楞.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5]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J]. 赵鹿,廖翠萍,杨秀娟,董世奇,樊慧蓉,刘昌孝. 中草药, 2020(10)
- [6]基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蒙药草乌毒性与烘制减毒作用原理研究[D]. 澈力木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诃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功能影响的研究[D]. 赵思琦.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 [8]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D]. 王嘉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诃子对草乌毒性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王亚旭,王嘉伦,王聿成,王璞.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5(02)
- [10]含草乌蒙药的用药特点及安全性分析[J]. 李杰,韩翠玲.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02)